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竞争到底谁领先?哈佛最新报告给出答案》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2-10
  •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7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尽管美国政府不甘于在一些领域被中国超越,但是中国在5G通讯、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开始领先美国。

    文章说,中美之间竞争的主战场将是先进技术领域。美国人应该问的问题是:中国能赢得技术竞赛吗?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21世纪的中美科技竞争》报告给出了答案:是的。

    报告的结论并非危言耸听,中国科技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飞跃,现在已成为一个全方位的竞争对手。在21世纪的每一项基础技术上——人工智能、半导体、5G网络、量子科学、生物技术和绿色能源——中国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全球领导者。在某些领域,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

    去年,中国生产了全球50%的电脑和手机,美国只生产了6%。中国的光伏面板产量是美国的70倍,电动汽车销量是美国的4倍,5G基站数量是美国的9倍,网络速度是美国的5倍。

    人工智能是未来十年可能对经济和安全产生最大影响的先进技术。美国2021年春季发布的一份人工智能报告称,到2030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美国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人数与1990年大致相当。而到2025年,中国在科学、工程和数学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将是美国的两倍。

    哈佛大学《21世纪的中美科技竞争》报告截图

    哈佛报告补充说,中国已经在人工智能实际应用方面明显超过美国,包括面部识别、语音识别和金融科技。

    文章说,目前,美国在半导体行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很快就会在两个重要领域赶上美国:半导体制造和芯片设计。中国的半导体制造已经超过了美国,其在全球的生产份额从1990年的不足1%上升到15%,而美国的份额从37%下降到12%。

    5G通讯领域,中国已经安装了95万个5G基站,而美国只有10万个。截至去年年底,有1.5亿中国人使用平均速度为每秒300兆的5G手机,而只有600万美国人使用平均速度为每秒60兆的5G手机。美国的5G服务供应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宣传他们的能力,而不是建设基础设施。

    中国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成为影响未来几十年发展的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中国的经济改革计划强调,技术创新是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国家困境的途径。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在实现其雄心勃勃的技术目标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总而言之,尽管美国在航空、医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中国已成为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

    文章最后说,美国人开始意识到这一现实。今年6月,参议院通过了《2021创新与竞争法案》,授权在未来5年内向科技领域投资2500亿美元。不幸的是,这项立法在众议院陷入僵局,仍旧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

