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高端交通涂料被外企控制 真相非常残酷》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5-13
  • 什么是交通涂料呢?就是交通工具所用的涂料,例如飞机、船舶、汽车,又例如轨道交通包括高铁、动车、地铁和城轨等。 图-1 交通涂料四大金钢 我们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铁、动车和地铁;并且我们的高铁、动车和地铁从质和量上面都冠绝全球;我们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世界上顶级汽车集团例如丰田、本田、福特、德国大众和通用汽车等都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合资),每年三千万辆车的产销量不是吹出来的,你在街上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好的车并且规模庞大;如果讲中国的造船规模和能力不在全球前二的话一定有一帮专家过来吵架,世界上最大最好的船我们都在造;还有全球规模第二的民用飞机机群,这些都需要穿衣服也就是涂料。顶级的需求催生了最好的交通涂料市场,这是事实!可真相背后呢? 有六个涂料集团垄断了中国汽车原产漆的80%以上,在原产漆中,乘用车用的涂料的90%都被这六个集团所控制。让我来告诉你他们的名字吧, 艾仕得(美国) 、 巴斯夫(德国) 、 PPG(美国) 、 关西(日本) 、 立邦(日本) 、 KCC(韩国) !除了对品质要求不高的农用车、普通重卡外,基本上是外企的天下。 再来看看飞机涂料,我们天上飞的民用飞机不是空客就是波音吧,如果你去各航空公司的维修基地看,你会发现地上滚的油漆桶不是阿克苏诺贝尔的就是PPG的。阿克苏诺贝尔集团宣称,全球天上飞的每三架飞机就有一架用的是他们的涂料。 当我们新的复兴号徐徐开出高铁站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所使用的涂料多数竟然来自阿克苏诺贝尔、艾仕得以及其他外企,在上海、在南京、深圳、重庆等数十多个城市的多条地铁以及中国高速铁路CRH列车都大量留下了阿克苏诺贝尔等外企的足迹。也就是说 中国的高铁动车及地铁所使用的交通涂料应该超过80%都被外企垄断 。 真相非常的残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使用要求对交通涂料性能的要求太高,本土企业达不到。最让人感到无奈的是,所有的高铁动车及地铁都是我们自己企业在生产;在造船领域中国没有外企;尽管国外汽车巨头都纷纷在中国安营扎寨,但他们都是以合资的形式出现;而我们买的飞机的维护涂装全是自己的航空公司在干! 从使用交通涂料的角度看,不存在任何的歧视 船舶涂料 : 阿克苏诺贝尔、佐敦、关西涂料、赫普、KCC、PPG等外资企业占了超过九成; 汽车涂料 :阿克苏诺贝尔、关西涂料、艾士得、BASF、PPG等外资企业占了超过八成; 飞机涂料 :阿克苏诺贝尔和PPG占了超过九成; 高铁、动车、地铁等轨道交通 : 阿克苏诺贝尔、艾士得等外资企业占了超过八成。 高性能涂料相比于一般涂料,有更高的要求,包括高装饰、高防腐、超耐久、功能化以及良好的施工应用等性能,但当你所提供的涂料性能达不到要求的时候没有哪个公司会采用你的涂料的。 当今的 飞机涂料 早已不仅仅只是用来保护外观,展现亮丽的色彩。 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涂料既是飞机安全飞行的“护卫使者”,也正成为绿色节能的“环保卫士” ;你的涂料经得住各种极端气候的考验是必须的,包括万米海拔高度的稀薄空气,地面酷热(50℃)与万米高空严寒(-50℃),还有火山灰、沙土和紫外线的辐射和腐蚀等。即使历经多变且恶劣的气候条件(数分钟内),飞机在着陆后还须保持完好状态;此外,飞机的运营成本降低或潜在的收入损失来自于更便捷、更短的油漆涂装工艺周期(飞机在地面上重新粉刷的时间);对任何飞机而言,持久的光泽保持力是其最重要的性能要求,业主总是希望飞机能得到全方位的保护。 当今的 船舶涂料 被要求具备优异的防污性能。如果你用的是防污效果不佳的涂料,你的船的燃料消耗会增加10%~30%。