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耕地面积维持在20.25亿亩 耕地面积净减少明显放缓》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6-09-01
  • 2016年8月10日,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2015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结果。2015年,全国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净减少明显放缓,耕地面积持续维持在20.25亿亩,建设用地净增加713.5万亩,同比下降了292.8万亩,降幅达到27.4%。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副司长冯文利介绍调查成果,截至2015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主要地类面积数据:耕地20.25亿亩、园地2.15亿亩、林地37.95亿亩、牧草地32.91亿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71亿亩、交通运输用地0.54亿亩、水域及水域设施用地4.90亿亩。与2014年底相比,全国农用地面积净减少426.3万亩,其中耕地净减少89.2万亩,建设用地净增加713.5万亩,未利用地净减少287.2万亩。

    基于变更数据调查的分析,可以反映出2015年土地利用与管理具有三个明显特点:全国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补改结合,使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得到有效落实;新增建设用地下降明显,落实中央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重点项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内涵挖潜,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持续提升。

    2015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连续五年变更调查工作为基础,采用覆盖全国的卫星遥感监测底图,市县级实地调查与省级全面检查、国家抽样核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国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

相关报告
  • 《全球农田与农田面积地图绘制研究》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5-02-04
    • 全球人口已经超过了70亿大关,2050年将达到90亿。满足这些日益增长人口粮食需求是全球一个主要挑战,掌握耕地面积对全球粮食生产至关重要。2015年1月16日,《Global Change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关于全球耕地及其尺寸的绘制相关研究工作,并且这一产品可以从http://cropland.geo-wiki.org网站上免费下载。 该研究工作汇聚了全球多个课题组遥感、土地覆盖和农业专家,以2005年数据为基准,整合了许多全球独立地图,研制出两个产品:一个是绘制了1公里IIASA-IFPRI耕地比例地图;另一个是同分辨率的全球尺度地图。这些独立的地图是从世界各地一些机构和组织整合进来的,包括已有的全球陆地地图(如GlobCover 2005 和MODIS v.5)、区域地图(如AFRICOVER)和国家地图。这些数据利用FAO提供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校准,并利用Geo-Wiki对数据进行训练,新的IIASA-IFPRI耕地产品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进行了校验,精确率超过了82.4%。另外,也用EarthStat耕地产品进行了比较,显示具有较低的平方根误差。与对照相比,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这项成果可服务于全球土地模拟和综合评估,特别是改善了需要耕地信息的土地模型的应用。这一成果被地球观测组织(GEO)的全球农业监测组用来进行月报和作物生产监测活动。
  • 《聚力综合改革试点 开创耕地保护新局面》

    • 来源专题:耕地保护与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3-08-31
    • 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安徽省坚持守正创新、系统集成、科学谋划、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耕地保护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安徽省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耕地保护工作走深走实,提升工作质效,提高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能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一是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严格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完善了立项信息报备、地类认定、日常变更、内外业核查、验收信息报备等5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形成了项目审核全流程负责、分片包干和指标库专人管理的工作模式。截至8月27日,立项阶段审核通过项目1841个,计划新增耕地面积66695.35亩,计划提质改造耕地面积29320.62亩;验收备案入库项目536个,净增耕地面积18427.72亩,提质改造耕地面积36561.16亩。二是持续跟踪服务。组织召开2023年度全省市级土地整治机构负责人会议。各市及广德市、宿松县土地整治机构负责人围绕土地整治机构职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研讨,进一步畅通了省市两级土地整治机构沟通渠道、深化了技术交流合作。三是强化技术交流培训。开办补充耕地项目管理专项培训班,采取“现场教学”加“实践巩固”的形式帮助市县工作人员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四是强化科研赋能。研究编制《安徽省耕地恢复专项规划(2023-2027年)》,申报《新增耕地核定规程》《垦造水田工程建设要求》《建设项目临时用地规模核定指南》等3项地方标准和1项省自然资源科技项目,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助推耕地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