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因谷歌对用户缺乏透明度而对其开出罚单》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 wangxiaoli
  • 发布时间:2019-03-12
  • 所谓挖得越深,兔子洞就越复杂。

    有关数据处理目的、数据储存周期或用于个性化广告的个人资料类别等资料,分散在多个网页或文件内。它被认为过于复杂,任何理性的公众成员都无法理解,因此违反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在第一次获得用户许可时,谷歌没有足够清晰地告知公众数据如何被处理以用于个性化广告,所以提供个性化广告缺乏法律依据。其次,对于那些想进一步了解其含义的人,谷歌公司的措辞故意宽泛而晦涩。

    现在看看有多少其他公司被拉到法律前进行审判将会很有趣。长期以来,服务条款一直是过于复杂的文件,过度的行话几乎成了行业内的最佳实践。或许这一裁决将确保互联网公司让人们更容易获得法律上的保护,否则它们可能会面临与谷歌同样的困境。

    对于那些觉得NOYB这个缩写有点耳熟的人来说,这可能是因为这家非盈利机构最近对8家互联网巨头提出了投诉,其中包括谷歌的子公司YouTube。这些投诉集中在GDPR中的“访问权”条款上,没有任何一方就用户数据的来源、保留时间或使用方式等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回应用户的要求。

    由于GDPR仍是一套相对较新的有待法院考虑的法规,因此在新规生效之际,来自NOYB和LQDN的投诉几乎是同时提交的,此案让人们对法国国家数据保护委员的雷霆手段有了一些了解。5000万欧元对谷歌可能不是一个巨大的数量,但这只是一个裁决。越来越多的抱怨正在酝酿之中,这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对这位硅谷商业老手来说可能会付出非常昂贵的代价。

相关报告
  • 《苹果被法国反垄断机构开出创纪录的 11 亿欧元罚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17
    • 法国竞争管理局日前向苹果及其批发合作伙伴 Ingram Micro、Tech Data 分别开出了 11 亿、6,290 万及 7,610 万欧元的罚单,称其在当地市场中形成了价格垄断。 根据管理局的说法,苹果跟另两家企业达成了互不竞争的协议,同时还阻碍到了其他希望以价格来竞争的分销商,因此「令苹果产品在法国的批发市场变得毫无生机」。这带来的后果就是让那些高级分销商别无选择,在销售时只能跟进垄断批发商的高定价。苹果强行要求高级分销商接受不利、不公平商业条件(相对涉嫌垄断的那两家合作方而言)的行为,是对「(高级分销商)经济依赖性的滥用」。 此次处罚是基于 iPhone 以外的所有苹果产品销售情况而做出,将 iPhone 排除在外是因为它们一般都是通过运营商来出售。而对于创下纪录的 11 亿欧元罚款,管理局主席 Isabelle de Silva 表示他们是在考虑到了此类垄断行为对分销市场的恶劣影响以及苹果本身巨大的体量后,才决定以迄今为止最高的金额来进行处罚。 实际上,这次事件最早要追溯到近十年前,当时法国连锁店 eBizcuss 对市场垄断的投诉,直接导致当地监管机构后续在 2013 年「扫荡」了苹果的法国办公室。 而现在面对竞争管理局的天价罚单,苹果不意外选择了上诉。同时其还表示管理局「背弃三十年来在法经营公司所遵循法律先例」的做法,将会「给各行各业的公司都造成混乱」。
  • 《Here 地图公司:缺乏透明度可能会给数字经济带来问题 》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wangxiaoli
    • 发布时间:2018-03-29
    • 地图和定位平台提供商Here 地图公司的最新研究显示,在其分享和处理个人信息时,消费者和技术公司之间缺乏信任。 研究重点是位置数据。你期待Here公司所提供的数据,但其结果可能比一些人预期的更差。 只有2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完全控制了他们的个人位置数据,而76%的受访者则对分享他们的位置数据感到压力或崩溃。 Here 地图公司平台总监PeterKürpick表示:“人们向应用程序提供商分享位置数据是因为它具有许多优点,可以送餐,打车或充分利用社交媒体。” “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这些服务也让他们感到不安。 在如今缺乏信任的时代,我们认为,如果隐私操作继续以点击同意的方式进行,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虽然如今的技术行业很少,但透明度却是一个关键词。 几周前,我们曾说过,缺乏使用人工智能的教育,将最终成为一个大问题,而这项研究证实了我们的担忧,即在数字经济成熟期,科技公司正在忽视教育消费者的责任。 教育是关键词,但还未受到重视。 许多应用程序开发商或互联网公司似乎觉得他们需要隐藏从消费者那里收集的数据,担心会遭到报复或拒绝。 这仅仅是因为消费者没有被领入到数字产业中。 大多数消费者不理解免费服务和个人信息发布之间的这种交换,而现在这种交换似乎已经过了不归点。 因为推动互联网革命的数字机器变得如此庞大而可怕,你无法去左右。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打开你在手机上下载的游戏程序之一; 你可能会很惊讶你到底泄露了多少信息。 如今没有多少人会阅读这些服务条款,而这就是一个大问题。 欧洲的新规定GDPR将给予消费者一些控制权,但消费者必须更积极地管理他/她的数字足迹。 最大的问题就是知道消费者的数据信息实际在哪里。 你还记得这些年里你下载了多少个应用程序,然后又删除了多少个应用程序?你还记得开发者的名字吗?就好像你向这些人提供了你的个人信息,但是却不知道去问哪里或问什么人,就算你有权要求服务方删除你的信息,也变得根本不可能了。 Here地图公司的这一研究声称只要将收集使用的定位数据更透明度化,加强控制度,消费者就可以更放心地公布个人信息。 人们不喜欢盲目地泄露信息,但在解释原因时通常又是非常合理的。 每个人,至少我们希望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这样的事情; 总是需要交换的,技术行业必须相信消费者已经很成熟地在接受它。 当然有一些例子证明消费者会乐意分享位置信息,比如自动驾驶平台或用无人机寻找失踪人员,但这些只是数字经济的一小部分。 其他行业需要对待消费者更为诚恳,否则这些想法就会不复存在。 目前,科技行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打破了。 如果信息时代持续蓬勃发展,就需要更多的教育,而且这一行业需要信任消费者可以作出决定,而不是强制个体接受同意条款或退出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