传统的防污漆是通过漆膜中毒料的逐步渗出、扩散或水解等方式达到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的目的,新型高性能船舶涂料己大幅减少或完全剔除涂料中有害成分的使用,实际上将海洋环保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优异的防污涂料能有效降低船舶航行阻力,提高燃油使用效率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 另一类船舶涂料是使涂层表面超级亲水,当涂层浸入海水时,能产生润滑效果减少摩擦,进一步减少阻力并提高船舶营运效率 。国际涂料公司还会通过创新型数码工具软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帮助船舶运营商根据航线信息,准确地预评估和预测船体污损风险,选用最合适的涂料以达到最佳防污效果和经济效益。 图-2 船舶涂料 汽车漆 的综合性能要求(包括外观指标、机械性能、防腐性能、耐候性能、施工配套性等)和性价比要求等都远高于其他类型涂料,汽车原产漆(高温漆)必须与科学的涂装工艺紧密配套,它的研制、生产和施工难度高,被公认为是代表着一个国家涂料工业最高技术水平--涂料行业皇冠上的明珠;而低温涂装的汽车修补漆对综合性能的要求一点也不低!目前我国汽车涂料市场主要由合资或独资汽车涂料主导,且与引进乘用车系列相配套, 也就是说,国内高档汽车涂料市场几乎全被外国品牌垄断。例如日系汽车(丰田、本田、日产等)涂料市场以关西涂料、立邦涂料为主;韩系(现代、起亚等))以KCC涂料为主;欧美系(大众、奔驰、宝马、通用、福特等)以艾仕得涂料、PPG涂料、巴斯夫涂料为主。 中国中高端交通涂料已被外企控制! 中国排名1-9位的涂料企业全是外企,他们也是交通涂料绝对巨头。为什么会这样?技术水平差异大,综合服务实力差巨大! 你可能不服气,说我也能生产出性能相近的涂料,我再给你掰一掰,你可以用纯国产的原料生产出这些高性能的交通涂料么?答案非常残酷,不可能! 交通涂料因为在户外对耐温性耐候性及耐摩擦性等综合性能要求非常高 ,你离不开科慕或者特洛诺的钛白粉,你更离不开欧美日大牌助剂生产企业如BYK、TEGO、AIR PRODUCTS、Eastman、Elementis specialty、LUBRIZOL、Solvay、Kusumoto等等等;交通涂料对颜料的要求特别苛刻,如果你不用Clariant、BASF、DIC、Ferro、Lamberti、Lanxess、Merck、Penn Color、Shepherd Chemical Company、Silberline、欧励隆、Cabot的颜料,我想你很难蒙混过关的;当然还有树脂,作为交通涂料最关键一环的树脂,你避不开湛新,DSM,陶氏化学,科思创,巴斯夫;而谈到高性能涂料用的固化剂,你避开科思创巴斯夫的固化剂试试?还有迈图新材料、亨斯迈和陶氏化学所提供的高性能环氧树脂。而这些,都是外企。核心原材料已被外企控制!离开了他们,你生产出的交通涂料肯定没人要!即使国产的涂料生产企业也不得不大量使用外企的助剂、树脂及固化剂。这是我们真正的软肋!尽管我们的涂料已经是世界级的巨人,可刚刚我谈的就是我们这个巨人的脖子,随时都有可能被别人掐着。 交通涂料有多重要,它甚至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安全,你用人家的原材料生产的涂料,甚至用外企的涂料,真正打起仗来,很容易被人家定位,也就是逃无可逃! 图-3 交通涂料正危及我们的安全 作为一位在涂料行业混了20年的老兵,强烈盼望中国涂料人行动起来,聚焦交通涂料,开发出我们让人放心的交通涂料。 图-4 我们必须拥有对交通涂料的话语权 现在,稳定且超好的利润让大批民企、甚至国企钉上了这块肥肉! 我们的研发在哪里? 国家层:没有引起充分重视,所谓涂料研发仅限于仿制! 企业层面:国内企业已意识到它的价值,但力不从心。 从关键原料层面-助剂: 与BYK们差距太大,过去二十年还倒退了; 从关键原料层面-树脂: 三木、同德们仍处于仿制阶段,二十年过去了,还是如此;中国的DSM、湛新、DOW在哪里? 其实我们具备极佳的研发基础 1、我们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交通工具生产和需求(飞机、高铁、动车、地铁、汽车和船舶制造),催生对涂装世界品质的诉求; 2、中国高铁、动车、地铁生产者基本为本土企业; 3、中国汽车和船舶制造基本为本土或合资企业。 这为开发世界一流交通涂料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必须发展自已的世界级交通涂料(全部用国产原料生产、自主品牌),同时我们得明白: 1、国家政策扶持好重要; 2、本士核心原料供应商迅速成长好重要; 3、建立系统地研发体系好重要; 4、上下游密切合作,相互扶持好重要; 5、耐心好重要。 交通涂料不再成为我们致命软肋的那一天尽早到来!

