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基于时间透镜的片上超快飞秒脉冲激光器》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1-28
  • 集成飞秒脉冲和频率梳源是包括微波光子学、光谱学、频率转换、激光雷达等在内的广泛应用的关键组件。科学家们一直以来都希望构造一种可以集成到芯片上的高质量超快脉冲光源。但是目前可以发射超快脉冲的可调谐飞秒激光器体积过大,不能有效集成到半导体晶圆上。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将飞秒脉冲源集成到由铌酸锂制成的光子芯片上(Nature, doi: 10.1038/s41586-022-05345-1)。他们使用级联低损耗电光振幅和相位调制器以及啁啾布拉格光栅chirped Bragg grating,形成时间透镜系统。该器件由连续波分布反馈激光器芯片驱动,并由单个连续波微波源控制,无需任何稳定或锁定。实验测量了520-fs脉冲序列,重复频率为30千兆赫,平顶光谱具有12.6纳米的10分贝光学带宽,单个梳线功率高于0.1毫瓦,脉冲能量为0.54皮焦。

    图 时间透镜将连续波单色激光束转换为高性能片上飞秒脉冲源

    传统的透镜通过衍射,也就是改变光线的相位来将其聚焦在一个焦平面上。另一方面,时间透镜以类似的方式“弯曲”光束,但它们在时间而不是空间上改变光束的相位。通过这种方式,以不同速度传播的不同颜色的光被重新计时,以便它们都同时到达焦平面。时间透镜系统从激光芯片中获得连续波单色激光束,并通过一个振幅调制器、相位调制器和色散介质运行。首先,连续波单色激光通过振幅调制器,该调制器可以控制通过时间透镜的光量以适应时空 "孔径",这一功能类似于传统透镜中的光圈。然后,光通过透镜的“弯曲”部分传播,在相位调制器的作用下产生不同颜色的频率梳。最后,光沿着波导进入鱼骨光栅,通过群延迟色散改变了不同波长光的速度,以便它们同时到达焦平面。

    研究团队将上述三个元件集成到了由2 微米厚的衬底支撑的600 纳米厚的铌酸锂薄膜上的25×4 毫米的空间。据研究人员称,该器件可高度调谐,由于铌酸锂的电光特性,所需功率显著降低。该研究的第一作者Mengjie Yu在一份报道中表示,随着设备变得更小、更集成,节省空间的同时也节省了能源,性能也会越来越优异。

