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煤制天然气产气超10亿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16
  • 今年前八个月,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制天然气项目已累计生产天然气10亿立方米,实现产值13亿元,预计全年实现产值达17亿元。

    同时,企业全面达产后,将生产焦油、中油、石脑油、硫铵、粗酚等副产品。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33亿元,创利润8亿元。

    2017年5月该项目获国家核准,2018年正式投产。该项目除年主产天然气20亿标方外,副产品轻烃、混合烃、重芳烃、混合酚、硫铵和硫磺。所产天然气通过西气东输二、三线管道输送至浙江。

相关报告
  • 《浙江油田生产天然气累计超10亿方》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9-10-16
    •   截至10月11日,浙江油田累计生产销售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10.16亿立方米,煤层气0.97万立方米,各项指标均在集团公司指标计划线上运行。今年年初以来,浙江油田川南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全面提速。在天然气主产区,西南采气厂以技术创新带动气田管理水平提升,强化采气工艺技术配套,全力推进排水采气工作。针对老区气井优化调整增压制度与泡排制度,试验智能泡排,提高产量;针对不同类型新井,试验多级气举阀、一井一策泡排制度、上提油管等措施;针对黄金坝、紫金坝新井总结返排规律,适时下入油管强化排液。通过总结经验,优化措施方案,调整层系井网,完善开采系统,精细措施挖潜,在有效改善地下状况的同时保障合理开发。  
  •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累产天然气突破10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6
    • 8月24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1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用气需求。 渤中19-6气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区域平均水深约20米,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2000亿立方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2亿立方米,是我国东部第一个大型、整装的千亿方大气田。气田按照“整体部署、分期开发、试验先行”的方案进行开发,试验区和一期开发项目分别于2020年10月、2023年11月投产。目前建成海上油气平台6座,高峰日产天然气达到240万立方米,产能建设进入快速上升阶段。据中国海油渤海石油研究院开发地质资深工程师程奇介绍,渤中19-6气田的油气埋藏在深度超5000米的潜山储层,布置的开发井平均井深5598米,深度超过6000米的超深井多达20口,最深的达到6494米,对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要求极高。 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一般认为埋深超过4500米的地层为深层,埋深超过6000米的地层为超深层。渤中19-6气田目前已经成功实施了两口超深井,地层温度超过180摄氏度,井底压力达到56兆帕,油气储存在只有0.01至0.1毫米宽的裂缝中,相当于在头发丝中抽取油气。面对钻采难题,油田人员提出“褶皱—断裂—充填”三控优势储层模式规律及预测方法,自主研制抗高温高润滑钻井液,成功破解了井下温度高、井内压力系统复杂、井下工具易失效等技术难题,为深层油气藏开发提供了解决方案。 “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最有效的办法是‘循环注气’,将开采出的天然气分离处理后,剩余的气体通过高压注气压缩机增压后重新注入地下,让地层压力保持一定压力之上,使凝析油一直溶解在地下随气体一同采出。”中国海油渤海石油研究院渤西开发室主任张雷介绍说。 渤中19-6气田属于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具有埋藏深、储层薄、裂缝小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逐渐降低,凝析油会在地下提前析出,导致天然气流动“管道”被堵塞。一旦被堵塞,天然气就无法到达地面,这样气田的油气产量将会快速下降。 为此,渤中19-6凝析气田建设了一座国内增压能力最大的海上循环注气平台,其搭载的4台高压注气压缩机出口压力可达50兆帕,可以有效补充地下能量,确保天然气流动畅通无阻,减少反凝析现象导致的凝析油损失。 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春生表示,现阶段,渤中19-6气田的开发已经进入油气上产的关键时期。随着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科研人员对渤中19-6气田储层分布规律和油藏地质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后续气田的安全高效开发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将有力推动渤海海域超深层领域大型油气资源的规模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