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龙溪乡发生一起高位滑坡灾害》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4-12
  • 4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阿尔寨发生一起高位推移式滑坡灾害,滑坡方量约10万立方米。由于地灾监测人员在巡查中发现该隐患变形加剧,当地政府果断组织受威胁的122户415人避险撤离,成功避免了其中32户128人可能的因灾伤亡。

      4月9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对汶川县山体滑坡相关情况作出批示,对此次成功避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及时派出专家对滑坡地附近加强隐患排查,严防发生次生灾害;指导州县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科学选址重建等善后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彭清华同时指出,四川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高危省份,防灾减灾任务艰巨繁重,各地各部门不能有丝毫大意和松懈。要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理念,进一步压实防灾减灾责任,加强监测预警和值班值守,扎实做好隐患排查和处置等工作。

      灾害发生后,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厅长杨冬生立即作出部署。副厅长蒋俊要求加强监测,做好趋势分析;加强对灾害现场老百姓的后期管护,设立警戒标识,避免新发生人员伤亡;同时尽快形成应急调查报告,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四川厅在第一时间派出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积极指导当地政府加强隐患监测,科学划定危险区范围,并协调驻守督导单位利用无人机等航空遥感技术对滑坡周边开展隐患调查,严防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件发生。目前,阿坝州和汶川县正全力组织抢险排查,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据悉,此次发生滑坡的阿尔寨滑坡为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008年被纳入国土资源部门监控体系,并落实了1名专职监测人员进行巡查监测。2017年下半年,该隐患点监测员马志雄在每日例行巡查、核查过中发现隐患点有变形加剧迹象,随即报告给汶川县国土资源局和龙溪乡人民政府。汶川局对该隐患点建立了隐患管理台账,进一步落实了10名专职监测员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并发放了地灾隐患“两卡一表”、制定了防御预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地灾防范措施。

      今年4月3日,专职监测人员朱光跃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滑坡有变形加剧迹象,立即将情况上报给龙溪乡党委政府和汶川县地灾应急指挥部,并对隐患点进行了重点监控。当地政府根据险情情况,开始对部分受威胁群众陆续进行避险转移。

      4月8日上午7时左右,根据监测情况,汶川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防灾预案,安排力量组织剩余受威胁群众全部疏散转移,并于当日下午18时完成转移安置工作。从4月3日至4月8日,共疏散转移受威胁群众122户415人。

      4月8日19时50分许,隐患点发生大规模滑坡,滑坡长160米,宽150米,平均厚度4.1米,方量约10万立方米,为高位推移式滑坡。因专职监测体系运转高效,滑坡未造成一人伤亡。

相关报告
  • 《NAT COMMUN:滑坡灾害级联可引发地震》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李娜娜
    • 发布时间:2024-07-05
    • 地震能够触发地表灾害,并可能导致灾害的级联反应。然而,地表灾害是否具有引发地震的潜力,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人员以2018年青藏高原白格滑坡灾害级联为例,研究了低密度土壤对地震的触发作用。滑坡形成了堰塞湖,随后堰塞湖的溃决引发了一场大洪水。研究采用基于机器学习和交叉相关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一份地震目录。该目录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滑坡堰塞湖接近峰值水位时,区域内的地震活动显著增加(局部震级≤2.6级),而在溃决后,地震活动又恢复至背景水平。该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直接荷载和孔隙压力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约90%的地震活动集中在库仑应力增加的区域。通过时空分析得出库仑应力增加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密切相关性,表明这些地震活动是由滑坡灾害级联引发的。此外,文中构建的库仑应力模型考虑了全球范围内滑坡堰塞湖和水库诱发地震的特性,指出滑坡堰塞湖及类似结构诱发地震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 研究提出在山区地质灾害的评估和管理中,应当考虑地震与地表灾害之间可能存在的双向触发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1]。 [1] Landslide Hazard Cascades Can Trigger Earthquakes
  • 《地球上最大的滑坡发生在海底火山》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1-05
    • 英国国家海洋中心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海底火山的诞生和发展引发了大量海底滑坡,导致地球表面大量沉积物运动和海啸等地质灾害活动,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2017年12月12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关于海平面以上的火山山体滑坡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年。通过研究海底滑坡沉积芯4300万年记录,首席作者英国海洋中心James Hunt博士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海底火山诱发的滑坡规模比海平面以上发生的滑坡大了数倍。在加那利群岛一般滑坡沉积物体积约100-150 km3,最高可达900 km3,产生的沉积物可以埋没大伦敦都会区,深度远远高于夏德大厦。然而滑坡的深度能够降低产生海啸的可能性,而且还有证据表明滑坡发生具有阶段性,这又进一步减小了这种可能性。这项研究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这种可能会影响无数群岛和海山链的地质现象。 过往的海底火山滑坡沉积还可以揭示海底火山岛的成长历程。火山岛岩浆的上升增长引起海底和洋壳的凸起从而引发滑坡。该项研究表明火山成长的每一步都可能引起滑坡,因此,研究人员提供了海底火山从开始形成到成为海平面上方火山岛整个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 该项研究基于大洋钻探计划(ODP)的采样岩芯。该岩芯提供了加那利群岛4300万年海底滑坡的地质证据,使其成为迄今为止最长的滑坡记录。岩芯不仅包括滑坡沉积,比如浊积岩,还包括追溯浊积岩形成时间的连续的地质背景记录。另外,研究人员通过地球化学试验能够追踪加那利群岛滑坡的来源、岛屿的发展过程及其出现在海平面之上的具体时间。 这项研究是由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与英国金斯顿大学合作资助,是英国海洋研究中心海底灾害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张灿影 编译)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7-0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