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氮化硼纳米粒子修饰的储氢多壁碳纳米管》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董璐
  • 发布时间:2015-07-29
  • 氢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载体,因为它的丰度,环境友好性和高转换效率。然而,开发安全,质量小,具有高成本效益的储氢材料是一个最具有挑战性的障碍,即氢作为燃料的广泛使用的障碍。目前的工作报告针对储氢性能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六角氮化硼(h-BN)纳米复合材料(碳纳米管/ h-BN),另外对超声波处理的方法是采用多壁碳纳米管/ h-BN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加氢工艺是被用来分析样品在不同阶段的实验,内容包括表征技术,如X-射线衍射(XRD),显微拉曼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CHN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TGA)。研究也证实了所制备的氢存储介质将有效地在氢燃料经济的领域。

相关报告
  • 《采用具有抗生物絮凝性能的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纳米孔固体膜》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3-11
    • 用途:纳米多孔膜由于具有纳米六角形孔阵列,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物絮凝是纳米孔膜与微生物密切接触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膜的表面改性是防止生物膜形成的一种方法;因此,本文所制备的膜是由碳纳米管修饰而成。 方法: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纳米多孔固态膜(NSSM),并与碳纳米管(NSSM-多壁碳纳米管[MWCNT])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改性。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能量色散x射线(EDAX)、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CA)、表面自由能(SFE)、蛋白质吸附、流式细胞术、MTT法等技术对膜进行表征。 结果:BSA蛋白吸附容量从992.54减少到97.24(µg mL-1 cm-2)后修改。流式细胞仪和MTT法检测结果表明,NSSM-MWCNT表面死菌数高于对照组。为了了解细菌在膜表面迁移的调控机制,研究了Freundlich和Langmuir的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 结论:nsmm - mwcnt与碳纳米管的直接物理接触破坏了吸附菌的细胞活力。然后,将死细菌从亲水性膜表面脱除。本研究结果表明,含碳纳米管的NSSM-MWCNT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自洁性,可以应用于许多生物医学设备中,而不需要面对明显的生物絮凝问题。 ——文章发布2019年3月5日
  • 《碳纳米管和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制氢》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6-12
    • 采用声化学/水合物脱水技术合成了含TiO2的单壁碳纳米管(SW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的二元复合材料CNT/TiO2。制备了不同比例的CNT/TiO2(0.25、0.5和1%)。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对形态学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与MWNTs相比,TiO2纳米颗粒与SWNTs更均匀。7.5%甲醇溶液作为牺牲剂用于生成氢气和65毫克的合成二元复合材料在光强度40 mW厘米−2。结果表明,与MWNTs相比,SWNTs增加了TiO2的活性。SWNTs比值越低,TiO2的产氢活性越高,而MWNTs比值越高,TiO2的产氢活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