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夕法尼亚大学报道4f轨道共价性驱动Ce4+-环丙烯基配合物的单晶到单晶开环异构化》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 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5-23
  • 4月23日,宾夕法尼亚大学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4f-orbital covalency enables a single-crystal-to-single-crystal ring-opening isomerization in a CeIV–cyclopropenyl complex”的论文,揭示4f轨道共价性驱动Ce4+-环丙烯基配合物的单晶到单晶开环异构化。

    f区元素化合物的金属-配体键通常呈现高度极化特性,仅具有微弱的共价特征。虽然5d/6d轨道已知可参与配位键形成,但最近的量子化学和光谱分析表明,4f/5f轨道在某些金属-配体键中具有显著贡献。然而,迄今尚未通过严格的对比研究和机理验证,将4f轨道共价性与独特的化学反应模式明确关联。

    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系列四价金属-环丙烯基配合物(M = Ti、Zr、Ce、Hf、Th),其中铈配合物通过4f共价的Ce=Cα相互作用,引发了单晶到单晶转变的开环异构化反应。该工作通过在同构的四价d区与f区金属配合物系列中,证实4f轨道共价性对反应活性的调控作用,为轨道共价性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这些发现为研究固态化学转化中分子化合物的轨道共价效应开辟了新方向。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5-01791-2
相关报告
  • 《前沿 | 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发光学芯片来处理人工智能的复杂数学》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4-02-23
    •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新的光学芯片,用于执行训练AI所必需的复杂数学运算。其开发人员表示,该芯片有可能“从根本上加快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同时降低其能耗”。 基于硅光子学的芯片的设计汇集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获得者和 H. Nedwill Ramsey 教授 Nader Engheta 在纳米尺度操纵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以利用 SiPh 平台使用光进行数学计算。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声明说,“光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代表了开发计算机的一种可能途径,这些计算机取代了当今芯片的局限性,这些芯片基本上基于与1960年代计算革命早期的芯片相同的原理”。 在Nature Photonics的一篇论文中,Engheta的团队与电气和系统工程副教授Firooz Aflatouni的团队一起描述了新芯片的开发。“我们决定联手,”Engheta说,利用Aflatouni的研究小组开创了纳米级硅器件的事实。 他们的目标是开发一个平台来执行所谓的向量矩阵乘法,这是神经网络开发和功能的核心数学运算,神经网络是当今人工智能工具的计算机架构。 Engheta说,而不是使用高度均匀的硅晶圆。“你使硅更薄,比如150纳米,”但仅限于特定区域。这些高度的变化 - 不添加任何其他材料 - 提供了一种控制光通过芯片传播的方法,因为高度的变化可以分布以导致光以特定模式散射,从而允许芯片以光速进行数学计算。 Aflatouni说,由于生产芯片的商业代工厂施加的限制,这种设计已经准备好用于商业应用,并可能适用于图形处理单元,随着对开发新AI系统的广泛兴趣,对图形处理单元的需求猛增。 “他们可以采用硅光子学平台作为附加组件,”Aflatouni说,“然后你可以加快训练和分类速度。 除了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能耗外,Engheta和Aflatouni的芯片还具有隐私优势:由于许多计算可以同时进行,因此无需将敏感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的工作内存中,这使得由这种技术驱动的未来计算机几乎无法破解。“没有人可以侵入不存在的内存来访问你的信息,”Aflatouni说。
  •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发出后端兼容的铁电场效应晶体管》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李衍
    • 发布时间:2023-05-25
    • 垂直堆叠、密集、高效和紧密集成的存算一体架构因可克服数据存储和处理瓶颈而备受关注。与传统计算存储器体系结构相比,在前道(front end of line,FEOL)工艺直接垂直堆叠存储器阵列可以在面密度和能效方面提供巨大优势并降低延迟。在单个处理单元级别上,这种方案需要快速、可靠和低能耗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且容易实现晶体管集成,从而推动了与后道工序(back-end-of-line,BEOL)兼容的材料和设备的需求。因此,NVM器件和硅基CMOS逻辑器件的单片式三维(monolithic three-dimensional, M3D)集成是可行的技术路径。 随着HfxZr1-xO2(HZO)等铁电材料不断发展,铁电场效应晶体管(FE-FET)因其可进行无损读取操作的特性,被视为M3D集成中最有前途、最紧凑、最节能的NVM候选者之一。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二硫化钼(MoS2)沟道和铝钪氮(AlScN)铁电材料,通过晶圆级可扩展工艺制备了后端兼容的铁电场效应晶体管(FE-FETs)[1]。在约80nm沟道长度下,实验展示了记忆窗口大于7.8V、开关比大于107、导通电流密度大于250μA/um的超大阵列铁电场效应晶体管,并显示出长达10年的稳定保持力。该研究成果为二维半导体存储器与硅基CMOS逻辑器件的三维异质集成技术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1] Kwan-Ho Kim, Seyong Oh, Merrilyn Mercy Adzo Fiagbenu, et al. Scalable CMOS back-end-of-line-compatible AlScN/two-dimensional channel ferroelectr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3-01399-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