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将投67亿治理奎河,未来奎河“大变样”》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19-12-31
  • 奎河是淮河流域重要跨省界河流,更是徐州老百姓记忆中的家乡河。徐州将投资67亿元,让奎河“大变样”!

    12月28日上午,徐州市区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徐州水环境综合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整治内容有哪些?

    本次治理主要实施奎河片区雨污分流、提标改造奎河污水处理厂和干河综合整治提升三项工程:

    一是分步实施奎河片区雨污分流工程。

    计划投资40亿元,对奎河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共17个片区、汇水总面积47.31平方公里,主要是新建雨污管网工程、实施合流管涵改造、单位及小区雨污分流、初雨控制和奎河截污管修复新建工程等。

    本期先行投资5.8亿元实施金山大沟、姚庄大沟2个片区建设,金山大沟片区工程年底前开工,姚庄大沟片区初步设计报告已经完成,待PPP社会资本方确定后实施,2021年完成。

    二是进一步提标改造奎河污水处理厂。

    计划投资13.97亿元,新建污水处理厂占地93亩,设计规模为20万吨/天,出水水质提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准4类。

    目前初步设计报告已经完成,待PPP社会资本方确定后实施。

    三是全面推进市区奎河干河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计划投资13.2亿元,分上、下两段进行,主要实施河道清淤及整治、雨水口净化、水生态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景观提升工程等工程。

    目前,上段(苏堤路至袁桥闸段)长4公里,正在结合商业内容进行方案优化;下段(袁桥闸至欣欣路桥段)长5.4公里,整治初步设计已经市发改委批复,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完成。

相关报告
  • 《逾240亿治理地下水漏斗区 河北将实现采补平衡》

    • 来源专题:水环境管理与流域管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7-09-14
    • 来自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的公开消息称,自2014年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在试点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以来,三年累计投入超过200亿元,实现了全省7大地下水漏斗区全覆盖,试点区三年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近38亿立方米,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河北省财政厅副厅长高云霄12日透露,该省3年累计投入244.6亿元人民币进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治理范围实现了河北七大地下水漏斗区全覆盖,3年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38.7亿立方米。 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12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高云霄在会上介绍说,河北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该省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中国平均值的七分之一。由于水资源匮乏,近30年来该省累计超采地下水1500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6.7万平方千米,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2014年,经中国国务院同意,决定在河北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主要任务是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并为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积累经验。 高云霄介绍,试点开展以来,河北3年累计投入244.6亿元,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有效缓解。试点区3年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38.7亿立方米。2015年,河北深层地下水位止跌回升,由治理前年均下降1.54米到治理后年均回升0.22米。2016年,河北省浅、深层地下水位回升幅度均大幅增加,浅层水回升0.58米,深层水回升0.7米。 二是地下水超采问题得到控制。河北推广节水小麦170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58万亩,农业用水效率提高了20%。 三是形成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科学规划、确权定价、控管结合、内节外引、综合施策”的治理模式。 高云霄表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作为第三方对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进行了评估,认为河北实现了试点的预期目标。下一步,河北省将构建长效运行机制,推进地下水超采常态化治理,确保2030年该省实现采补平衡。 【环保加油站】全国最大漏斗区深层地下水埋深回升0.74米 河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是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河北省年均超采50多亿立方米,形成了7个大型地下水漏斗区。2014年,河北省全面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截至目前,3年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38.7亿立方米。试点区浅层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明显减缓,深层地下水埋深实现止跌回升。
  • 《未来网: "解渴" 豫冀津30条河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近9亿》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9-03
    •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日前完成首次正式向北方30条河流生态补水。   从今年4月开始,向沿线受水区河北、河南、天津等省市生态补水,截至6月30日,79天的时间里累计补水8.7亿立方米。分别向河南省、河北省和天津市补水4.67亿立方米、3.51亿立方米和0.47亿立方米。   记者了解到,工程沿线白河、清河、澧河、滏阳河、七里河、滹沱河、瀑河、北拒马河等30条河流得到生态补水,沿线城市河湖、湿地以及白洋淀水面面积明显扩大,大幅度改善了区域水生态环境,受水河流重现生机与活力,部分区域地下水位有不同程度回升。   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保障京津等华北地区城市供水安全的同时,也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在天津,南水北调水源,为重要河湖湿地和缺水区域实施生态补水。海河水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地下水位回升。生态补水有效促进了城市水生态环境改善,中心城区环境水质明显好转,4个河道监测断面水质由补水前的III-IV类改善到II-III类,其他河道水质也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在河北,此次生态补水共覆盖石家庄、邯郸、保定等7个城市,涉及滏阳河、瀑河等11条河道,为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1.12亿立方米。白洋淀上游干涸36年的瀑河水库重现水波荡漾,徐水区新增河渠水面面积约43万平方米,河道周边浅层地下水埋深平均回升0.96米,不仅改善了白洋淀上游水生态环境,对淀区水质和生态环境提升作用更为明显,白洋淀淀口藻杂淀监测断面入淀水质由补水前的劣Ⅴ类达到Ⅱ类。使得邯郸市滏阳河,邢台市七里河、白马河等天然河道得以恢复。   在河南,中线工程向郑州、南阳等12个城市生态补水,涉及白河、清河等18条河道。焦作市修武县郇封岭地下漏斗区、大狮涝河王屯乡段观测井水位较补水前上升0.4米。   焦作市区龙源湖、新乡市共产主义渠、漯河市临颍县湖区湿地、邓州市湍河城区段等河湖水系水量显著增加。南阳市利用南水北调生态补水置换白河水量7714万立方米,置换鸭河口水库水量5200万立方米。平顶山市白龟湖湿地公园摆脱了长期低水位的困境,补水后生态景观明显提升,白龟山水库下游沙河沿线漯河、周口等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改善。 (来源:未来网 2018年8月2日 作者: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