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更新细菌重点病原体清单》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及重点传染病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5-19
  • 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天更新了其认为对人类健康最大威胁的细菌病原体清单。

    这些更新是自世卫组织于2017年发布其最初的细菌优先病原体清单(BPPL)以来的首次更新。该清单旨在为确定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研究与开发和投资的优先次序提供指导,世卫组织官员已使用该清单来评估抗生素管道,并指导世界各地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监测工作和感染预防和控制战略。

    该机构表示,这些变化解决了初始清单的一些局限性,反映了对耐药细菌病原体的进化和负担的更全面理解以及更好的监测数据。

    更新后的清单涵盖24种病原体和15种“药虫”组合,重点关注世卫组织专家所说的导致“最高、最重大的健康负担”的细菌表型,以及这些表型的需求最大。使用八项标准评估了这些组合:死亡率、发病率、非致命性健康负担、耐药性趋势、传播性、医疗环境和社区的可预防性、可治疗性以及正在开发中的抗生素数量。

    排在首位的是关键的优先病原体,这些病原体由于治疗选择有限、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以及共享耐药机制的能力而对公共卫生构成最大威胁。与2017年BPPL一样,该小组专注于主要在医院中发现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病原体,例如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在内的细菌。

    2024 BPPL 中新增的其他新药虫组合包括大环内酯类耐药 A 组链球菌、耐青霉素 B 组链球菌和耐大环内酯类肺炎链球菌,它们与氨苄青霉素耐药流感嗜血杆菌一起归入中等优先级组。对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这三者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 原文来源:https://www.cidrap.umn.edu/antimicrobial-stewardship/who-updates-bacterial-priority-pathogens-list
相关报告
  • 《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摘编)》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4-17
    • 第一章 结核病防治策略的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将2006-2015年期间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发展成为遏制结核病策略。 表1 遏制结核病策略概述 愿景 无结核病的世界 总体目标 到2015年大幅度降低全球结核病负担,实现千年发展目标(MDGs)和达到遏制结核病伙伴确立的目标。 目的 1. 所有的结核病患者都能获得高质量关怀。 2. 减少由结核病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社会经济负担。 3. 保护易感人群远离结核病,减少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和耐药结核病。 4. 支持开发新工具,并及时和有效的应用。 5. 在结核病预防、关怀和控制中,保护和促进人权。 目标 1. MDGs6,指标6.C:到2015年患病和死亡减半和结核发病率停止上升。 2. 结合千年发展目标,由遏制结核病伙伴提出的具体目标:(1)到2015年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在1990年基础上各降低50%;(2)到2050年消除结核病,不再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定义:每年发病率小于1/100万)。 策略要素 1.继续扩展DOTS策略和强化DOTS质量: a.加强政治承诺,保证充足的和可持续的资金投入 b.采用有质量保证细菌学方法,确保患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c.提供标准的治疗,开展督导管理,并获得患者配合 d.保证有效的药物供应和管理 e.对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与评价 2.强化TB/HIV, MDR-TB和其他脆弱人群结核病防治: a.扩展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联合行动 b.扩展耐多药结核病预防和管理 c.解决结核病密切接触者、贫困和脆弱人群结核病防治的需求 3.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为卫生系统加强做出贡献: a.帮助改善卫生政策、人力资源发展、经费、后勤供应、服务提供和信息系统 b.加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集聚场所和家庭住宅感染控制 c.加强实验室网络建设,。:将结核病关怀与呼吸系统保健相结合(PAL) d. 吸纳其他领域的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促进社会卫生活动开展 4.吸纳所有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参与结核病控制: a.通过公立-私立医疗机构合作模式,动员公立、志愿者和私立机构参与结核病控制工作 b.促进应用国际结核病关怀标准 5.动员病人和社区的力量: a. 倡导、交流和社会动员 b. 促进社区参与结核病关怀、预防和健康促进 c. 促进使用患者关怀宪章 6.促进和开展科学研究: a.开展为结核病防治规划服务的应用性研究 b.倡导和参与研发新型诊断方法、药物和疫苗 遏制结核病策略到2015年达到的目标是减少由结核病产生的疾病负担。这些目标是:结核病发病开始下降,2015年在1990年的水平上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一半。 到2015年底重要一点就是将2000年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转移到2015后发展框架的目标。在2014年7月,在高水平的平台上并不断进行咨询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到2030年的一系列具体指标。