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靶向抗癌药Alecensa(艾乐替尼)获中国批准,治疗ALK阳性肺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8-21
  • 瑞士制药巨头罗氏(Roche)近日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NDA)已批准Alecensa(alectinib,艾乐替尼),作为一种单药疗法,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值得一提的是,Alecensa通过优先审查获批,审批时间仅比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一线批准晚了8个月和9个月。

    罗氏首席医疗官兼全球产品开发部负责人Sandra Horning表示,今天Alecensa获得CNDA批准,对中国ALK阳性肺癌患者群体而言标志着一个新时代,该药与现有标准护理相比可提供有意义的、持续的治疗受益。另外,此次批准也代表着一个重大的监管转变,审查时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速,我们非常高兴能成为中国医疗保健创新的前沿,帮助将Alecensa尽快带给需要的患者。

    此次批准,基于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ALEX的主要分析数据、在亚洲患者中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ALESIA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对靶向抗癌药Xalkori(crizotinib,克唑替尼)不耐受或接受该药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患者中开展的2项II期临床研究的数据。

    ALEX研究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研究,在303例初治(treatment-naive)ALK阳性NSCNC成人患者中开展,旨在比较Alecensa与Xalkori用于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与Xalkori相比,Alecensa使病情进展或死亡风险(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降低53%(HR=0.47,95% CI:0.34-0.65,p<0.0001)、同时使肿瘤脑转移或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或脑/CNS脑肿瘤生长风险显著降低84%(HR=0.16,95%CI:0.10-0.28,p<0.0001);研究中,尽管Alecensa治疗持续时间较长(17.9个月 vs 10.7个月),但却表现出了更有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01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ALEX研究更新数据显示,研究者评估的PFS方面,Alecensa治疗组是Xalkori治疗组的3倍以上(34.8个月[95%CI:17.7-NE] vs 10.9个月[95%CI:9.1-12.9个月])。

    ALESIA研究的数据进一步支持了Alecensa用于ALK阳性NSCLC患者的治疗。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数据显示,在亚洲ALK阳性NSCLC患者中,与Xalkori治疗组相比,Alecensa治疗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PFS)显著降低。该研究也是Alecensa一线治疗ALK阳性肺癌疗效显著优于Xalkori的第三个III期临床,详细数据将在未来召开的医学会议上公布。

    Alecensa是一种靶向ALK的新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美国和欧盟,该药分别于2015年12月和2017年2月获得加速批准和有条件批准,作为一种单药疗法,用于既往接受过Xalkori治疗的ALK阳性晚期NSCLC成人患者的二线治疗。此外,Alecensa分别于2017年11月和2017年12月获美国和欧盟批准,作为单药疗法,用于ALK阳性NSCLC的一线治疗。

    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肺癌发生率正在持续上升,该病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ALK阳性NSCLC是一种独特的类型,常见于较年轻(中位年龄52岁)且无吸烟史的肺癌群体中,尤其是名为腺癌的特定类型NSCLC群体中。大约5%的NSCLC为ALK阳性,每年约有7.5万人确诊ALK阳性NSCLC。

    据估计,大多数ALK阳性NSCLC患者在接受当前标准护理药物Xalkori治疗一年内会产生耐药性,大约60%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研究显示,Alecensa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在CNS中保持活性,因此该药针对脑转移瘤也具有疗效。迄今为止,Alecensa已获全球57个国家批准,用于ALK阳性晚期NSCLC的初始(一线)治疗。

