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托合成催化剂绿色生产技术成果发布》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6-18
  • 近日,在鄂尔多斯举行的石化产业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大会(鄂尔多斯)上,中科合成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费托合成催化剂绿色生产工业技术”成果项目发布。该项目开发了高温浆态床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其工业生产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建成了年产1.2万吨费托合成催化剂生产线,实现了低水耗、低能耗、废水零排放、废气超低排放的绿色化生产。
    自2015年投产以来,该项目生产的高效催化剂,保障了我国煤炭间接液化产业高效催化剂的稳定供应,支撑了我国煤炭间接液化产业的发展。
    为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化工过程的高效耦合,该项目进一步建成了5.5兆瓦分布式光伏阵列、2兆瓦/8兆瓦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以及并网配套等设施,开发了能源化工过程能量管理与调度关键技术,建成了国内首台套“绿电+大容量储能+能源化工”装置一体化耦合重大技术示范装置,开创了“煤炭清洁转化+绿电+储能”的能源融合新范式。
    原化工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李勇武指出,该装置将光伏发电、电池储能与化工生产体系深度融合,是国内首个耦合绿电+储能+煤化工生产装置的示范项目,也是石化产业与新能源耦合的成功范例,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宣布项目评价结果并表示,由中科合成油等单位完成的“费托合成催化剂绿色生产工业技术”项目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科技成果创新性强,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科合成油常务副总经理杨勇介绍,该项目首创了高活性、高产油能力、低甲烷选择性和高能效的高温浆态床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其生产技术,实现了绿色生产。同时,项目开发了源—储—荷互动的智能电力调控技术和多元电力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绿电—储能—催化剂生产的高效融合示范,解决了可再生能源与催化剂生产装置耦合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绿电全消纳和高绿电占比下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刘涛表示,该项目通过利用全钒液流电池,可将不连续不稳定的光伏新能源转化成稳定的电力输出,保障了煤化工装置稳定运行。
    “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多元电力管理与调度策略,推出低成本源网荷储接入方案。”中科合成油内蒙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缠和信心满满地说,项目团队将继续深耕技术创新,为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 原文来源:https://www.chemall.com.cn/news/show-217449.html
相关报告
  • 《费托合成催化剂绿色生产技术成果发布》

    • 来源专题:宁夏重点产业科技信息服务
    • 编译者:刘 悦
    • 发布时间:2025-06-18
    • 近日,在鄂尔多斯举行的石化产业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大会(鄂尔多斯)上,中科合成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费托合成催化剂绿色生产工业技术”成果项目发布。该项目开发了高温浆态床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其工业生产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建成了年产1.2万吨费托合成催化剂生产线,实现了低水耗、低能耗、废水零排放、废气超低排放的绿色化生产。 自2015年投产以来,该项目生产的高效催化剂,保障了我国煤炭间接液化产业高效催化剂的稳定供应,支撑了我国煤炭间接液化产业的发展。 为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化工过程的高效耦合,该项目进一步建成了5.5兆瓦分布式光伏阵列、2兆瓦/8兆瓦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以及并网配套等设施,开发了能源化工过程能量管理与调度关键技术,建成了国内首台套“绿电+大容量储能+能源化工”装置一体化耦合重大技术示范装置,开创了“煤炭清洁转化+绿电+储能”的能源融合新范式。 原化工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李勇武指出,该装置将光伏发电、电池储能与化工生产体系深度融合,是国内首个耦合绿电+储能+煤化工生产装置的示范项目,也是石化产业与新能源耦合的成功范例,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宣布项目评价结果并表示,由中科合成油等单位完成的“费托合成催化剂绿色生产工业技术”项目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科技成果创新性强,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科合成油常务副总经理杨勇介绍,该项目首创了高活性、高产油能力、低甲烷选择性和高能效的高温浆态床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其生产技术,实现了绿色生产。同时,项目开发了源—储—荷互动的智能电力调控技术和多元电力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绿电—储能—催化剂生产的高效融合示范,解决了可再生能源与催化剂生产装置耦合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绿电全消纳和高绿电占比下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刘涛表示,该项目通过利用全钒液流电池,可将不连续不稳定的光伏新能源转化成稳定的电力输出,保障了煤化工装置稳定运行。 “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多元电力管理与调度策略,推出低成本源网荷储接入方案。”中科合成油内蒙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缠和信心满满地说,项目团队将继续深耕技术创新,为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 《新型催化剂 助力高效绿色制备氨气》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20
    • 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础化学品之一,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但传统的合成氨工艺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能耗高且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目前,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实现氨合成的电催化合成氨技术,被公认为是一种绿色节能的高效碳减排技术。其中,设计制备高活性和稳定性的电催化剂是该技术实用化的关键。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吴宇平教授课题组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的赵焱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证明,新型单原子催化剂“钼单原子负载的二维磷化硼催化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电催化合成氨催化剂,有望大幅提高制氨的产率,减少物料和能量的浪费。相关成果发表于《能源与环境材料》上。 目前,在全球低碳经济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影响下,开发新型绿色合成氨技术替代传统合成氨工艺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电催化还原氮气合成氨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公认为是一种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实现氨合成的绿色节能高效技术。 “电催化合成氨技术实用化的关键,是要设计制备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电催化剂。为了筛选出这样的催化剂,我们用缺陷二维磷化硼(BP)作为载体材料,然后将12种过渡金属单原子分别负载于BP上,从中筛选出新型单原子合成氨催化剂。”吴宇平介绍,团队通过研究筛选发现,钼单原子负载的二维磷化硼催化剂材料,不仅具有高效的氮气活化还原合成氨能力,同时在抑制析氢竞争反应等方面性能同样突出。 “合成氨本质上是一种还原反应。氮气分子在常温常压下具有一定的惰性,钼单原子负载的二维磷化硼催化剂材料可以使其活化,从而促进还原反应过程;并且这种催化剂还能减少反应过程中氢气的释放,抑制析氢竞争反应。”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再春解释,相关研究证明,新催化剂对发展高效碳减排合成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