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银催化剂技术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6
  • 12月10日,由北京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催化剂分公司生产的中科炼化用YS-9010K银催化剂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鉴定,综合性能及装置能耗物耗均达世界领先水平。该催化剂的成功投用,打破了采用引进工艺技术建成的新装置首次投产必须采用进口催化剂和海外专家现场指导的惯例,完全依靠中国石化自有团队实现首装、首开且一次成功。

    中科炼化EO/EG(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采用国外引进工艺,是乙烯配套工程核心装置之一,也是国内单套环氧乙烷产能最大、流程最长的装置。为确保装置“开得起来、开得安全、开得先进”,北化院银催化剂研发团队自YS-9010K银催化剂攻关任务立项以来,持续与攻关单位深入沟通交流,在载体和催化剂组成、制备工艺等方面取得多项关键性突破,为中科炼化量身定做了新型高选择性银催化剂,为提高装置经济效益、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打下基础。

    该装置运行一年来,YS-9010K银催化剂最高选择性超过90%,装置能耗物耗连续6个月在集团公司排名第一,环氧乙烷和乙二醇产品质量均达到国标优等品标准,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1万吨。

  • 原文来源:https://oil.in-en.com/html/oil-2933714.shtml
相关报告
  • 《费托合成催化剂绿色生产技术成果发布》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6-18
    • 近日,在鄂尔多斯举行的石化产业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大会(鄂尔多斯)上,中科合成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费托合成催化剂绿色生产工业技术”成果项目发布。该项目开发了高温浆态床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其工业生产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建成了年产1.2万吨费托合成催化剂生产线,实现了低水耗、低能耗、废水零排放、废气超低排放的绿色化生产。 自2015年投产以来,该项目生产的高效催化剂,保障了我国煤炭间接液化产业高效催化剂的稳定供应,支撑了我国煤炭间接液化产业的发展。 为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化工过程的高效耦合,该项目进一步建成了5.5兆瓦分布式光伏阵列、2兆瓦/8兆瓦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以及并网配套等设施,开发了能源化工过程能量管理与调度关键技术,建成了国内首台套“绿电+大容量储能+能源化工”装置一体化耦合重大技术示范装置,开创了“煤炭清洁转化+绿电+储能”的能源融合新范式。 原化工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李勇武指出,该装置将光伏发电、电池储能与化工生产体系深度融合,是国内首个耦合绿电+储能+煤化工生产装置的示范项目,也是石化产业与新能源耦合的成功范例,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宣布项目评价结果并表示,由中科合成油等单位完成的“费托合成催化剂绿色生产工业技术”项目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科技成果创新性强,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科合成油常务副总经理杨勇介绍,该项目首创了高活性、高产油能力、低甲烷选择性和高能效的高温浆态床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其生产技术,实现了绿色生产。同时,项目开发了源—储—荷互动的智能电力调控技术和多元电力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绿电—储能—催化剂生产的高效融合示范,解决了可再生能源与催化剂生产装置耦合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绿电全消纳和高绿电占比下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刘涛表示,该项目通过利用全钒液流电池,可将不连续不稳定的光伏新能源转化成稳定的电力输出,保障了煤化工装置稳定运行。 “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多元电力管理与调度策略,推出低成本源网荷储接入方案。”中科合成油内蒙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缠和信心满满地说,项目团队将继续深耕技术创新,为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 《中国石化深化改革再现新突破:催化剂公司首个明确“三步走”路径》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30
    • 3月29日,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动员大会在京召开,提出下一步将按照“员工股权激励-混改-上市”的“三步走”改革路径,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型企业,这是中国石化集团内部首家提出“三步走”改革路径的公司。 据介绍,根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最新要求,公司确立了“2021年完成80%以上的改革任务,2022年6月底实现改革高质量收官并形成典型经验”的进度目标。 接下来,催化剂公司将紧密结合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主动融入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发展格局,对标领先企业,按照“员工股权激励-混改-上市”的改革路径,推进员工股权激励,激发员工“合伙人”意识,积极引入在市场、技术和管理上具有互补性的战略投资者,用“央企实力+民企活力+员工动力”,铸就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开展科创板上市相关研究准备工作。 2020年4月,催化剂公司入选“科改示范行动”企业名单,这是继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国资国企“综改试验”后又一国企改革专项工程,也是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的重要举措,目标是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推动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自主创新尖兵。 自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公司不仅高质量完成了2020年十大改革重点任务,而且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目前已高质量完成了“组建新一届董事会、监事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两个标志性动作,同时积极推进生产装置管理模式、营销体制机制、物资供应体制机制等专项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由试点运行转入全面实施;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尤其是全面推行工效联动机制、实施销售人员“基薪+销售提成”联量计酬机制以及车间主任(书记)岗位津贴等激励政策,切实体现出“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树立了“薪酬高低看价值、收入多少凭贡献”的考核激励导向。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科改示范行动”的有关要求,公司明确要抓住市场化改革这条主线,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在完善公司治理体制机制、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科研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等领域实现突破。在科技创新方面,公司确立了“搭平台、建机制、强技术、拓领域、引人才,构建与世界领先科技型企业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的“五位一体”思路,针对催化剂工程制备技术,研发形成核心技术、成套技术,解决催化剂更新换代“卡脖子”技术,助力中国石化炼化企业迈向世界领先水平。 事实上,催化剂公司的改革工作只是中国石化整体改革工作的一个缩影。据悉,目前中国石化有4家“双百企业”,2家科改示范企业以及部分深化改革重点企业。中国石化认真落实党中央总体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具体方案,加快推进重点任务,探索出红黄绿运行、挂图作战、在线督办等很多富有创新性工作机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了良好开局。 催化剂公司是中国石化旗下的专业公司,承担着石油化工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生产组织优化、产品技术服务”的重要职责,经过16年的改革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中国第一的炼油化工催化剂生产商、供应商和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