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科技:探索光伏制氢的“中国方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9
  • 随着氢能在全球的火爆,光伏制氢产业也迅速被点燃。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白皮书显示,到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将占氢气供应结构的70%。届时,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的广阔市场蓝海将全面展现。
    目前,在已披露的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光伏写入了辽宁、山西、西藏、广东、安徽、江苏、四川、云南、内蒙古、陕西和吉林省等11个省、市区的最高行动纲领,且被列入2021年工作重点内容之一。其中,辽宁、云南、吉林等多省将培育氢能发展列为重点。
    为推动国内氢能产业链技术薄弱环节开展技术示范,促进国内自主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国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于2020年成立。作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服务商,晶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晶科科技”)深耕光伏行业多年,是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之一。
    早在2019年,晶科科技发布光伏产业2020十大趋势时表示,到2025年,“光伏+储能”制氢系统技术的极大进步,将具备大规模应用的经济可行性,即将光伏电池、充电电池、电解氢装置相结合,通过数字技术控制电池充放电和氢气生产,届时制氢成本将降至0.15-0.25美元/立方米。各国将纷纷建设光伏储能制氢项目。
    随着氢能产业逐步兴起,晶科科技积极切入新赛道,在海外和国内市场先手布局。在海外,晶科科技与国际气体巨头企业携手,探索光伏制氢的“中国方案”。在国内,晶科科技创新开拓,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落地实施。
    2020年,晶科科技与空气产品公司(Air Products)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光伏新能源领域展开合作,基于AP在制氢领域的丰富经验及领先技术,将“制氢”与“绿电”充分结合,共同推进绿色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助力社会和工业领域脱碳减排,进一步提高能源体系的韧性。
    成立以来,晶科科技致力于光伏电站运营、光伏电站转让和光伏电站EPC等,涉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转让等环节,以及光伏电站EPC工程总承包、电站运营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等多个业务领域。
    2020年5月19日,晶科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功登陆A股后,晶科科技整体实力得到资本市场广泛认可,入选上证180指数样本股。
    晶科科技专注于光伏发电行业下游产业链,目前已成为一家在光伏电站运营领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在全国民营企业名列前茅。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自持电站的总装机量3.07GW,在建自营电站规模630MW。
    一直以来,晶科科技开创的智能运维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拥有超过7年的光伏电站运维经验,运维团队有500多位专业运维技术人员,管理着超过350个电站,并在上海及海宁建有2个远程智能化集控中心。截至目前,运管电站规模超过4.7GW。
    项目开发方面,晶科科技同样表现优异。截至2020年9月末,晶科科技合计完成开发项目1.66GW(不含EPC),储备项目超过1GW。
    未来,晶科科技将持续在国内外布局投资光伏电站、扩大规模,同时加大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力度,通过资源整合和创新合作模式去开拓更加广泛的业务领域,深入挖掘“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应用场景,推进光伏新能源在全球各个地区的市场化应用。晶科科技也将依托强大的项目开发能力和全球化竞争优势,与行业内外合作伙伴及地方政府通力协作,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相关报告
  • 《光伏+渔业 绿色能源与生态养殖的双赢探索》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6-09
    • 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记者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了解到,面对传统光伏项目用地紧张的瓶颈问题,该院农业设施与装备研究所相关科研团队率先开展“光伏+渔业”模式创新,通过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立体开发,开辟出新能源与水产养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农业设施与装备研究所相关科研负责人介绍,光伏渔业是在不影响水域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将光伏发电系统与现代化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通过在养殖水域架设光伏阵列,既保留了原有水产养殖功能,又实现了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这种“一水两用”的模式不仅显著提升单位面积水域的经济效益,还可通过减少水面蒸发抑制藻类繁殖,形成有利于鱼类生长的微生态环境,真正实现“渔、电、环保”三丰收。 相较于传统地面光伏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刚性需求,光伏渔业展现出独特优势。江苏省农科院创新团队积极与国家能源集团、长江三峡集团等新能源头部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致力于在渔光一体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开展适于光伏渔业系统生产的绿色丰产种类筛选与养殖,研究不同光伏支架结构遮阴场景下水产全生育期温、光、饲料等高效利用与水产疫病绿色防控技术,建立江苏区域光伏渔业高效绿色养殖模式,相关成果“光伏农(渔)业耦合增效关键技术与应用”经科技成果评价达国际先进水平。该团队已发布江苏省渔业协会团体标准《光伏渔业池塘建设通用技术规范》,为光伏渔业池塘的新建、扩建或改建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 该《规范》明确了光伏渔业池塘建设的场址选择、规划与布局、建设施工等关键环节。在场址选择方面,要求符合光伏电站选址和渔业水质标准,确保池塘符合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并满足光伏发电与渔业生产的配套设施需求。在规划与布局上,强调养殖平均产量不低于同地区、同模式平均养殖产量的80%,同时充分考虑光伏发电系统对养殖池塘环境的影响,以及运行维护的便捷性。 此外,《规范》还强调了运营维护的重要性,要求明确养殖区、光伏区的运维责任主体,并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与安全培训,确保光伏渔业池塘的长期稳定运行。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光伏+渔业”创新模式正在逐步推广,未来将持续深化“新能源+”跨界融合研究,重点突破相关前沿技术,建立江苏不同区域“光伏+渔业”可持续高质量低碳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为推动绿色能源革命和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江苏方案。
  • 《辽宁:在风电、光伏领域探索人工智能运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7
    • 日前,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辽宁省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指出,发挥辽宁城市群和产业集群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智慧产业园区,建设地市级人工智能赋能中心。鞍山、本溪、辽阳、盘锦、葫芦岛等市围绕智慧钢铁、智慧矿山、数智油田、智慧化工等打造应用场景示范;阜新、铁岭、朝阳等市在风电光伏领域探索人工智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