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管网中俄东线长江盾构正式掘进开钻》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1-05-22
  • 5月18日上午10点,在国家管网集团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现场,中国盾构机“畅通号”顺利始发,标志着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正式掘进开钻。该工程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口径最大、施工环境最复杂的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

    据了解,该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施工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前期已完成位于海门的北岸竖井开挖和盾构机吊装下井安装,此次将启动隧道破洞掘进作业。

    该隧道总长度10.226公里,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的盾构隧道,也是国内第一个长距离、独头掘进最长的水下隧道,属于目前水压最高盾构工程,世界输气管道直径最大项目之一。

    此线于2020年7月正式启动,2021年1月全面推进、加速建设,预计2025年可实现全线贯通。竣工后,可顺利把途经东北三省、京津冀地区的“俄气”送至长三角地区,提高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的应急保障能力。

    ( 来源: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报告
  • 《中俄东线长江盾构隧道第二条天然气管道完成焊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22
    • 2月19日,从管道局第四分公司承建的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管道安装项目传来喜讯,该项目的隧道内第二条直径1422毫米、壁厚32.1毫米的天然气管道完成焊接,隧道内管道焊接累计突破20.4公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全面受控。 长江盾构管道安装项目作为当前世界油气领域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施工条件最复杂的穿江盾构隧道内管道安装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中俄东线与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等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届时,东北老工业基地、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能源联系将更加紧密,天然气资源互保互供优势将充分显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自2023年8月28日打火开焊以来,遇到了极度受限空间、多次复合转弯环境下管道运输和组对、零间隙全自动焊接技术应用等多项世界级挑战。为此,项目部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开展红色研学、青年课堂、一线实践等活动,划分党员责任区、成立青年突击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青年的生力军作用,激励参建员工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有力的举措,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他们“量身定制”专用设备、设施及工器具50余台/套,通过每天的实时跟踪测量、紧密协调配合等手段,针对焊接等关键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和管理,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智能化运营、全自动化焊接、全数字化检测等目标,填补了国内长距离隧道内应用全自动焊接核心技术的行业空白。
  • 《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 启动主航道勘察》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9-05-28
    •   5月18日,中俄东线南段控制性工程——长江盾构穿越正式启动主航道水域详勘工作。勘察工程将持续两个半月时间,是保障中俄东线南段如期开工的重要工程。详勘资料将作为完善初步设计、工程安全评价、防洪评价、航道通航影响评价报告等的重要基础材料。中俄东线拟定于南通市、海门市新江海河闸西侧(北岸)和常熟市经济开发区姚家滩(南岸)之间穿越长江,穿越长度约10.23公里,其中水面宽度约7.5km。此次超长距离盾构穿越,是目前长江最长的盾构施工,也是目前国内一次单向掘进距离最长的盾构穿越。由于该施工水域是长江航道最为繁忙的区域之一,日均船舶流量超2000艘次,且每天有10余艘船长225米以上、载重吨超5万吨级的大型船舶通过,对施工作业安全造成较大影响。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项目部会同常熟海事局,累计出动海巡艇200余艘次,安排执法人员600余人次,维护时间1500余小时,顺利完成了非航道部分90个点的勘探任务。本次主航道和常熟港专用航道勘察施工勘探深度为水底以下50至75米,占用水域面积约3万平方米,具有“施工占用航道内水域大、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