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将投67亿治理奎河,未来奎河“大变样”》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19-12-31
  • 奎河是淮河流域重要跨省界河流,更是徐州老百姓记忆中的家乡河。徐州将投资67亿元,让奎河“大变样”!

    12月28日上午,徐州市区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徐州水环境综合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整治内容有哪些?

    本次治理主要实施奎河片区雨污分流、提标改造奎河污水处理厂和干河综合整治提升三项工程:

    一是分步实施奎河片区雨污分流工程。

    计划投资40亿元,对奎河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共17个片区、汇水总面积47.31平方公里,主要是新建雨污管网工程、实施合流管涵改造、单位及小区雨污分流、初雨控制和奎河截污管修复新建工程等。

    本期先行投资5.8亿元实施金山大沟、姚庄大沟2个片区建设,金山大沟片区工程年底前开工,姚庄大沟片区初步设计报告已经完成,待PPP社会资本方确定后实施,2021年完成。

    二是进一步提标改造奎河污水处理厂。

    计划投资13.97亿元,新建污水处理厂占地93亩,设计规模为20万吨/天,出水水质提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准4类。

    目前初步设计报告已经完成,待PPP社会资本方确定后实施。

    三是全面推进市区奎河干河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计划投资13.2亿元,分上、下两段进行,主要实施河道清淤及整治、雨水口净化、水生态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景观提升工程等工程。

    目前,上段(苏堤路至袁桥闸段)长4公里,正在结合商业内容进行方案优化;下段(袁桥闸至欣欣路桥段)长5.4公里,整治初步设计已经市发改委批复,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完成。

相关报告
  • 《雄安新区起步区河道“体检” :千亿水环境治理将启 带动万亿绿色金融需求》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7-08-22
    • 雄安新区起步区及周边排沥河道及坑塘测量调查工作完成,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序幕打开。 据《河北日报》报道,8月2~3日,河北省大清河务处会同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组织完成了对雄安新区起步区及周边近300平方公里范围内排沥河道及坑塘测量调查工作。此次测量调查,形成了技术总结报告、纵(横)断面成果表、纵(横)断面图、安新容城坑塘调查表等技术成果,为雄安新区起步区防洪排沥及基础建设提供了科学数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实际上,以白洋淀为核心的水环境治理一直是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的重点,保定市计划投入246亿元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对此业界预测,将带来超过千亿元的投入。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毕陆名 京冀共促白洋淀水环境保护 近日,雄安新区起步区及周边近300平方公里范围内排沥河道及坑塘测量调查工作完成,河北省对目标区域进行分区测量,共测量调查西排干、大王淀单排干等排沥河道10条、坑塘909个。 同时,在今年8月11日,河北省省长许勤在白洋淀流域上游调研时强调,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安全保障事关人民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切实加大白洋淀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雄安新区。 据了解,目前,国家正就雄安新区未来建设制订两项规划——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和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今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介绍,目前雄安新区规划评议专家组已经成立,请了数十位国内各方面的顶级专家对各个方案进行评审、讨论,预计今年将提交中央审查。 与此同时,今年7月,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在环保部部务会议暨2017年上半年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与工作推进会上,布置下半年重点工作时就强调,抓紧编制《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雄安新区的环境治理步伐在不断提速。今年8月,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与河北省省长许勤签署《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成为七大战略合作之一,文件要求,共同推进大清河流域综合治理,促进白洋淀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各方面的安排和规划来看,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各项工作正在快速有序推进。 新区绿色金融需求达万亿级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在于白洋淀的水环境治理。徐匡迪曾表示,新区的设立应该是重塑中国生态文明时代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示范。白洋淀复杂的水陆情况是对新区规划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加强白洋淀水环境治理成为河北省政府和保定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今年初,保定市提出将投资246亿元用于改善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共规划了10类156个项目,将大力抓好河流整治、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 今年8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发布《雄安新区绿色金融规划报告》,报告总结雄安新区绿色投融资需求主要源于三大方面,包括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及保护性开发,绿色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建筑,清洁能源及资源节约利用。其中,白洋淀区域治理预计需要246亿元,总额在千亿元以上规模。 马骏说:“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绿色智慧城市、旅游大健康、先进制造业等千亿元级规模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众多,(绿色投融资需求)1万亿元可能都不够。” 薛涛认为,现在在白洋淀水环境治理上最大的难点是出资的主体,中央财政、北京财政和河北财政等都可能各出一部分,最终的方式可能会参照成立永定河流域治理投资公司的模式。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指导意见,明确由京、津、冀、晋四省市人民政府和战略投资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永定河流域治理投资公司,负责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的总体实施和投融资运作。 “永定河治理的这个模式可能会在白洋淀治理上得到借鉴,但是,白洋淀治理需要资金的投入肯定比永定河要多得多。”薛涛说。
  • 《逾240亿治理地下水漏斗区 河北将实现采补平衡》

    • 来源专题:水环境管理与流域管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7-09-14
    • 来自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的公开消息称,自2014年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在试点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以来,三年累计投入超过200亿元,实现了全省7大地下水漏斗区全覆盖,试点区三年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近38亿立方米,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河北省财政厅副厅长高云霄12日透露,该省3年累计投入244.6亿元人民币进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治理范围实现了河北七大地下水漏斗区全覆盖,3年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38.7亿立方米。 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12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高云霄在会上介绍说,河北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该省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中国平均值的七分之一。由于水资源匮乏,近30年来该省累计超采地下水1500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6.7万平方千米,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2014年,经中国国务院同意,决定在河北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主要任务是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并为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积累经验。 高云霄介绍,试点开展以来,河北3年累计投入244.6亿元,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有效缓解。试点区3年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38.7亿立方米。2015年,河北深层地下水位止跌回升,由治理前年均下降1.54米到治理后年均回升0.22米。2016年,河北省浅、深层地下水位回升幅度均大幅增加,浅层水回升0.58米,深层水回升0.7米。 二是地下水超采问题得到控制。河北推广节水小麦170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58万亩,农业用水效率提高了20%。 三是形成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科学规划、确权定价、控管结合、内节外引、综合施策”的治理模式。 高云霄表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作为第三方对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进行了评估,认为河北实现了试点的预期目标。下一步,河北省将构建长效运行机制,推进地下水超采常态化治理,确保2030年该省实现采补平衡。 【环保加油站】全国最大漏斗区深层地下水埋深回升0.74米 河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是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河北省年均超采50多亿立方米,形成了7个大型地下水漏斗区。2014年,河北省全面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截至目前,3年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38.7亿立方米。试点区浅层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明显减缓,深层地下水埋深实现止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