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发表珊瑚礁底质反射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反演研究成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4-15
  •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声学与遥感研究室在地球科学一区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IF=7.6)上发表了题为“Satellite retrieval of bottom reflectance from high-spatial-resolution multispectral imagery in shallow coral reef waters”的研究论文。陈本清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室黄二辉副研究员,合作者包括杨燕明研究员、国家海洋卫星应用中心的邹斌研究员和林明森研究员以及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的许文锋教授级高工和田永强高级工程师。

    在全球变暖和人为活动干扰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珊瑚礁生态系统正经历不断退化,掌握最新的珊瑚礁底栖分布情况是珊瑚礁保护与管理的重要环节。珊瑚礁底质反射率是指示珊瑚礁底栖状态和类型变化的重要遥感参数之一。然而从卫星遥感数据中准确反演珊瑚礁多波段底质反射率仍具有挑战性。

    针对挑战,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方程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两个独立于底质类型和水深的底质反射率方程,利用高分辨率多光谱卫星遥感图像,可准确反演获得珊瑚礁蓝、绿波段底质反射率数据。与以往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无需额外辅助数据即可同时获取大面积和蓝绿两个波段珊瑚礁底质反射率数据的优点。

    基于珊瑚礁水体遥感反射率模拟数据集的反演与评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蓝色和绿色波段表现良好,且不受水体深度变化的影响。除440nm波长CDOM光谱吸收系数[aCDOM (440)]为 0.1 m-1 和叶绿素浓度(CCHL)≥0.5μg/L 情况外,大多数情况下的蓝波段底质反射率反演均方根误差(RMSE)小于 0.02;当 aCDOM(440) < 0.05 m-1、非色素颗粒物浓度 (CNAP) < 0.25 mg/L 和叶绿素浓度 (CCHL) < 0.5μg/L 时,绿波段底质反射率RMSE相对较低。将该方法应用于西沙晋卿岛和瓦胡岛Kaneohe湾高分辨率多光谱卫星图像,反演获得的蓝绿波段底质反射率很好地校正了由于水体影响而导致的珊瑚礁反射率光谱畸变。与收集的珊瑚礁和砂质光谱反射率实测数据对比,反演得到的蓝绿波段反射率光谱幅度和形状均是准确的。研究最后讨论并分析了水体性质的空间不均匀性、用于估算总漫射衰减系数波段比的像元采样纯净度以及图像辐射校正误差等因素对底质反射率反演的影响。

    目前,全球珊瑚礁底栖类型高分辨率分布数据较为稀缺,本研究能为珊瑚礁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监测做出贡献。

    该研究主要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rant #42176178)、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20011,2020017)和国家高分专项(Grant 41-Y30F07-9001-20/22)等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6984322500130X#s0060

