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新能源梦,比火锅还辣》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11
  • 电气化浪潮席卷而来,全球汽车产业正酝酿新变局。时代财经《新能源汽车地理》专题将从新能源汽车整车及产业链领域,盘一盘全球新能源潜力之城。

    谈到“山城”重庆,一离不开如火锅、小面等鲜香麻辣的美食,二离不开辉煌的汽车工业。在初次来重庆的外地人眼中,这里的出租车师傅如同电影《头文字D》的主角藤原拓海一般——擅长漂移。

    在这样一座“山路十八弯”的城市里,曾诞生中国第一辆吉普车;汽车产量曾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重庆还坐拥全国最多的汽车厂商,包括长安、长安福特、力帆等20余家整车生产企业,遍布十几个区县。凭借深厚的产业底蕴,重庆曾一度欲冲击成为“中国底特律”。

    图片来自重庆市政府官网

    但辉煌背后,也有跌宕起伏。2018年,重庆汽车制造业的总产量172.64万辆,同比下滑35.89%,排名更是从榜首跌落至全国第6。

    在汽车产业转型的浪潮面前,重庆一度落后,随即奋起直追。2020年,重庆弗迪电池工厂在重庆璧山投产,这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首发地,也是全国最大“刀片电池”生产基地。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这个工厂,让重庆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

    在多方努力和龙头项目的带动下,那个曾经的重庆又回来了。重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营业收入超50亿的汽车企业有6家,超100亿元的汽车企业有2家,超200亿元的汽车企业有1家,而2012年营收最高的一家汽车企业营业收入仅为30亿元。

    重庆,做对了什么?

    “东方底特律”渐行渐远

    以汽车为支柱产业的重庆,曾经的梦想是对标世界第一大汽车工业城市——底特律。

    2009年,乘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东风,重庆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重庆汽车的产销规模从2009年的118.65万辆,到2015年已经增长至260.93万辆,成为全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基地。

    2013年,重庆喊出要成为“中国底特律”的口号,并提出形成“1+8+1000”汽车产业体系的目标,包括一家龙头车企、8个在中国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建成或在建数十万辆产能的生产基地,以及上千家零部件企业。

    2015年,长安汽车晋升为“自主一哥”,成为首个年产销量突破百万辆的中国品牌。此后两年,重庆汽车产量持续保持300万辆以上的高位,这是重庆汽车产业颇为风光的时刻。

    2018年,行业转型叠加中国汽车市场近30年首次负增长,双重夹击下,重庆汽车产业遇“重挫”:长安福特销量腰斩,有着“小车之王”之称的铃木汽车退出中国市场,力帆陷入多重困局……

    汽车爱好者林瑞丰(化名)告诉时代财经:“每次出差我都留意当地跑什么车最多,大概从2018年开始,路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但那时候我几乎没见过重庆品牌的新能源车。”

    在业内人士看来,重庆汽车产业彼时的困境,其实是传统汽车工业面临转型挑战的缩影。重庆市经信委和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重庆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从4.04万辆增长到5.11万辆,而全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从79.4万辆增长到136.6万辆。

    时任重庆经信委副主任的居琰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重庆汽车产业再不谋求转型,未来面临的不仅是支柱产业能否支撑得住的问题,背后还有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

    重庆汽车产业,到了非转型不可的地步。

    布局新能源全产业链

    重庆饮食文化以麻辣著称,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也延续了“泼辣”的行事风格——“我全都要”。

    2021年6月,彼时的重庆市招商投资局局长喊话,“如果还不来重庆可能就会后悔,就像买房子、买股票一样,好股票会越涨越厉害,现在不买就会后悔。”

    “围绕汽车、电子信息这两个共有的支柱产业,川渝两地经信部门联合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并且已经开始推动。在这方面的发展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希望大家来重庆试一试。”

    被重庆招商热情打动的,就有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

    今年10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21.78万辆,同比增长168.78%。今年累计销量约140万辆,同比增加233.92%。比亚迪取得骄人成绩,搭载的“刀片电池”功不可没。

    比亚迪电池产品

    2020年,重庆弗迪电池工厂在重庆璧山投产,这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首发地,也是全国最大“刀片电池”生产基地。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这个工厂,让重庆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

    据介绍,目前,弗迪电池工厂已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达到20GWh生产能力,后续产能将扩大到35GWh。

    除了装配比亚迪车型外,“刀片电池”也向其他车企开放。至于外供比例如何,比亚迪内部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提高电池外供比例最大的阻碍其实不是订单,而是电池产能跟不上比亚迪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

