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O4活化的高氟多壁碳纳米管低温制备,提高了微波吸收性能》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7-05
  • 制备高氟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传统方法总是需要很高的温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室温下实现MWNCTs高效氟化的催化方法。Fe3O4/MWCNTs复合材料在MWCNTs上加载Fe3O4,首先采用solvoheat方法制备,然后在rt进行氟化处理。Fe3O4的附着改变了电荷分布,显著提高了MWCNTs的氟化活性。因此,氟化Fe3O4/MWCNTs (F-Fe3O4/MWCNTs)的氟含量只有在室温下氟化后才能达到17.13 %(几乎是未加载样品的六倍),导致介电常数明显降低。此外,Fe3O4的部分氟化引起了由于增强的交换共振而导致的异常增强的渗透性。受益于较低的介电常数和高渗透率、F-Fe3O4 /碳纳米管复合展览增加了阻抗匹配,从而增强微波吸收特性与−45分贝的最小反射损失2.61毫米当填充内容是13 wt %。有效吸收带宽(<−10 dB)达到4.1 GHz的厚度为2.5毫米。本研究阐明了一种制备高氟MWCNTs的新型催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其它碳材料的氟化反应中。

    ——文章发布于2018年7月2日

相关报告
  • 《六方氮化硼纳米粒子修饰的储氢多壁碳纳米管》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董璐
    • 发布时间:2015-07-29
    • 氢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载体,因为它的丰度,环境友好性和高转换效率。然而,开发安全,质量小,具有高成本效益的储氢材料是一个最具有挑战性的障碍,即氢作为燃料的广泛使用的障碍。目前的工作报告针对储氢性能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六角氮化硼(h-BN)纳米复合材料(碳纳米管/ h-BN),另外对超声波处理的方法是采用多壁碳纳米管/ h-BN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加氢工艺是被用来分析样品在不同阶段的实验,内容包括表征技术,如X-射线衍射(XRD),显微拉曼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CHN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TGA)。研究也证实了所制备的氢存储介质将有效地在氢燃料经济的领域。
  • 《金属所米级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连续制备及全碳电路研制获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8-10-17
    •         单壁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光学性质,在柔性和透明电子器件领域可作为透明电极材料或半导体沟道材料,因此被认为是最具竞争力的候选材料之一。开发出可高效、宏量制备高质量碳纳米管薄膜的方法已成为该材料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难题。首先,迄今制备的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尺寸通常为厘米量级,批次制备方式不能满足规模化应用要求。其次,由于在碳纳米管薄膜制备工艺过程中通常会引入杂质和结构缺陷,使得薄膜的光电性能劣化,远低于理论预测值。因此,发展一种高效、宏量制备高质量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先进炭材料研究部孙东明团队与刘畅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连续合成、沉积和转移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技术,实现了米级尺寸高质量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连续制备,并基于此构建出高性能的全碳薄膜晶体管(TFT)和集成电路(IC)器件。研究人员采用浮动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反应炉的高温区域连续生长单壁碳纳米管,然后通过气相过滤和转移系统在室温下收集所制备的碳纳米管,并通过卷到卷转移方式转移至柔性PET基底上,获得了长度超过2m的单壁碳纳米管薄膜。对该过滤沉积过程进行流体仿真,其结果表明当调节出气口速度使抽滤过程处于平衡状态时,该过滤系统中的气流呈现出均匀的气流速度分布(图1)。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单壁碳纳米管薄膜表现出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分布均匀性,在550纳米波长下其透光率为90%,方块电阻为65Ω/□(图2)。研究人员利用所制备的碳纳米管薄膜构筑了高性能全碳柔性透明晶体管(图3)以及异或门、101阶环形振荡器等柔性全碳集成电路(图4)。   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开发出米级长度的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连续生长、沉积和转移技术,所制备的单壁碳纳米管薄膜及其晶体管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为未来开发基于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大面积、柔性和透明电子器件奠定了材料基础。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装备研制计划、辽宁百千万人才计划、青年相关人才计划等的支持。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连续制备技术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ZL201410486883.1),相关论文于近日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