  • 原文来源:http://www.tio.org.cn/OWUP/html/kycg/20250324/4162.html
相关报告
  • 《浅海底质光谱反射率大面遥感反演研究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4-11-07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何贤强研究员及合作者在遥感领域TOP期刊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IF=12.7)发表了题为“An enhanced large-scale benthic reflectance retrieval model for the remote sensing of submerged ecosystems in optically shallow waters”的研究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海洋二所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王雨馨,通讯作者为何贤强研究员,合作者包括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的Palanisamy Shanmugam教授、白雁研究员、李腾副研究员、王迪峰研究员、朱乾坤正高级工程师以及龚芳高级工程师。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浅海底栖生境受到严重威胁且退化显著。光学浅水区的底质光谱反射率是反映底质类型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参数。由于卫星遥感器探测的水面遥感反射率同时包含了来自水柱散射和海底反射的耦合信号,使得在不依赖先验知识的条件下获得准确的底质光谱反射率存在挑战性。团队前期构建了底质光谱反射率半分析遥感模型(SABR)(Wang, He* et al., RSE, 2022a),并实现了联合主动激光雷达和被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底质光谱反射率沿轨遥感反演。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突破了原有模型依赖激光雷达获取水深、水体漫衰减系数而导致反演得到的底质反射率仅局限于沿着激光雷达卫星星下点轨道的问题,提出了底质光谱反射率大面遥感反演模型(LSBR)。在输入参数仅为遥感反射率的条件下,LSBR实现了底质光谱反射率反演从沿轨至大面的拓展。 大面遥感反演模型(LSBR)基于多源的现场底质光谱反射率实测数据集,构建了一个覆盖不同底质类型的反射率光谱库,并发现不同底质类型在443nm和490nm两个波段反射率均存在稳定的光谱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SABR模型以及前期构建的水深大面反演算法(Wang, He* et al., 2022b),最终实现了光学浅水区水体叶绿素浓度和底质反射率光谱的遥感反演。相较于传统模型,该模型一方面克服了传统叶绿素浓度反演算法在浅水区域的高估问题,另一方面获得了大面的底质反射率光谱。利用Sentinel-2卫星影像,模型分别在海南新村港海草床区域和南海华光礁区域开展应用,通过与实测数据以及联合主动激光雷达-被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得的沿轨反演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此外,利用Sentinel-2时序遥感数据(2016-2023年),对苍鹭礁的底质反射率演变开展了分析,证明了该模型具有探测底质变化的能力,可有效反映疑似退化或恢复区域,结果与海表面温度异常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该文提出的大面遥感反演模型(LSBR)可应用于近岸或远海的光学浅水区底质遥感监测,实现了仅输入遥感反射率获得底质反射率光谱的大面应用,可服务于后续的底质演变分析、底质健康状况监测和碳储量估算。本文研究得到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群体)等资助。 论文引用: Wang, Y., He, X., Shanmugam, P., Bai, Y., Li, T., Wang, D., Zhu, Q., Gong, F., 2024. An enhanced large-scale benthic reflectance retrieval model for the remote sensing of submerged ecosystems in optically shallow waters.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210, 160–179.
  • 《美研究人员绘制高分辨率全球珊瑚礁地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5-06
    • 由来自哈立德?本?苏丹生命海洋基金(Khaled bin Sultan Living Oceans Foundation,以下简称海洋基金)和迈阿密大学海洋与大气科学学院的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提供了一种利用地球轨道卫星和野外观测来精确绘制珊瑚礁图谱的新方法。该图集是为期10年的全球珊瑚礁探险的结果,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包含超过15个国家共计65000平方公里的1000多个偏远珊瑚礁和周围栖息地的全球珊瑚礁地图集,目前已发表在《珊瑚礁》(Coral Reefs)期刊上。 高分辨率珊瑚礁地图包含浅水海洋栖息地的信息以及主要探险要地点的海草床和红树林信息。所有这些沿海栖息地都是热带沿海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助于过滤水源、保护海岸免受风暴侵袭,并为商业和自给性渔业提供关键的苗圃栖息地。但目前正面临来自沿海开发、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越来越多的威胁。 为了开发新模型以准确绘制珊瑚礁地图,科学家们从全球珊瑚礁探险队进行的调查中收集了数据,并使用超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推断位置,通过将地图与记录珊瑚礁精确坐标的视频进行比较,验证新映射方法的准确性。 海洋基金临时首席科学家、迈阿密大学教授Sam Purkis提到,保护珊瑚礁就必须知道它的位置和数量。对珊瑚礁进行这样的了解很有挑战性,因为它们位于水下,较难观察。通过这项研究,他们发掘了利用卫星图像在全球范围内制作珊瑚礁地图的可能性。卫星、飞机和无人机成像技术将成为应对全球范围内珊瑚礁危机的重要工具。 高分辨率珊瑚礁地图集并不涵盖所有世界各地的珊瑚礁,但覆盖了主要珊瑚礁的最有意义部分。它还提供了急需的2017年大规模珊瑚礁白化事件之前的健康基线数据。目前这种数字资源已经向公众开放,以便政府和保护组织可以使用这些地图来保护和恢复其后代的珊瑚礁。 研究人员估计,由于气候变化和其他人类压力的影响,全球一半以上的珊瑚礁在过去40年里已经消失了。珊瑚礁地图可以帮助当地资源管理者确定最可能需要保护的区域。 海洋基金的科学管理主任Alexandra Dempsey认为,珊瑚礁地图集提供了珊瑚礁所处位置及其健康状况的快照,科学家将使用这些栖息地图作为基线数据来帮助跟踪珊瑚礁成分和结构随时间的变化。 (傅圆圆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