    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混动、氢能等类型,重庆的选择是“我全都要”。

    在纯电领域,重庆在2021年引来有“锂王”之称的赣锋锂业控股的子公司江西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前期投资54亿元,在重庆建设赣锋新型电池科技产业园及先进电池研究院。

    协议显示,赣锋锂电将在渝建设约10亿瓦时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并为固态电池的技术更新、产品迭代提供技术支撑。

    重庆还吸引了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车用、储能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的企业——荣盛盟固利。

    2021年9月,其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基地在重庆落户。董事长冯全玉表示,将在重庆搭建电池研发、汽车电子研发等实验室,完善生产、市场、研发协同布局。2023年计划达到50GWh的产能需求、160亿元的动力电池销售目标。

    在氢能方面,重庆同样没有错过。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丰富的天然气、页岩气资源,为氢能源产业提供了资源基础。同时,位于长寿、涪陵等地的多家化工企业都有非常丰富的副产氢气,年产量总计超过10万吨。

    总部位于安徽的重庆明天氢能,2020年落地两江新区。明天氢能燃料电池一期项目入围了《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建成达产后燃料电池系统产能可达到千台套/年。

    目前重庆已集聚了德国博世、国鸿氢能、明天氢能、德燃动力等一批知名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企业,长安汽车、上汽红岩、庆铃等也已上市氢燃料电池车型。

    按照重庆市经信委2021年发布的《重庆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2026-2030年,重庆的氢能源汽车产业将全面建成集群化,核心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超过50%,形成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并辐射周边区域。

    补齐最后一块拼图

    此外,重庆还重新引入换电,补齐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的最后一块拼图。

    作为重庆本土车企的力帆,是国内较早推广换电概念的车企,但由于种种原因一度搁置。曾在力帆旗下企业工作的Mandy告诉时代财经,力帆最大的问题是影响力不足。在蔚来等造车新势力重提换电模式之前,这条路线几乎无人响应。

    Mandy回忆称:“2018年前后的力帆,存在感有多低呢?比如盼达租车是力帆创立的,盼达租车为了保持品牌调性,完全不提和力帆的关系,我们内部称这种宣传策略为‘去力帆化’。力帆试图通过盼达租车来推广换电车型,然而盼达租车只把力帆作为一家供应商来看待,运营和宣传的重点都不在‘力帆’和‘换电’上。”

    在Mandy看来,当年的换电模式没能成功,原因在于力帆的市场占有率太低。“就像手机快充一样,协议不能通用,充电速度再快也不够方便。换电的确便捷,但是兼容性太低。要么等市场跑出一匹黑马,用极高的占有率统一标准,要么国家出台规定,让各家进行兼容。”

    2021年1月,力帆导入吉利集团首款换电车型

    2021年,工信部提出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重庆成为首批纳入试点范围的城市之一。

    重庆市经信委表示,计划到2023年,建成换电站200座以上,推广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1万辆以上。除了造车新势力加速建设换电站之外,力帆和吉利合作的睿蓝品牌也在摩拳擦掌,试图在换电赛道上占得先机。

    11月1日,睿蓝9在睿蓝汽车重庆基地下线,新车是睿蓝汽车旗下首款换电SUV。睿蓝汽车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蔡建军表示:“睿蓝9将会是颠覆纯电用车体验的一款重量级全尺寸纯电SUV产品,是睿蓝换电坚定迈向C端市场的‘排头兵’”。

    按照官方的说法:睿蓝9基于GBRC充换电模块化平台,支持60秒无感换电和直流快充双补能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补能选择。但有汽车行业人士指出:车企各自有各自的平台,睿蓝此前车型主要为出租车和网约车,在C端需要时日来建立消费者认知。此外,是否会有更多车企采用GBRC平台,还有待观察。

    冲击“全球一流”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重庆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汽车种类方面,重庆生产的新能源车型涵盖乘用车、货车、客车及专用车全系列,包括纯电动、增程式、氢燃料、换电式等技术路线。

    在产业链条方面,重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实现了从无到有,已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按照计划,到2025年,重庆力争引进300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推动500家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零部件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家,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重庆两江新区制造的汽车

    根据重庆两江新区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两江造”汽车平均单价已经从5年前的7万多元,大幅提升至15万元以上,增长一倍多。今年一季度,两江新区汽车产业完成产量31.4万辆,产值5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和5.3%。

    两江新区是重庆汽车产业的主战场。单车价格、产量、产值等多个指标的大幅增长,印证了重庆近年来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效应。

    下一步,迈向中高端,成为重庆车企转型升级的关键。例如长安阿维塔、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等,都聚焦30万元级别的高端车型。按照规划,到2025年,“重庆造”智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超过100万辆,20万元以上价位的中高端产品,将占到一半以上。