  • 原文来源:https://www.roche.com/media/releases/med-cor-2018-08-20.htm
相关报告
  • 《阿斯利康第三代靶向药Tagrisso获欧盟批准》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6-10
    • 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靶向抗癌药Tagrisso(osimertinib,奥西替尼)作为一种单药疗法,一线治疗携带EGFR激活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此次批准是基于III期临床研究FLAURA的数据。这是一项随机、双盲研究,在556例既往未接受治疗(初治)的EGFR突变阳性(19号外显子删除或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开展,评估了每日一次80mg剂量Tagrisso方案相对于临床标准EGFR-TKI药物(罗氏靶向药物Tarveca[品牌名:特罗凯,通用名:erlotinib,厄洛替尼;每日口服一次150mg剂量],阿斯利康靶向药物Iressa[品牌名:易瑞沙,通用名:gefitinib,吉非替尼;每日口服一次250mg剂量])用于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 数据显示,与当前标准的EGFR-TKI药物治疗组相比,Tagrisso治疗组中位PFS显著延长(18.9个月 vs 10.2个月,HR=0.46,95%CI:0.37-0.57,p<0.0001)。2个治疗组ORR相似:Tagrisso治疗组为80%,标准EGFR-TKI治疗组为76%(比值比=1.27,95%CI:0.85-1.90,p=0.24)。DoR方面,Tagrisso治疗组为17.2个月(95%CI:13.8-22.0),标准EGFR-TKI治疗组为8.5个月(95%CI:7.3-9.8)。中期分析时OS数据尚未成熟(25%成熟度),18个月存活率方面,Tagrisso治疗组为83%(95%CI:78-87),标准EGFR-TKI治疗组为71%(死亡HR=0.63,95%CI:0.45-0.88;p=0.007[中期分析无显著性])。 该研究中,Tagrisso和标准EGFR-TKI的安全性、耐受性与各药物已知的属性一致。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Tagrisso较标准EGFR-TKI低(34% vs 45%)。 阿斯利康执行副总裁、肿瘤学业务负责人Dave Fredrickson表示,此次欧盟批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重大进展,将为欧洲EGFR突变NSCLC患者群体带来一种新的一线临床护理标准。FLAURA研究中所观察到的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PFS生存获益是前所未有的,并且在所有亚组中表现一致,包括有或没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此外,初步的总生存期数据显示,虽然在中期分析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却是非常有希望的,死亡风险降低了37%。 Tagrisso是第三代EGFR-TKI :旨在克服一二代产品的耐药性,已获中国CFDA批准 Tagrisso是第三代EGFR-TKI,旨在克服对该类药物中第一、二代EGFR-TKI药物的耐药性,包括罗氏/安斯泰来年销20亿美元的特罗凯(Tarveca)、阿斯利康的易瑞沙(Iressa)、勃林格殷格翰的Gilotrif(afatinib,阿法替尼)。 在美国和欧盟,Tagrisso分别于2015年11月和2016年2月获批,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用于经EGFR-TKI治疗期间或治疗后病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 T790M突变阳性NSCLC的药物。在中国市场,Tagrisso于2017年3月获得CFDA批准,用于相同适应症。T790M突变与TKI获得性耐药有关。 今年4月中旬,Tagrisso再获美国FDA批准,单药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NSCLC。
  • 《正大天晴肺癌新药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获批上市》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5-12
    • 5月9日,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福可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注册批件。这标志着备受关注的中国肿瘤领域的原研创新药——安罗替尼正式上市。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总裁王善春表示:“我们期待这一民族新药上市后,可以惠及更多中国患者、乃至全球患者。” 安罗替尼 剑指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正大天晴研发团队历经10余年的努力,终于在肿瘤药物的开发上有了突破,1.1类新药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获批上市。这一产品是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VEGFR、PDGFR、FGFR、c-Kit等激酶,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功效。经临床试验证实,福可维是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中仅有的单药有效的口服制剂,而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良好。业内专家分析,安罗替尼有望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三线治疗的标准用药。 “安罗替尼的上市,还得益于眼下国家药监局正在进行的药品审评审批改革举措。由于临床研究显示安罗替尼相比现有的治疗手段有明显的临床优势,申报后即被药品审评中心纳入优先审评序列,正是由于药品审评部门的重视,审评专家加班加点,使得安罗替尼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上市审评并获得批准,这样才使得广大患者能够尽快用上安全、有效的抗肿瘤创新药。”王善春认为,该药审评期间,适逢国家药品审评审批政策改革期,国家鼓励研发创新的导向越来越明显,像安罗替尼这类临床价值突出的创新药的审批,得到了保障和激励。药审中心通过优先审评程序,为满足临床用药需求、降低用药费用、促进公众健康提供了有效保障。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福可维不仅对非小细胞肺癌,而且对软组织肉瘤、卵巢癌等多个癌种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正大天晴正在积极开展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安罗替尼治疗软组织肉瘤2b期临床研究结果在今年ASCO获得口头报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期临床研究病理亚组结果在今年ASCO获得壁报展示,并被写入《2018版CSCO肺癌指南》。王善春表示:“中国原研创新药上市前就已获得如此殊荣,实属不易,这表明国际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 恶性肿瘤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中国现在每年新发肿瘤患者有400余万人,平均每天有超过一万人被确诊为新发病人,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肺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位,在女性中发病率第二位、死亡率也排在第一位。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期,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一位普通民众,一旦被确诊为患有恶性肿瘤疾病,不仅患者本人将遭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失去生存的希望,丧失生命的尊严,而且一个家庭可能因此被击垮,并从此背负上沉重的、难以承受的精神和经济包袱。作为一个有社会良知的企业,正大天晴也在竭力努力着,期望有一天能通过科技创新来征服恶性肿瘤这个顽疾。 近年来,随着传统化疗的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陆续进入一线、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获得了很大改善。然而,对于一线、二线治疗失败的中国患者,现有的三线治疗手段较为缺乏且选择混乱,患者往往处于无药可用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正大天晴自主研发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终于获得了成功,为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三线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全新治疗手段。 正大天晴 抗肿瘤领域产品线丰富 安罗替尼的上市,可以说是正大天晴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该药是正大天晴第一个按照国际研发流程和标准进行的创新小分子药,也是该公司迄今为止研发投入最多的抗癌药。安罗替尼的成功上市,标志着正大天晴从“仿创结合”向“创仿结合”战略转型迈出坚实一步,也是企业在“聚焦肝病”战略基础上,向肿瘤领域进军取得重大突破。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是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医药集团企业,是国内知名的肝健康药物研发和生产基地,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重点骨干企业,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第16位。正大天晴药业目前每年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10%,拥有研发人员1000余名,在研品种180余个,其中创新药超过40个,生物药20余个。 据悉,除强势肝病领域,正大天晴抗肿瘤领域也形成了独特的产品线,血液肿瘤产品地西他滨、伊马替尼、达沙替尼为国内首仿上市。未来三年,正大天晴肿瘤领域将上市更多的产品,如硼替佐米、苯达莫司汀、来那度胺、阿扎胞苷等,为肿瘤患者提高药品可及性和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