相关报告
  • 《激光外企德国PRIMES中国市场战略的深度解析》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5-05-12
    • 【内容概述】据OFweek激光网4月8日报道,中国激光产业的高速发展,正推动全球技术格局的转变。从2014年占据全球25%的激光设备市场份额,到2024年跃升至75%,这种增长不仅催生了众多本土企业,也吸引了国际技术巨头的深度参与。作为激光功率与光束质量测量领域的佼佼者,德国PRIMES通过与中国独家代理商ETSC(东隆科技)的20年合作,在中国市场构建起技术研发、需求响应与服务体系的全方位生态。   技术基因:专注激光测量三十年的“行业标尺”   PRIMES是家成立于1992年的德国企业,从最初仅有数名工程师的实验室起步,如今已发展为拥有140余名员工、分支机构遍布欧美亚的激光测量技术专家。其核心产品线覆盖从10W到120kW的激光功率测量设备,以及光束轮廓分析、焦斑诊断等高端仪器,客户群体既包括激光器、激光智能装备制造商,也延伸至汽车焊接、新能源电池加工等工业场景。   近年来,全球激光产业呈现出显著的高功率化发展趋势,制造商和终端用户对高功率复杂应用的需求持续超越常规产品迭代速度。尤其在中国市场,高功率激光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PRIMES在本次展会上推出的三款新品——PowerMonitor PM HP75、Cube XT和CompactPowerMonitor CPM+,直指行业痛点。   中国战略:与ETSC共筑二十年本土化生态   回溯二十年前全球激光产业格局,欧美制造商占据主导地位之际,PRIMES就已前瞻性预判制造全球化趋势并明确了“快速响应市场+本土化支持”的战略定位。   2006年上海慕尼黑光博会初涉中国市场,当时国际参展商占比超90%的市场环境,与其当前中国本土参展商占绝对主力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印证中国制造从区域力量发展为全球产业核心的进程。 为了能够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PRIMES在中国市场建立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本土服务团队,形成快速需求响应与问题解决机制;同时,通过定期赴德技术培训及双向客户走访,与合作伙伴构建超越商业交易的技术信任共同体。这种“本土服务能力+全球化技术协同”的模式,成为其深耕中国市场的重要支撑。   与中国独家代理商ETSC(东隆科技)近二十年的战略合作堪称典型案例。事实上,双方初期合作规模有限,但是现已成为PRIMES中国区域核心业务的端口。   ETSC不仅实现销售额的指数级增长,更持续输送中国市场特有的高功率参数需求等关键信息,此类需求明显区别于欧洲市场渐进式改进的保守风格,直接驱动PRIMES 30kW至120kW功率测量产品的定向研发。双方形成的“市场情报-技术转化” 闭环,验证优质代理商在全球化市场中的战略价值,其提供的终端用户洞察已成为企业技术路线制定的核心依据,使得PRIMES产品始终紧贴中国产业升级的脉搏。  3月12日,上海慕尼黑光博会期间,东隆科技正式宣布与德国PRIMES共同成立“中国校准实验室”。这一重要合作标志着东隆科技在本地化服务领域的优势与PRIMES在激光光束诊断领域的顶尖技术深度融合,旨在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快速、更高精度的服务以及本地化的技术支持。   据了解,该实验室将专注于测量设备的校准、维修及技术支持,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最高标准,为中国客户提供更专业、更系统性的服务体验。针对高价值设备用户关注的维修时效与成本控制问题,Dr. Thomas Umschlag坦言:双方通过建立本地化维修节点,将原本需数周至数月的返德维修周期缩短为境内快速响应,关键设备调试周期压缩70%以上。   同时,公司也将实施全球统一技术标准,武汉实验室执行与德国总部同等水平的校准流程,确保跨国企业客户获得无差异服务质量。此外,针对中国市场占比超60%的中端设备,消除高额跨境维修成本痛点,此类设备返厂维修综合费用常达新品价值的60%-80%,本地化服务使维修成本降低至原费用的1/3。   PRIMES与东隆科技(ETSC)跨越二十年的合作,不仅是一部跨国技术协同的典范,更是全球激光产业格局重构的缩影。
  • 《克服腐蚀,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助力蓝色经济产业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02
