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动物福利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召开》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8-04-02
  • 2008-04-02 农民日报讯:(记者 施维)3月29日~30日,由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农场动物福利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国内外1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就可持续农业与农场动物福利、农场动物的痛苦和压力等专题进行了研讨。
  • 原文来源:http://www.farmer.com.cn/wlb/nmrb/nb4/200804020047.htm
相关报告
  • 《有机农业支持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6-02-25
    • 回顾性研究--“二十一世纪的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被自然植物学报二月刊以封面刊出,该研究共同作者为华盛顿州立大学土壤和农业生态学终身教授雷甘纳德和生态学博士乔纳森那里。这一研究首次通过美国国家科学院确定的四个可持续性目标:生产力、经济、环境和社会福祉,对有机和传统农业进行了比较,分析了40年有机农业研究。 “数以百计的科学研究表明有机农业应在养活这个世界中发挥作用,”该研究的主要作者雷甘纳德说。“30年前,只有几个对有机与传统农业进行比较的研究。在过去的15年中,这些研究已经飞速增长。”有机生产目前仅占全球农业用地的百分之一,尽管近20年来已经在快速增长。 批评者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有机农业是低效的,从而需要更多的土地来产生同样数量的食物。回顾性研究论文阐述了有机产量可以高于传统耕作方法的案例。 “严重干旱条件可能会因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加剧,但有机农场有高产量的生产潜力,因为有机耕种的土壤有较高的持水力。”雷甘纳德说。 然而,即使产量可能较低,有机农业对是农民也是较有利可图的,因为消费者愿意支付更多。价格上涨可以作为补偿农民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和避免环境损害或外部成本的一种方法。 回顾性报告中,大量研究也证明了有机生产的环境效益。总体而言,有机农场更倾向于储存更多的土壤碳,有更好的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有机农业产生更少的土壤和水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它的能源效率更高,因为它不依赖化肥或杀虫剂。它也与植物、动物、昆虫和微生物以及遗传多样性的生物多样性紧密相关。生物多样性增加了自然提供的服务,如授粉和提高农业系统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 甘纳德和生态学博士乔纳森那里表示,没有任何单一类型的农业可以养活世界。相反,我们需要一个平衡的系统,“混合有机和其他创新的农业系统,包括农林、综合农业、保护农业、混合作物/畜牧和还未被发现的系统。” 雷甘纳德和沃切特建议改变政策以解决阻碍有机农业的发展障碍。这些障碍包括转到有机认证的成本、劳动力和市场准入的缺乏以及缺乏适当的基础设施用于存放和运输食品。需要法律和金融工具以鼓励采用创新、可持续的耕作方式。
  • 《2025农业绿色发展论坛召开》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10-30
    • 10月26~27日,2025农业绿色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农业绿色技术产业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大会以“绿色生产力与农业绿色科技创新”为主题,围绕绿色生产力、标准化建设、绿色产业化、绿色金融等开展深度交流研讨;聚焦智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全链条数字化装备、作物新品种创制应用等领域,分享最新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大会由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主办。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做了题为“发展绿色生产力,必须做好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大文章”的主旨报告。他说,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体系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单纯追求产量目标向增产增收、资源高效、环境友好、富裕健康多目标协同推进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经过“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应用”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应科学、依规推进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工作,坚持绿色导向性和科学规范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调动涉农主体参与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性、加大政策支持与投入力度,为发展绿色生产力注入强大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徐明岗做了题为“我国农业绿色技术发展态势”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应强化原创性农业绿色技术研发,以智能化、标准化、集成化为推进路径,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大力培育交叉融合技术人才,构建多学科、多领域协同攻关的新格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吴文斌在会上分享了天空地一体化绿色生产决策系统。该系统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田与地面传感网络,基于“边缘智能体+云边协同”架构,实现农田数据的“即采即用”,可获取作物长势、病虫害预警、非粮化识别和产量预测等精准服务,为“政产用”提供动态、高效决策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在会上表示,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协同、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成果转化机制,让科技创新真正扎根田野、服务农民、惠及民生。 会上,吴文斌以副理事长身份代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发布了10项团体标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将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制定一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标准,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技术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中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的关键作用,为推动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和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基础。 研究会各分支机构分别围绕“耕地资源保护利用与农业区域发展”“智慧农业与绿色发展共融共生”等11个专题开展了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