    接下来,研究团队计划探索这种超快飞秒脉冲激光器的一些应用,比如光学时钟、天文光谱仪、量子网络等。

相关报告
  • 《探索 | 基于时间透镜的飞秒激光器芯片》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1-18
    • 飞秒脉冲激光器能产生脉冲持续时间超短的强脉冲,其在生物医学、精密制造、时空传感和测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然而,目前一些台式系统的超快激光器通常价格昂贵、尺寸较大、功耗较高,这些都限制了飞秒激光器的应用范围。与此相比,飞秒脉冲芯片将开启量子和光学计算、天文学、光通信等领域的新应用。然而,如何将可调谐高效脉冲激光器集成到芯片上一直是一个未解决的挑战。 近日,哈佛大学SEAS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使用时间透镜开发高性能的飞秒脉冲芯片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Nature。 SEAS 的研究人员表示,目前产生宽光谱、高强度和短脉冲的激光器体积仍然很大。为了使这些飞秒脉冲源更加实用,他们决定利用开发的最先进的集成光子学平台,使用实现传统的大型飞秒源相同的技术,并缩小激光器的体积。研究中使用的芯片由微加工技术制造,类似于制造计算机芯片的技术。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尺寸,还可以提高飞秒源的性能和可靠性。 传统的光学镜片,通过改变波前空间相位来弯曲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使它们到达空间中焦平面上的相同位置。与此相比,时间透镜以类似的方式“弯曲”光束,但不同的是改变光束在时间上而非空间上的相位。通过时间透镜后,不同颜色的光的传播速度被重新设定,以使它们同一时刻到达焦平面。 为了产生飞秒脉冲,该团队首创的铌酸锂平台上制备了一系列光波导、耦合器、调制器和光栅。 在新方法中,首先连续的单色激光通过一个调幅器,该调幅器控制通过时间透镜的光量,该功能类似于传统透镜中的光圈。然后,光传播通过透镜的“弯曲”部分,即相位调制器,并在此处在不同的时间生成不同颜色的频率梳。激光器的最后一个部分是沿着波导放置的鱼骨形光栅。光栅调控不同颜色的光速度,使不同颜色的光具有相同的群速度,并同时到达焦平面. 新方法控制不同波长传播的速度以及它们到达焦平面的时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将连续的单色激光束转换为宽带、高强度脉冲源,并产生脉宽520 fs的超短脉冲串。 该设备高度可调,集成在尺寸2 cm* 4 mm的芯片上,并且使用了铌酸锂,与台式产品相比,新的激光器所需要的功率大大降低。 本工作证明了集成光子学可以同时改善光子学器件在能耗和尺寸方面的限制。总之,新方法同时解决了能源和空间方面的限制。使用尺寸更小、集成度更高的高性能设备,未来我们可以随身携带飞秒脉冲激光器实现多方面的生活应用,例如检测水果的新鲜度、实时跟踪身体健康状况,或在汽车中进行距离测量。未来,该团队将探索激光本身和时间透镜技术的一些应用,包括在望远镜等透镜系统以及超快信号处理和量子网络中的应用。
  • 《前沿 | 超快激光器的烧蚀动力学研究》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4-03
    • 高频飞秒激光器(可达若干吉赫兹,GHz)适用于调节和提高激光加工质量,以改善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尽管烧蚀靶材动力学十分复杂,但是,材料科学家仍不能探索GHz飞秒激光器的激光-材料相互作用。 图1 (A)用 ICCD 相机对 GHz 脉冲烧蚀动力学进行时间分辨散射和发射成像的光学装置。在1030 nm 处的500飞秒激光在垂直聚焦在样品上。用532nm 连续波探针激光进行散射成像。在不使用探针激光的情况下,利用等离子体诱导的自发过程在500-930 nm 的光谱范围内进行成像。(B)单脉冲飞秒激光器的总通量为18.7 J/cm2的拥有WLI(顶部)和 SEM (底部) ;(C) GHz 脉冲为50脉冲,(D) GHz 脉冲为200脉冲。比例尺,5微米 近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激光技术和机械工程专业的Minok Park团队通过时间分辨散射成像、发射成像和发射光谱等技术,研究了GHz飞秒激光脉冲对铜的烧蚀动力学,以上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 该团队将以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揭示了GHz飞秒激光如何与材料相互作用,它能够快速熔化并使其喷射出来。由于残留物有限,材料喷射过程在爆发照射后即停止,这样的过程可深入了解GHz飞秒激光激发的复杂烧蚀机制,并解释横切过程、纳米\微加工和光谱学中的最佳激光条件。 图2 单脉冲飞秒激光辐照。时间分辨(A)发射成像,(B)光发射光谱学和(C)散射成像显示在18.7 J/cm2的通量下,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的烧蚀动力学。分别在100ns、200ns、500ns 和1μs 不同的 ICCD 下获得散射图像。这些图像中的蓝色线条代表铜靶表面,线条下面的图像是抛光铜表面的镜面反射。白色比例尺,50微米; 蓝色比例尺,10微米。 吉赫兹飞秒激光烧蚀 激光烧蚀是一种通过高功率激光相互作用逐渐去除材料表面的过程,可用于能量收集元件、存储元件、生物医学、光电子学和光谱学等领域。在此之前,通过超快飞秒激光烧蚀,材料科学家已实现材料加工和烧蚀的直接化、单一步骤化和无化学化。这一过程适用于精确调节烧蚀特性。 Park团队开发了多种方法实时监测激光烧蚀动力学。通过比较GHz飞秒激光烧蚀和飞秒激光烧蚀结果,他们发现,两种方法的吉赫可以加快熔融液体物质的喷射,停止辐射后,物质不再飞溅,因此,该团队直接了解了飞秒激光烧蚀的动力学和主要物理机制。 超快激光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该团队使用一个光学系统来研究大气压下单飞秒激光脉冲和GHz飞秒脉冲对铜的烧蚀机制。通过时间分辨散射和发射图像,他们可视化发光和非发光样品。此外,他们用白光干涉测量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深度为500 nm的烧蚀坑形态。科学家们注意到在辐照点上出现了不规则的、重新固化的结构。与单脉冲辐照相比,重频提高了GHz脉冲的烧蚀效率。 图3 烧蚀动力学总结。(A)单脉冲飞秒激光和 GHz 脉冲诱导的实验喷射的 R-t 图。(B)单脉冲飞秒激光和(C) GHz 飞秒激光烧蚀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可视化结果 此外,该团队观察了时间分辨图像、发射光谱和散射图像,以研究单脉冲飞秒激光在铜表面的烧蚀动力学(如图2)。图像显示从基底喷射出两种不同的粒子类型,包括在不同时间尺度之后释放的粒子类型: (1)在0-200纳秒延迟之后,和(2)在300纳秒至4微秒之间喷射的粒子类型。 此外,他们探索了时间分辨率的发射成像和光谱学,以及由50个脉冲组成GHz激发的烧蚀迸发图像。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注意到,球形的铜等离子体持续了30纳秒。 激光烧蚀动力学 经过200纳秒后,该团队没有观察到激光-物质相互作用区中心的喷射物,这表明目标没有被进一步烧蚀。这种行为明显不同于单脉冲烧蚀的动力学行为。 他们设计了两种促进物质喷射过程的机制,包括(1)物质在中心的汽化,和(2)液体通过快速、径向向外的流体运动形成熔池边缘的喷射,以反冲由汽化产生的压力。当铜纳米颗粒从熔池边缘喷出时,烧蚀坑表面仍有少量液体保持冰冻状态,他们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证实了这一点。 比较不同的激光烧蚀动力学过程 该团队使用时间分辨的发射成像,发射光谱和由千兆赫飞秒激光脉冲驱动的烧蚀散射图像。当他们在300秒之后释放散射图像时,喷出物显示了辐照点是如何冷却下来以抑制材料喷溅的。 通过比较了两种实验条件,他们进一步研究了由GHz脉冲驱动的铜的早期烧蚀动力学,并发现200脉冲驱动的GHz脉冲与50脉冲驱动的GHz脉冲驱动的铜具有明显不同的烧蚀动力学。与单脉冲照射相比,这些结果直接证实了GHz激光诱导烧蚀的不同机制。 展望 Minok Park 团队通过使用单飞秒激光脉冲和50-200脉冲的GHz脉冲多模式探测方法观察铜的烧蚀动力学。单脉冲飞秒激光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产生了两种不同喷射速度的粒子。 这些结果为全面了解GHz飞秒脉冲的熔融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这对于探索激光加工、机械加工、印刷和光谱诊断等领域的各种应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