    •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具备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工业基础。 我国沿海地区更拥有大量的海港码头、滨海电厂等基础设施,但是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海洋环境对于工程设备的腐蚀,由于海水是一种含有大量盐分的强电解质溶液,海上或者沿海的工程设备长期处于海水环境下工作,造成的海洋腐蚀损失是极其严重的。海洋腐蚀不仅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严重威胁到了许多海洋装备、海洋工程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服役。 海洋腐蚀为设备安全服役出难题 据了解,每当时间过去90秒,世界上就有约1吨的钢铁受到腐蚀变成铁锈。与海啸、地震这些惊天动地、有极高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相比,腐蚀却是悄无声息的,用其强大的腐蚀力,“蚀”物细无声。腐蚀所造成的危害遍及日常生活和几乎所有的行业,其对自然能源及经济的损失是骇人听闻的。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7000亿-10000 亿美元。其中,英国近年来因腐蚀造成的损失平均达100亿英镑,占GDP 的3.5%; 德国的损失约为450 亿德国马克,占GDP的3.0%; 美国年腐蚀损失达3000多亿美元,占GDP 的4.2%。 不过,如果采取有效的腐蚀防护措施,25%~40%的腐蚀损失可以被避免。 必须打破外资企业主导中国防腐市场的格局 蓝色产业的不断发展,为重防腐市场注入了活力,带动了涂料产业的发展。据了解, 目前中国防腐涂料的市场规模已经仅次于建筑涂料位居第二位,中国市场,尤其是石油化工市场对防腐材料的需求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市场的增长,需求的扩大,掩盖不了国外涂料巨头垄断的事实,我国虽然在经济与科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并不意味着在重防腐涂料领域的技术上与国际涂料巨头分庭抗礼。目前来看,重防腐涂料市场具有需求大,技术要求高,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但是我国重防腐涂料技术起步晚,成本高,进入门槛较难,造成了目前中国的防腐涂料民营企业少之又少的局面。 全球重防腐涂料工业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几乎被国际大公司垄断。阿克诺贝尔、佐敦、日本中涂、美国PPG、海虹老人五大公司,采用全球战略化经营战略,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中国防腐涂料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屈指可数,许多核心涂料技术、高端领域的涂料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中国80%的海洋防腐涂料市场被国外涂料巨头垄断,特别是船舶、集装箱、海洋平台、港口机械等高端重防腐涂料市场基本不属于中国,中国的重防腐涂料领域迫切需要找到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突破口。 石墨烯与重防腐有机结合 解决传统防腐涂料痛点 面对国外涂料巨头对市场的垄断,国内重防腐技术的空缺,国内企业没有放弃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他们积极研发,尝试自主研发推出新型重防腐涂料。在历经了无数次的试验后,国产防腐涂料的难题在石墨烯领域找到了答案,一种石墨烯技术与传统重防腐涂料结合的应用——石墨烯新型重防腐涂料诞生了。 石墨烯作为新材料之王,是世界上目前人类已知的厚度最薄、强度最大的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和屏蔽性能,还兼具高导电、高导热的特性,能够延长腐蚀发生的时间与侵蚀物质的侵入路径,提高涂料的附着力与涂层保护膜质量,在柔韧性测试、抗冲击测试以及最重要的耐腐蚀测试中都展现了优异特性,石墨烯无疑是目前最理想的能够应用在重防腐涂料上的材料。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重防腐涂料多以环氧富锌作为重防腐的配套底漆,底漆中的锌粉会对金属基体表面进行物理隔绝和化学保护,来达到防腐的目的。