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和冰可以帮助探测难以捉摸的亚原子粒子:科学家们创造了新的实验来寻找中微子》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3-09
  • 最近天体物理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是一种被称为中微子的微小亚原子粒子,它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它可以穿过物质——大气层、我们的身体、甚至地球——而不被发现。

    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一直在尝试探测中微子。中微子一直在轰击我们的星球,它比任何已知的亚原子粒子都要轻。科学家们希望通过捕获中微子,他们可以研究中微子,并有希望了解它们的来源和作用。

    但是,现有的尝试往往代价高昂,而且会错过来自太空最远距离的一整类高能中微子。

    今天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首次表明,可以利用雷达回波探测到这类中微子的实验。

    “这些中微子是我们不了解的基本粒子,”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宇宙学和天体粒子物理中心的研究员史蒂文·普罗希拉(Steven Prohira)说。“而超高能中微子可以告诉我们宇宙中我们无法通过其他任何方式获取的大片区域。我们需要找出研究它们的方法,这就是这个实验的目的。”

    这项研究依赖于一种被称为级联的现象。科学家们认为中微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穿过地球——当你读这篇文章时,数十亿中微子正穿过你。

    高能中微子更容易与原子相撞。这些碰撞会导致带电粒子的级联——“就像一个巨大的喷雾,”普罗希拉说。这些级联很重要:如果研究人员能探测到级联,他们就能探测到中微子。高能中微子是如此罕见,以至于科学家到目前为止还无法探测到它们。

    科学家们发现,探测中微子的最佳地点是在遥远的大冰原上:在南极洲进行的中微子实验持续时间最长、最成功。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实验还未能探测到能量更高的中微子。

    这就是Prohira的研究成果的来源:他的团队在实验室中发现,当一个中微子撞击一个原子时,可能会产生级联反应。

    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去了位于加利福尼亚的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建立了一个4米长的塑料靶来模拟南极洲的冰,然后用10亿个电子挤在一堆模拟中微子的微小粒子中来轰击这个靶。(普罗希拉说,电子束的总能量与高能中微子的总能量相当。)然后他们向塑料目标发射无线电波,看这些电波是否真的能探测到级联。他们所做的。

    普罗希拉说,下一步是把实验带到南极洲,看看它是否能探测到大量遥远冰层上的中微子。

    无线电波是已知的探测中微子的最便宜的技术,他说,“这就是为什么它如此令人兴奋的部分原因。”Prohira说,无线电波已经被用于寻找最高能量的中微子大约20年了。这种雷达技术可以成为希望研究超高能中微子的科学家的无线电波工具箱中的又一个工具。

    对中微子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星系和宇宙的其他部分。

    “中微子是唯一已知的直线运动的粒子——它们直接穿过物体,”他说。“没有其他任何粒子能做到这一点:光被挡住了。其他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会发生偏转。”

    当一个中微子在宇宙的某个地方被创造出来时,它会沿着一条直线行进,不会改变。

    “它直接指向产生它的东西,”Prohira说。“所以,这是我们识别和了解宇宙中这些极其活跃的过程的一种方式。”

