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棉铃象甲(鞘翅目:象甲科)由两个亚种组成:棉铃象甲(A. g. grandis)和野棉象甲(A. g. thurberiae)。野棉象甲通常被认为是该物种的非害虫变种,而棉铃象甲是商品棉花的重要经济害虫。在美国,一项全国性的消灭棉铃象甲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被消灭地区的重新引入仍然是一个威胁。2015年,棉铃象甲被困在德克萨斯州功能性根除的冬季花园种植区,自2012年以来就没有在那里发现过。象鼻虫在该地区扎根,引发了一项持续数年、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减灾努力。2017年,该物种被困在新墨西哥州伊达尔戈县,这是另一个以前被消灭的地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获得了两次捕获事件的标本,并使用双消化酶切位点相关DNA测序来获得与先前发表的大田鼠群体遗传数据同源的遗传数据。我们进行了源追踪,将捕获的象鼻虫与先前描述的种群相匹配,以确定可能的源种群。我们还比较了该方法与美国农业部目前使用的其他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一个小的象鼻虫创始种群从德克萨斯州南部和塔毛利帕斯州北部的格兰德河下游种群中分散出来,并在冬季花园中建立起来。在纽约的Hidalgo Co.,发现这些象鼻虫与亚利桑那州野生棉花(Gossypium thurberi)相关的非害虫象鼻虫种群在遗传上没有区别。亚利桑那州的野棉象甲不太可能威胁到商业种植者。可能需要改进快速诊断工具,以便更好地评估捕集器捕获情况,并在确定非有害生物变异时减少采取缓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