但是锌粉在微观视角下呈现点状分布,酸碱盐小分子侵蚀物质能够轻松通过,为了防止侵蚀物质的通过,以及提高电化学保护效果,只能提高锌粉的使用量,但是大量使用锌粉会导致装备设施在进行切割焊接此类热加工的时候,产生氧化锌烟尘和锌蒸汽,对人体造成危害,受腐蚀所产生的锌重金属离子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随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防腐涂料的发展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防腐涂料正向高性能化、功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发展石墨烯新型环保重防腐涂料已成为重防腐涂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石墨烯与重防腐涂料的结合,能够解决大量使用锌粉带来的弊端,充分发挥石墨烯的物理优势,在兼顾重防腐性能的同时更加绿色环保。石墨烯具有的独特结构,使其在物理防腐和电化学防腐方面都展现出一定的优势。石墨烯的片层结构层层叠加、上下交错排列,在涂层中能够形成几十到上百的致密的物理阻隔层,能够有效抑制腐蚀介质的浸入、渗透和扩散,大大提高涂层的抗渗透性。 设备腐蚀是金属作为一个阳极流失电子的过程。如果设备在环境中是作为一个阴极,就不会流失电子。由于锌的电级电位比钢铁低,通过牺牲阳极电子可以保护钢铁不被锈蚀,而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作为涂层与金属基体之间的介质,能够保证涂层的电化学接触,提供良好的阴极保护,从而减少锌粉的使用。 此外,石墨烯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和装涂工艺等都可建立在传统涂料生产的工艺基础上,只要把握石墨烯核心制备技术,就可在工业化合成和产业化应用中表现出很好的可控性和施工性。因此,石墨烯防腐涂料将是未来新型防腐蚀涂料的重要力量。 技术突破 上万次实验 诞生“腐蚀终结者” 近年来,国内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已经趋于成熟,但是仍未实现其大规模实际应用。针对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应用中的技术难题,珠海聚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凭借多年对石墨烯开发研究,以及多项石墨烯专利技术,通过不断的技术突破和数千次的实验研发,推出了油性和水性系列两款石墨烯重防腐涂料,重点突破了石墨烯与其他功能微纳米填料的复合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重防腐涂料在海洋环境下寿命短、耐候性差的核心问题。 在 GB/T1771-2007 和 GB/T 1766-2008 的测试标准下,突破了传统环氧富锌800-1000小时的耐盐雾极限,石墨烯新型防腐涂料耐盐雾时间达到3600小时(采用石墨烯防腐底漆、中漆和面漆构成的复合涂层的耐盐雾时间则超过了9000小时),并且关键工艺配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实现了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的低成本稳定量。 珠海聚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是推动石墨烯应用的引导者,它的每个动作都会受到不小的关注。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的推出,更是受到了“中国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化工业巨头的关注。在与这些石油化工业巨头的交流接触中,中海油确定了与珠海聚碳在石墨烯重防腐涂料上的合作,石墨烯防腐涂料将率先在其中海油珠海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的大型钢结构进行涂装应用。 聚碳公司董事长陈小刚表示:“我们十分重视海洋腐蚀问题,通过所掌握的石墨烯重防腐技术,我们能够为国家重大海洋基础设施的安全服役保驾护航,这次能够与中海油顺利进行合作,意味着石墨烯新型防腐涂料的防腐效果得到了的认可,聚碳有能力有实力改写现有的重防腐涂料市场,在接下来的防腐涂料布局中,我们将更有信心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