《SCF泛素连接酶靶向治疗》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 佟琦
  • 发布时间:2015-04-16
  • 蛋白酶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这突显了蛋白降解系统靶向治疗在临床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蛋白酶抑制剂能够阻断多种蛋白质的降解,这可能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泛素蛋白酶体降解体系靶向调控特异性蛋白的降解。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降解体系中的组分可以增加治疗的特异性。F-box蛋白为SKP1-CUL1-F-box蛋白(SCF)泛素连接酶复合物亚基的作用底物。通过降解多种过多底物,SCF泛素连接酶参与调控多种生物进程。多种病理学分析均涉及SCF泛素连接酶的失调。SCF泛素连接酶对底物的特异性非常高,这些连接酶可以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点。然而,科研人员尚未制定出SCF复合物靶向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该篇综述探讨了SCF相关生物进程靶向治疗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潜在治疗策略。

相关报告
  • 《蛋白激酶Cα:疾病调节和靶向治疗》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佟琦
    • 发布时间:2014-12-19
    • 蛋白激酶Cα(PKCα)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GC(包括PKD,PKG和PKC)家族成员之一,在哺乳动物组织中广泛表达。在结构和功能上,蛋白激酶Cα与其它蛋白激酶C家族成员关系密切。在蛋白激酶Cα表达的组织中,蛋白激酶Cα具有特定功能。目前,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尤其是在基因敲除的研究中,PKCα能够调节心肌收缩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癌症和动脉血栓形成。蛋白激酶Cα表达广泛、功能多样,这给蛋白激酶Cα的靶向治疗带来了技术难题。但不可否认的是,PKCα在多种疾病中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 《自杀基因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问题与进展》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5-05-27
    • 在各种癌症的基因治疗方法中,自杀基因疗法因其在癌细胞内可以将非毒性化合物转变为细胞毒性药物而备受关注。通过将高浓度细胞毒性分子引入到肿瘤环境,并同时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影响,这显著提高了治疗指数。尽管自杀基因疗法在临床前研究中效果显著,但该疗法的临床研究尚未取得较大的成果。本文综述了自杀基因治疗中常用的6个酶/前药系统,并让读者熟悉该领域目前最前沿的研究实践。对于每个酶/前药系统,我们讨论了其作用机制、用来提高酶稳定性、亲和性的蛋白质工程方法和用来提高前体药物动力学和效能的化学修饰技术。本文还总结了每个酶/前药系统过去十年来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并综述了其研究进展。最后,强调了该疗法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