    目前,重庆正重点推动阿维塔、赛力斯、极星、理想、福特等中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项目发展,积极抢占市场。

    按照《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到2025年,重庆将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0%以上。重庆智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以上,本地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突破50%。

    到2030年,重庆将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达到全球一流水平。

    传统汽车工业的代表城市底特律在2013年曾申请破产,如今的重庆也挥挥手告别了“成为底特律”的昔日梦想,乘坐“新能源”的快车,走在了新的路上。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16335.shtml
相关报告
  • 《近三年 重庆市新能源消纳率达到100%》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23
    • 坚持“绿色低碳、节能先行”理念,“十四五”以来,重庆市启动了“风光倍增计划”,新能源开发建设持续加速。近三年,重庆市新能源消纳率达到100%,新能源发电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重庆市风、光新能源资源属全国Ⅳ类地区,主要集中于渝东北、渝东南的奉节、石柱等区县,风、光发电实现大幅增长。截至今年9月,从场站数量来看,统调风电新投5座,统调风电场合计43座,统调光伏新投5座,统调光伏电站合计13座。从装机容量来看,统调风电装机容量228万千瓦,同比增长33.55万千瓦,增长率17.3%,统调光伏装机容量99万千瓦,同比增长29.02万千瓦,增长率41.5%。从发电量来看,统调风电发电量35.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统调光伏发电量6.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从发电利用小时数来看,统调风电发电利用小时数1626小时,同比增加112小时,统调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685小时,同比增加64小时。 1-9月统调风光清洁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4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6万吨,为我市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也为我市经济增长和“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新动力。当前,我市在大力开展绿证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全覆盖,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权益的载体,以绿电绿证交易方式有偿转让,将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项目良性发展。
  • 《重庆公交集团:“碳”索新路径聚力发展新能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07
    • 为积极参与推动交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近年来,重庆公交集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加快公交新能源车辆更换和充电站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重庆公交光储充放能源管理综合示范站。重庆公交集团供图 优化公交行业能源结构 打造“公交上的生活圈” 重庆公交集团不断优化公交行业能源结构,今年内计划投放1600余辆纯电新能源客车,现已投放800余辆。持续完成欢乐谷、环湖雅居公交站场等10个公交充电站建设,投用充电终端172个。中心城区已建成公交充电站46座,充电终端983个,可满足近2000辆纯电动公交车充电需求。近期在建充电站41座,全部建成后充电站总数将达到86座,可满足3600余辆纯电动公交车的充电。 智慧站场实现“看得见、听得到、调得动”的闭环管理。重庆公交集团供图 以智慧能源管理为先导 赋能公交领域“三网融合” 重庆公交集团将公交能源管理平台与公交营运体系、机务体系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公交能源管理过程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了公交领域“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的三网融合。 通过与营运调度系统、GPS系统的融合实现了能源网与交通网的融合,可根据线路营运班次、里程需求对公交车充电进行精准调度,精确匹配,在公交充分利用谷电时段、光伏绿电及储能进行车辆有序充电,以提高充电站的利用率,配合电网实现削峰填谷。 通过与公交机务系统,车辆CAN总线系统的融合实现了能源网与信息网的融合,对公交新能源车辆充电与非充电时段的全周期进行在线实时监控,实时掌握每台公交车的能耗、续航里程、安全技术状态等信息,同时对车辆的动力电池的状态全周期进行健康安全监管,为后期的车辆维修、电池梯级利用、电池回收做好基础数据支持。 福佑路标准化站场。重庆公交集团供图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光储充协同创新示范 重庆公交致力于公交站场“低碳、智慧、智能”建设,福佑路公交站场已成为集光伏站、储能站、电动汽车V2G充、放电站为一体的绿色智慧出行示范性站场,构建了业内领先的四维一体式微电网系统,福佑路光储充示范站预计年发绿电10万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3吨,实现年碳减排95吨。 项目创新采用V2G技术,可利用场站公交车及具备充放功能的小客车充当“充电宝”,在电价高峰或电网负荷较高时,通过微网箱变系统智能调配放电给其他新能源车辆使用,实现公交车辆有序用电。在电网负荷较高或出现故障时,该充电站可以调用光伏发电和储能电池电力,对站场的其他用电场景进行供电,以保障公交车辆营运、场站正常使用不受影响,使公交站场更便捷、更环保、更智能。 站务人员巡查停放车辆。重庆公交集团供图 下一步,重庆公交集团将立足企业实际,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有力有序有效推动生产经营。立足于重庆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三网”融合应用平台,致力于构建新能源管理经营生态圈,深入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项目,全面赋能重庆公交生态环境价值,锚定“双碳”目标,共创绿色未来,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与绿色能源融合技术的创新发展贡献出公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