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推进多个污水污泥处理重大项目》

  • 来源专题: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 编译者: 王阳0
  • 发布时间:2023-05-24
  • 郑州2022年再生水利用量约3.8亿吨。郑州自来水管网漏损率已从2006年的20.99%降到2022年底的7.3%,通过水厂污泥系统回收和处理生产废水等,郑州建成三环、四环再生水干管及供水专线共计约370公里,每天通过管网向电厂冷却、冷热能利用、景观用水、绿化浇洒等再生水用户输送再生水约11.4万吨,其余排水作为景观补水进入市区金水河、东风渠等城市景观河道。综合智慧能源利用工程、三环四环再生水连通管及配水管网工程、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水质提升工程、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零碳概念工程。
  • 原文来源:https://www.dowater.com/news/2023-05-16/3725567.html
相关报告
  • 《14家央企“扎堆”投资山东重大项目 》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16
    •   2018年1月,山东获批全国唯一新旧动能转换试点省份。   近日,2018央企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在济南召开。国资委与50家央企扎堆聚集山东,掀起了一股央企投资山东的热潮。多家央企表示,山东与央企的合作前景广阔,根据山东高质量发展与央企自身布局结构调整的需要,央企与地方的合作将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迈进。   助力山东打好三大攻坚战   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在讲话中感谢山东长期以来对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的支持帮助,他说,中央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山东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努力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加强同山东的战略合作。要落实好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积极对接山东发展战略规划,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山东打好三大攻坚战,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推动山东发展再上新台阶。国资委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继续支持央企全面参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参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为山东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讲话中介绍了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国资委和央企给予山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寄予厚望,明确要求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沐浴着总书记亲切关怀的阳光雨露,山东省上下精气神更旺、劲头更足,山东正展现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这将为央企与山东深化合作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带来更多难得的机遇。希望央企在山东积极布局重点产业项目,助力山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希望央企积极支持山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山东一起深耕海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开放发展,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添砖加瓦、加油助力,进一步深化生态、文化、民生等领域的合作;希望央企将更多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平台布局山东,将更多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管理人才引进到山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刘家义说,山东一定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陈规陋习,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创造更好的法治环境、营商环境;一定推动服务效能再提升,为央企提供全过程、全领域、全天候服务,支持央企做强做优做大;一定坚持深化合作不停步,完善与央企协调推进机制,书写企地合作共赢新篇章。   18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   山东省省长龚正在致辞中说,山东省正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重要精神,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聚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十强” 优势产业,促进产业智慧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这为山东与央企合作提供了旷阔平台。希望上双方围绕重点产业、科技人才、改革发展等,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开展合作,共享机遇,携手并进。山东省将坚持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结果评价,尽心竭力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精准化服务,真正让央企放心落子山东、安心扎根山东。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建材集团一直把山东作为投资和发展的重要省份,“十二五”以来在山东累计完成投资项目219个,目前在鲁企业共有94家,资产总额840亿元,业务涉及水泥、混凝土、石膏板、玻璃纤维、新型玻璃、新材料、装备制造、光伏发电、余热发电、工程服务、污水处理、工程和地质勘查等领域,遍布山东的16个地市,其中水泥产能4333万吨、商混产能1.2亿方、石膏板产能2.8亿平方米、玻璃纤维及制品产能73万吨、锂电池隔膜产能1.2亿平方米。2017年集团在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0亿元,利润总额近50亿元,上缴税费总额约30亿元。2018年中国建材集团在鲁拟建和在建项目还有93个,总投资额约127亿元。   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群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智民、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洪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化龙等央企负责同志作了发言。山东省政府与14家央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18个重大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同时,山东各级政府、省属企业与央企还进行了集体签约。   今年5月,山东省副省长王书坚一行密集拜访了国务院国资委和58家重点央企。每次拜访中,王书坚都向央企主要负责人详细描述了山东作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试点省份的改革设想,并表达了强烈的引资意愿。   对央企来说,新旧动能转换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样是其2018年的重点任务。在山东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向中央企业发出邀请函,以省委书记刘家义和省长龚正个人名义向国资委领导和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发出请柬后,立刻得到了国资委和50家央企的积极回应,这才促成了这次大批央企入鲁投资。   目前,经过整合后全国央企数量总共97家,50家已占据央企数量大半。如此数量的央企集中投资一个经济区域,极为罕见。   “央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拥有雄厚的技术、资金、管理、人才实力。山东省政府与14户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8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涉及领域广、发展前景好,必将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山东省省长龚正表示,山东已出台国企改革方案,希望央企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山东企业改制上市、兼并重组,共同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 《加快产业发展 江苏徐州半导体重大项目观摩》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4-23
    • 近日,江苏徐州市举行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观摩点评会,掀起新一轮推进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发展新热潮。据金龙湖发布报道,2020年,江苏徐州经开区将实施“1090”重大产业项目108个,其中,包括5个省重在内的市级以上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1159.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9.3亿元。 天科合达碳化硅晶片项目 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晶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是国内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材料产业领域唯一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在碳化硅衬底行业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四。 产品涵盖2-6英寸导电型、2-6英寸半绝缘型产品和宝石晶体,出口美、日、德、法、英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少数进入国外知名大企业的高技术产品。 项目入驻凤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A7厂房,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新建碳化硅晶片及表面处理、封装等生产线,主要包括碳化硅单晶生长炉及其配套的切、磨、抛和检测等设备,年产碳化硅晶片6万片。 项目于2020年3月底正式投产,2020年预计产值3亿元,利税5000万元。 中科智芯晶圆级封装芯片项目 江苏中科智芯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联合上市公司合资成立,致力于集成电路高端先进封装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成员拥有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的研发经验,攻关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全面掌握集成电路先进封装领域的工艺制程、系统集成、设备材料等高尖和基础技术。特别是在晶圆级扇出型先进封装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晶圆级扇出型封装无须使用印刷电路板,可直接在晶圆上实现芯片封装,在电气、热性能上表现卓越,封装器件轻、薄、小,成本更低。 项目入驻凤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101厂房,总投资约9亿元,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一期年产12英寸晶圆级封装芯片12万片;二期建设净化厂房约3万平方米,年产12英寸芯片120万片。一期年产值4亿元,利税6200万元。 目前,生产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预计2020年5月初正式投产。 鑫晶半导体大硅片项目 鑫晶半导体大硅片项目是由协鑫集团、国家和地方产业基金共同投资建设。项目拥有大量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集聚全球行业顶尖技术人才200余人,主要技术、生产工艺和质量团队均居世界领先水平,具有国内唯一的14纳米以下硅片量产经验。 2020年1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集成电路重大项目“窗口指导”审核,是全省唯一进入国家规划布局的12英寸硅片项目。 项目一期投资68亿元,厂房面积45.4万平方米,建设国际先进的12英寸半导体大硅片长晶及切磨抛生产线,产品涵盖12英寸重掺、轻掺的测试片、抛光片、外延片,规划产能为360万片/年。 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打破国外行业巨头垄断的局面,徐州也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 目前,项目正在试生产,预计2020年10月量产,预计年销售超30亿元。 新微半导体加速器项目 新微半导体加速器坚持“人才集聚、产业前沿、重点培育”的发展理念,以培育高新技术创新集群为发展目标,围绕集成电路及ICT、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重点招引具有较强抗风险和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小巨人”企业。 目前园区集聚来自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内外高层次人才53名,创业团队7个,多项技术在全球领先,填补国内空白,成为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加速器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已入驻富港电子、圣极基因、英迪那米、迅睿生物、光信电子等11家企业。 新微半导体加速器二期预计2020年5月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