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研究》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11-20
  • 摘要:环境污染问题是近些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当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其中,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国的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形势在整体上来看,存在着很多不利的影响。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的程度十分惊心,并且很多污染场地的土壤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综上所述,在进行污染场地的土地、土壤环境管理和修复的过程当中,管理和修复方法、技术也应得到相应的提高。本篇文章重点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进行了分类,同时对污染场地的土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与对策,使得土壤环境得到进一步修复与更好的管理。

相关报告
  • 《地下水与土壤环境研究所》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1-10-19
    • 地下水与土壤环境研究所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地下水与土壤环境科学前沿,开展水体和场地污染控制与修复、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劣质地下水净化等领域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原创性研究,揭示地下水系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污染物输移过程,构建污染场地生态毒性与风险表征的方法体系,制定污染场地评价和修复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研发复合功能材料和设备。研究所致力于地下水与土壤环境领域的课程体系完善和教材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性成果,推动地下水与土壤环境学科发展,支撑我国水体与土壤环境保护重大科学决策和工程建设。
  • 《针对污染土壤进行园林绿化的对策》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7-11-28
    •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生态和景观的双重功能,对于城市中大量的污染土壤,园林绿化工作应根据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城市绿化原则,在园林绿化实践中首先考虑环境可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利用植物修复机理,从园林绿化设计绿化植物选择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统一部署,达到既能在污染土壤上种植植物使其长势旺盛,又能通过绿色植物对污染土壤修复。 污染土壤 1、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机理 污染土壤传统的修复方法如排土填埋法、稀释法、淋洗法等,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扰动大。植物修复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能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吸收、转运并积累从而去除土壤中有害物质(包括放射性物质),被誉为一种经济绿色扰动小非破坏型的修复方式。 (1)植物吸取。植物吸取是指利用金属积累植物或超积累植物将土壤中的金属吸收,富集并转移到植物根部和地上茎叶,然后收割离地处理的过程,连续种植该植物,达到降低或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研究表明植物可以通过根部吸收石油烃,并将吸收的有机化合物不同程度地蓄积在植物的根和茎叶器官。 (2)植物降解。植物降解技术是利用植物体内产生的酶把污染物质降解为无毒或毒性低的产物,其修复途径包括污染物质在植物体内转化和分解及在植物根分泌物酶的作用下引起的降解。这一过程可以是通过植物根系分泌到土壤中的酶来催化、将污染物质吸收到植物体后再将解、植物通过向根际分泌氨基酸等低分子有机物而刺激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间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根际微生物降解等。 (3)植物稳定。利用耐重金属植物或超累积植物降低重金属的活性,从而减少重金属被淋洗到地下水或通过空气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的可能性。其机理主要是通过金属在根部的积累、沉淀或根表吸收来加强土壤中重金属的固化。如,植物根系分泌物能改变土壤根际环境,可使多价态的Cr、Hg、As的价态和形态发生改变,影响其毒性效应。植物的根毛可直接从土壤交换吸附重金属增加根表固定。 2、园林绿化对策 (1)筛选培育超积累植物由于植物修复周期较长,如何提高植物的吸收效果、缩短修复周期是当前最受关注的问题,而选育超积累植物、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则是改进植物修复的关键。为了提高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必须对植物种及其变种进行筛选、得到对某一具体重金属污染物具有超级修复潜力的植物,然后进行在苗圃中培育和生产。 (2)在园林设计中因地制宜选择修复污染植物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时,首先应对绿化土壤进行调查,了解土壤中所含污染物,然后本着先治污后美化的原则进行设计,设计者应了解各种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种植地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壤植物修复成果,结合园林绿化实际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植物品种,在被污染土壤上营造出既能适应又能修复土壤,且景色宜人的近自然植物群落。 (3)在园林施工时增加环境质量监测由于城市土壤与自然土壤相比,土壤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已经被污染,在园林施工时应对施工单位进行资质审查,制定绿化施工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对绿化地整地栽植技术排水流向施工中裸露地处理等方面做出规定,不仅要实行工程质量和进度监理,更主要的是要进行环境质量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