这些目标中第3个目标就是保证所有年龄组的人群生活的健康和幸福,同时也包括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结核病、疟疾、被忽视的热带病、肝炎、水生疾病和其他传染病的流行。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将于2015年9月获得批准。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起草2015后全球结核病策略。接着,通过一个广泛的咨询程序,并提交给2014年世界卫生大会所有成员国进行讨论,并形成决议WHA 67.1.1。2015后策略的总体目标就是在2035年全球终止结核病的流行,也确定了具体的指标:2035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结核病死亡数减少95%,发病数减少90%。也确立了2020年、2025年和3030年的里程碑式的具体指标;例如在2015年的基础上到2025年结核病死亡数减少75%,到2020年没有因结核病导致灾难性支出的患者或家庭。取得这些目标须有三个支柱: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和预防、强有力的政策和支持性系统和强化研究和创新。 表2 2015年后全球结核病策略概述 愿景 无结核病的世界——结核病不再导致死亡、疾病和痛苦 总目标 终止全球结核病流行 2025年里程碑 1. 结核病死亡比2015年减少75% 2. 结核病发病率降低50%(每10万人口中结核病例少于55例) 3. 没有因结核病而导致灾难性支出的家庭 2035年目标 1. 结核病死亡比2015年减少95% 2. 使结核病发病率降低90%(每10万人口中结核病例少于10例) 3. 没有因结核病而导致灾难性支出的家庭 原则 1. 政府负责管理和问责,同时进行监测和评价 2. 与民间社会组织和社区建立强大的联盟 3. 保护和促进人权、伦理和公平 4. 全球协力,在国家层面调整应用战略和目标 支柱与要素 1.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和预防: a. 早期诊断结核病包括开展药物敏感试验,系统筛查接触者和高危人群 b. 对包括耐药结核病在内的所有结核病患者进行治疗,同时提供患者支持 c. 开展结核病/艾滋病毒联合活动,并管理合并症 d. 为高危人群提供预防性治疗;以及接种抗结核病疫苗 2.强有力的政策和支持性系统 a. 具有充分资源用于结核病治疗和预防的政治承诺 b. 社区、民间社会组织以及公立和私立卫生保健提供者的参与 c. 实现全民健康覆盖 d. 社会保护、缓解贫穷以及针对结核病其它决定因素的行动 3.强化研究和创新 a. 开发、研制和迅速利用新的工具、干预措施和战略 b. 开展研究以优化实施和影响,并促进创新
  • 《世界卫生组织 营养》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4-12-20
    • Aim: The overarching aim of WHO's work in nutrition, spearheaded by the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for Health and Development (NHD), is to prevent, reduce and eliminate malnutrition worldwide, (especially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iodine, vitamin A, and iron deficiencies; obesity and diet-related diseases; other specific deficiency diseases),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health and nutritional well-being of all people, thereby reinforcing and accelerating huma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 4 main objectives in support of this aim are: Objective 1. To strengthen and support the capabilities and effectiveness of Member States for assessing and addressing nutrition, malnutrition, and diet-related problems, primaril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nutrition policies, programmes and plans of action. Objective 2. To develop through consultation, research and collaboration,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base, methodologies, authoritative standards, norms and criteria, and guidelines and strategies for detecting,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all major forms of malnutrition, whether of deficiency or excess, for application by Member States. Objective 3. To promote optimal sustainable health and nutrition benefits of food-assisted development projects targeted to the vulnerable food-insecure, particularly by ensuring the relev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WFP food aid policies and programmes, in both emergency and development contexts. Objective 4. To maintain global databases for monitoring, evaluating, and reporting on the world's major forms of malnutri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nutrition programmes, and progress towards achieving targets at national, regional and global lev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