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凝血蛋白功能障碍是小鼠生殖隔离障碍》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1-06
  • 本文内容转载自“ CNS推送BioMed”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7yHvn3XxL5sj8VyLZAHH6w

    2023年11月1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Glioma synapses recruit mechanisms of adaptive plasticity的文章。

    当两个种群的基因组积累了遗传不相容从而阻止杂交时,就会发生生殖隔离。在细胞生物学水平上对杂交不亲和性的理解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杂交雌性不育的情况下。该研究发现,家养小家鼠和繁殖小家鼠两种小鼠在凝缩蛋白调控和着丝粒组织方面的物种差异,导致它们的F杂交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去浓缩和错误分离,降低了雌性的生育能力。

    杂交卵母细胞的去致密性在M. M.驯化的着丝粒中高度丰富的主卫星上尤为突出,导致物种特异性染色体错分离和卵非整倍体。与凝结缺陷一致,染色体结构蛋白复合物冷凝素II在杂交卵母细胞染色体上减少。该研究发现凝缩素II亚基NCAPG2在细胞核前期特异性减少,过表达NCAPG2挽救了去浓缩和卵非整倍体表型。除了染色体上凝聚蛋白II的整体减少外,主要的卫星进一步降低了局部凝聚蛋白II的水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个区域特别容易去凝聚。总之,这项研究为雌性减数分裂中的杂交不亲和性提供了细胞生物学的见解,并证明凝聚蛋白失调和中心点周围卫星扩增可以在哺乳动物中建立生殖隔离屏障。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700-6
相关报告
  • 《COVID-19凝血障碍:凝血系统的深层剖析》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8-10
    • 背景 COVID-19例患者的凝血参数异常。尽管COVID-19凝血病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但它被认为是一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形式。 目标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COVID-19患者的凝血参数,确定是否存在凝血因子消耗,并确定疾病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 方法 收集COVID-19肺炎住院患者的血样。我们进行了基础凝血试验和凝血因子和生理抑制剂蛋白的定量。实验室数据与临床数据和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这项研究涉及206名患者(63.6%为男性)。D-二聚体尤其升高(中位数为450 ng/ml;IQR为222.5-957.3)。游离蛋白S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中位数56.6%;IQR:43.6-68.9),因子VIII呈上升趋势(中位数173.4%;IQR:144.1-214.9)。然而,所有凝血因子均在正常范围内。我们发现异常凝血参数与血栓形成之间没有相关性,除了较高的D-二聚体(HR 1.99;95%CI 1.3-3.1;p=0.002)。 结论 COVID-19与凝血病相关,而凝血病与预后不良相关。然而,我们没有显示凝血因子的消耗,如DIC所见。
  • 《新冠导致血凝障碍原因揭示》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5-24
    • 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免疫系统可影响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从而产生一种称为淀粉样蛋白的错误折叠刺突蛋白。有害淀粉样蛋白产生与新冠肺炎症状之间可能存在联系,或导致凝血障碍。这一发现发表在近日的《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在患有严重和长期新冠肺炎的人中,肺以外的器官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例如心脏、肾脏、眼睛、鼻子和大脑等部位,可能会持续存在凝血障碍等症状和损害。在研究了阿尔茨海默病等由蛋白质错误折叠引起的疾病后,研究人员指出,新冠肺炎相关症状与蛋白质错误折叠引起的疾病有许多相似之处。   蛋白质以特定方式折叠,从而产生特定三维结构,影响蛋白质功能。除了这种形状,蛋白质还可以呈现出另一种形式。已知有30多种不同蛋白质具有这种与疾病相关的替代形状,这种替代折叠蛋白被称为淀粉样蛋白。   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含有7种可能产生淀粉样蛋白的不同序列。在实验测试中,7个序列中有3个符合研究人员的标准,即被算作产生淀粉样蛋白的序列。此外,它们还产生了在电子显微镜下检查时看起来像长线的纤维。   但这些纤维是自发形成的吗?如阿尔茨海默病等许多疾病,都发生在身体将大蛋白质切成小块的过程之前,这反过来又会产生有害的淀粉样蛋白。新研究表明,来自免疫系统的一种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的一种酶可切割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这种酶是从中性粒细胞被感染早期大量释放出来的。当刺突蛋白被切割时,它会产生精确的蛋白质片段,根据分析,蛋白质片段最有可能产生淀粉样蛋白。当研究人员将纯刺突蛋白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混合时,就产生了不寻常的纤维。   先前研究表明,刺突蛋白可能参与了小血栓的产生。血液中含有纤维蛋白,当血管受损时,它有助于血液凝固。当伤口开始愈合时,凝固物应该被血液中的纤溶酶分解。   此次,研究人员在试管中将刺突蛋白中产生淀粉样蛋白的片段与这些身体物质混合在一起,发现随后产生的纤维蛋白凝结不能被纤溶酶以通常的方式分解。这一新发现的机制或是在严重和长期新冠肺炎患者中观察到的类似微血栓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