相关报告
  • 《全国首个新基建竞争力指数报告出炉!》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3-16
    •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国家对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高度重视,部署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记者今天从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获悉,该中心会同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探索构建新基建评价指标体系,率先编制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以下简称“ICI指数”),发布《中国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白皮书(2020年)》,为评价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新基建发展情况提供新视角,也为各地以新基建为抓手,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创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重要参考。 新基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数字中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新基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9年,全国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为75.3。 其中,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加速完善,全国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指数为76.5。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世界领先的光纤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网络提速效果显著,迈入千兆时代。同时,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5G基站进入了大规模建设期。 其次,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全国新型应用基础设施指数为74.0。我国大数据发展应用的势头良好,数据量年均增速超过50%,云计算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企业上云成为趋势,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已成为重要的支撑型基础设施。此外,我国的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力量,专利数量、市场规模均位居国际领先行列。 再次,新型行业基础设施不断拓展,全国新型行业基础设施指数为75.7。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大规模融入到各行各业中。2019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86.7,各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达上百家,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日渐普及,相关领域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上升。 各地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新基建 各省区市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新基建,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要素投入以及资源禀赋等不同,导致了新基建水平差异明显。北京的ICI指数达90.1,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ICI指数分布在80-90之间,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四川、天津、贵州、湖南、安徽、重庆、陕西、云南、广西、宁夏、江西、山西、辽宁、吉林、甘肃、内蒙古的ICI指数分布在70-80之间,黑龙江、海南、新疆、青海、西藏的ICI指数分布在60-70之间。 东部地区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为81.2。东部地区依靠自身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实现新型基础设施率先发展。在ICI指数排名全国前10位的省份中有8个属于东部地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凭借政策部署和资金投入的前瞻性以及信息产业集聚优势,ICI指数排名全国前6位。 中部地区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为75.0。近年来,中部地区崛起趋势明显,通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迎来良好的发展前景。河南以建设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大力推进大数据、5G网络、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建设,ICI指数为77.9,位列全国第8位。其余省份均处于全国中游水平。 西部地区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为71.7。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欠发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四川大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5G、超高清视频、电子信息基础产业和数字文创产业。贵州一直把大数据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国家首个大数据综合实验区。重庆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发展战略。 东北地区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为70.8。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压力较大,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较缓。辽宁作为区域内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领跑省份,着力打造以沈阳为中心、集合其他城市优质资源,进而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大数据产业中心和大数据衍生品交易中心。 指数由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组成 据介绍,ICI指数由课题组根据国家层面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并结合各地实际,选取一系列反映新基建的指标,利用大量统计数据、调研数据和第三方数据进行合成而得,由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组成。 其中,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指数包含感知网络发展指数和宽带网络发展指数2个二级发展指数,主要反映新一代信息网络发展情况。 新型应用基础设施指数包含大数据发展指数、云计算发展指数和人工智能发展指数3个二级发展指数,主要从要素投入角度来衡量新一代应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新型行业基础设施指数包括智慧能源设施指数、智慧医疗设施指数、两化融合设施指数、智慧教育设施指数、智慧交通设施指数、智慧农业设施指数6个二级发展指数,主要评价在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支持下形成的各类行业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来源:科技日报
  • 《美智库发布报告评估中美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竞争情况》

    • 来源专题:精密测量科技动态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rcus2017
    • 发布时间:2024-07-29
    • 2024年5月28日,美国知名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发布报告,重点比较了美国和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优先事项、优势以及持续创新的能力。中美对比,美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紧随其后,双方竞争激烈。 战略方面,中美两国均将量子视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技术,但中美两国的量子技术研发方法截然不同,美国采取的是行业主导、政府支持的方法,而中国的量子技术研发一般由政府主导、行业支持。美国的量子产业包括成熟的科技公司和成立不久的初创公司,往往会推动创新和关键的发展里程碑。中国的量子产业规模明显小于美国,而且中国的大多数量子突破都来自政府资助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中美两国在量子计算的主流物理实现路径方面均有布局,包括超导量子计算、离子阱量子计算、光量子计算、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等。根据多项技术指标包括物理量子比特数量、相干时间、错误率等,美国除在超导transmon结构的量子比特路径与中国大致持平外,在其他物理实现路径均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已经开发出不同路径的高性能量子计算机原型,并在积极探索广泛的应用,从科学发现和材料研究到物流和先进电子学。中国的技术进步主要局限于超导量子计算和光量子计算路径。应用方面,中国研究人员特别专注于开发破解加密的技术。 研发支出方面,全球的多数评估显示中国政府在量子技术研发方面的支出显著高于美国政府,但是美国的私人投资保持着较高水平。专利方面,据美国量子经济发展联盟(QEDC)2023年2月份专利分析数据显示,美国是量子计算领域专利申请的全球领先者,美国专利局在2010-2022年期间收到约1838件量子计算专利申请,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仅收到908件。在此时间段内,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19的专利权人中,有9家来自美国、5家来自中国。此外,美国专利权人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也占主导地位,国际专利的价值更高。截至2021年,IBM拥有最多的国际专利家族,达401项。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20的专利权人中,有9家来自美国,仅有1家来自中国。研究出版物方面,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出版物数量排名第一,全球占比约22.8%,美国排名第二,全球占比约21.3%。然而,H指数表明,美国的研究出版物质量全球最高,H指数达92,中国排名第二,H指数为52。 尽管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整体技术进步落后于美国,但是中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中国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有潜力在量子计算领域超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