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科研人员在medRxiv预印版平台发表论文“The potential role of IL-6 in monitoring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探讨了IL-6在监测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潜在作用。
研究背景:自2019年12月以来,中国武汉市爆发了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多数患者表现出轻度症状,但其中一些会发展成重症,目前尚无特定药物。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重症COVID-19患者外周血中标志物的变化,这可能在疾病监测中具有价值。研究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重度COVID-19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外周血细胞与细胞因子,临床表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总共包括69名重症COVID-19患者。入院时,重症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岁,女性患者为52.17%。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79.72%)、咳嗽(63.77%)、呼吸急促(57.97%)和疲劳(50.72%),腹泻较少见,最常见的合并症是高血压。入院后,重症病例经CT显像证实双侧肺部受累或间质性肺炎的比例分别为60.87%和27.54%。与非严重疾病患者相比,严重疾病患者表现出淋巴细胞减少症。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现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两名患者(2.9%)需要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基线免疫学参数和大多数炎症参数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但是,严重类型的基线IL-6明显升高,这与住院期间的最高体温和CT表现密切相关。基线IL-6也与CRP、LDH、铁蛋白和D-二聚体的基线水平升高显着相关。基线IL-6水平的升高表明它可能与COVID-19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治疗前后对IL-6水平进行评估的30例重症患者中,治疗后的25例患者中IL-6显着降低且CT评估得到改善。3例患者IL-6水平进一步升高,这与肺炎的进展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建议IL-6可用作重症COVID-19患者疾病监测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结论:入院时,IL-6、CRP、LDH和铁蛋白的基线水平与COVID-19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IL-6的高水平与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IL-6的减少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而IL-6的增加可表明疾病进展。总的来说,IL-6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用作重症COVID-19患者疾病监测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