    ——文章发布于2020年3月6日

相关报告
  • 《模块化技术推动中微子探测器发展》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魏韧
    • 发布时间:2019-11-08
    • 2019年已进入数字社会,物理学家希望中微子探测器产生更大的影响。氩立方中微子探测器(ArgonCube)是一个正在开发的原型探测器,用相当于4K电视的分辨率捕捉粒子轨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液态氩已经发展成为中微子探测器的首选介质。作为一种基本粒子,中微子是理解宇宙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物质的关键。这种探测器可以捕捉中微子撞击原子核并与之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其他粒子和光的图像。 目前最先进的液氩中微子探测器,如Microboone探测器、意大利格兰萨索实验室探测器(Icarus)和大型深层地下中微子原型探测器(Protodune),使用导线捕捉中微子相互作用释放的电子。几千根导线纵横交错在探测器上收集坐标,通过算法进行中微子相互作用的三维重建。 深层地下中微子探测器(DUNE)将研究三种已知类型的中微子在传播时是如何变化的,进一步探索中微子振荡现象。科学家们将从费米实验室每秒发射数万亿个中微子,穿越1300千米的路程,到达南达科他州。深层地下中微子探测器(DUNE)将使用远距离探测器模块中的导线室,并测量中微子离开费米实验室时的束流。每个束流脉冲都会有十几个中微子相互作用,它们在探测器内叠加,利用二维成像来解开这些事件将是一个挑战,因此科学家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液氩探测器。 人们提出制造一个模块化(Pixeled)探测器的设想。中微子探测器每平方米可以容纳大约10,0000个芯片。每个通道都是一个独立的通道,可以提供关于探测器中发生的事件的信息。为保证灵敏度,微小的电子器件需要紧挨着液态氩中的芯片,但如果使用标准电子设备电源,探测器中的氩会沸腾。 Dwyer和Berkeley实验室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工程师Carl Grace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当信号到达芯片时,芯片会被唤醒,记录信号后回到休眠状态。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还能节约电力。该团队于2016年12月启动研究课题,2018年1月,在伯尔尼科学家制造的液氩测试探测器上进行芯片测试,并收集了第一批宇宙射线的三维图像。 若将这种设想应用在费米实验室的设备上,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电子设备。下一步是与工业制造商合作,实现芯片和读出面板商业化,它们能保证大约50万芯片的处理能力。 尽管氩立方中微子探测器(ArgonCube)基于模块化的电子产品引发关注,但它们并不是DUNE近距离探测器的唯一技术创新。科学家们还研发了产生电场的新型光检测系统和技术,将信号引向电子器件。 在大多数液氩探测器中,信号通过流体漂移到悬挂在探测器一侧的线上。目前氩立方中微子探测器(ArgonCube)正在寻求一种更加模块化的方法,将探测器分解成更小的单元,而这些单元仍然包含在低温恒温器中。这样信号不需要传播得太远、氩气不需要那么纯净,信号就可以到达目的地,还便于检索和修复单个模块。 但这需要用液态氩填充探测器,并在操作过程中保持适当的压力以适当过滤杂质,同时使流体在模块周围(和模块之间)循环,以保持均匀的温度分布。 来自23个机构的100多位物理学家正在研究氩立方中微子探测器(ArgonCube),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0多位中微子物理学家正在研究深层地下中微子探测器(DUNE)。最初的一个幻想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未来该技术将表现出更好的潜力。
  • 《探索 | 科学家提出由准粒子驱动的超亮光源》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10-23
    •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正在重新思考辐射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目的是创造超亮光源。在《自然光子学》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葡萄牙高级技术研究所、罗切斯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法国应用光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使用准粒子创造光源的方法,这种光源与当今最先进的光源一样强大,但体积要小得多。 准粒子是由许多同步运动的电子形成的。它们可以以任何速度传播,甚至比光速还快,并且能够承受强大的力量,就像黑洞附近的力量一样。 使用准粒子来制造与当今最先进的光源一样强大的光源 激光能量学实验室的高级科学家、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光学研究所副教授约翰·帕拉斯特罗说:“准粒子最吸引人的方面是它们能够以控制单个粒子的物理定律所不允许的方式运动,” Palastro和他的同事通过在欧洲高性能计算联合计划提供的超级计算机上运行先进的计算机模拟,研究了等离子体中准粒子的独特性质。他们看到了基于准粒子的光源的潜在应用,包括用于扫描病毒的非破坏性成像、理解光合作用等生物过程、制造计算机芯片以及探索行星和恒星中的物质行为。 IST的博士生、该研究的主要作者Bernardo Malaca说:“灵活性是巨大的,即使每个电子都在进行相对简单的运动,所有电子的总辐射可以模仿比光速更快或振荡的粒子的辐射,即使局部没有单个电子比光速更快或振荡的粒子。” 准粒子光源与现有的自由电子激光器等光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自由电子激光器稀少且庞大,对大多数实验室、医院和企业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根据该研究提出的理论,准粒子可以产生极其明亮的光线,只需要很小的传播距离,这可能会在全球各地的实验室引发广泛的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