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六级”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的通知》

  • 来源专题:耕地保护与污染治理
  • 编译者: 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3-08-31
  • 2023年7月4日,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宁夏明确将建立“自治区统筹、市县主责、乡镇主抓、村组落实”的耕地保护监管机制,科学设置自治区、市、县、乡、村和村民小组六级监管网格,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下达耕地保护任务,实行属地管理、分级保护、网格监管。

    宁夏通过建设六级耕地保护监测监管平台,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两个平衡”、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等纳入平台监管,每月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及其他变化图斑下发各市、县(区)。各级监管责任人则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下发耕地变化图斑进行分析研判,并通过六级耕地保护监测监管平台反馈核实举证、整改情况。要求在每个乡镇(街道、农林场)、行政村(居委会)显著位置都要设立这类耕地保护标识牌,明确标注责任区域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位置,耕地质量等别、分布等相关信息,并向社会公开公示耕地保护责任人及工作职责。在每个监管网格范围内还设立了二维码警示桩,实现扫码查询地类、违法举报和政策信息公开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乡、村两级监管责任人则负责对本辖区内耕地保护标识牌和二维码警示桩进行日常管护。

    宁夏自然资源、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通过建立耕地保护统筹协调监管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各级耕地保护监管责任人借助定期巡查,及时掌握责任范围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情况,发现、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并将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通过六级耕地保护监测监管平台上报并组织整改。

相关报告
  •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 来源专题:耕地保护与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3-08-31
    • 2023年8月8日,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柳州市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主要目的是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切实调动基层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 办法所称耕地保护激励,是指市级层面根据耕地保护考核评价和田长制考核结果等情况,每年对耕地保护和田长制推进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区)、新区和乡镇(街道)给予市级资金激励。所辖乡镇(街道)耕地保护和田长制推进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区)、新区,作为拟激励对象向自治区推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对各县(区)、新区耕地保护和田长制工作进行考核评价,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据上一年度考核评价结果,每年9月底前提出耕地保护激励资金预算安排和激励对象名额分配建议;市财政局按程序对预算安排建议进行审核后,将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列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做好耕地保护激励资金保障,结合考评结果按规定程序拨付资金,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全市每年根据上一年度耕地保护考核评价和田长制考核结果等情况,提出10—15个乡镇(街道)作为市级耕地保护激励对象。各县(区)、新区根据市级分配名额推荐拟受激励乡镇(街道)候选名单。同时按照受激励乡镇情况推荐部分优秀县(区)、新区参与自治区激励对象评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组织评价,择优认定,激励对象候选名单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作为年度市级耕地保护激励对象。
  • 《甘肃省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意见》等》

    • 来源专题:耕地保护与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3-10-08
    •   2023年9月21日,记者从“打造‘三大高地’ 实施‘五大战略’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日,江西省印发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坚守4004.59万亩耕地保护红线,实现全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更加合理、数量稳中有增、质量稳步提升。   江西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划定耕地保护目标4004.5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3545.46万亩。近年来,我省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逐年下降趋势,连续4年获得国务院大督查奖励,卫片执法连续14年实现国家层面“零问责”,为全省粮食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保障。《意见》提出,要科学统筹耕地保护和利用。加强规划管控,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突出严格耕地保护导向,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耕地保护专项规划。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坚持以补定占,根据补充耕地能力,统筹安排占用耕地项目建设时序。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深入推进“节地增效”工作,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突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严格控制一般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   为全面提升耕地数量质量,《意见》提出通过建立储备耕地机制,充分挖掘和保护利用宜耕后备资源,优化耕地和林地、园地等农用地之间的空间布局。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全面提升补充耕地质量,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管理办法,建立全省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网上交易平台。通过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逐步补齐设施短板,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现代化良田。预计到2025、2030年,全省将分别建成3079万亩、3330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意见》将加强耕地动态监管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强化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监测、查处、监督全链条监管,用“长牙齿”的硬举措,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来源:江西日报陈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