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能源所在植物miRNA合成调控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07-03
  •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受到外界生物、非生物胁迫时,生物体需要精细地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近年来, microRNA (miRNA) 在基因精细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miRNA 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是 21-24 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 RNA 分子 , 通过负调控 mRNA 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水平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在植物中, miRNA 参与调控器官的形态建成、生长发育、种子大小和生物产量、以及抵御外界生物( 如病、虫等 )和非生物( 如干旱、温度、盐碱、贫瘠等 )胁迫。 研究调控 miRNA 合成代谢 的分子 机制, 对于改善农作物以及能源植物的产量品质和环境适应性 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然而植物 miRNA 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何精细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不十分清楚。   

    近年来,调控 miRNA 合成的研究已成为小 RNA 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许多重要的调控因子相继得以鉴定。 miRNA 首先由 MIR 基因利用 RNA 聚合酶 2 转录成 pri-miRNA ,然后通过 DCL1 复合体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 miRNA 分子,从而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 水平 。 近日,青岛能源所李胜军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李云海研究组、内布拉斯加大学于彬实验室合作,利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手段,鉴定了 SMA1 调控 miRNA 合成的重要功能。该研究分离了一个发生点突变的 sma1 突变体,导致植株矮小、花和叶片等器官变小,进一步研究揭示 SMA1 在 miRNA 合成的多个层面发挥功能:( 1 )调控 RNA 聚合酶 II 介导的 pri-miRNA 转录;( 2 )与 DCL1 加工复合体互作影响 pri-miRNA 的加工;( 3 )调控 DCL1 pre-mRNA 内含子的剪切,进而影响 DCL1 蛋白的表达水平。 SMA1 基因编码一个 DEAD-box 结构域蛋白,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其同源基因 Prp28 在酵母、动物中调控 mRNA 前体( pre-mRNA )内含子的剪切。由于在植物中 SMA1 功能缺失导致胚胎致死,该基因在植物中的功能一直未见报道。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 SMA1 基因调控 miRNA 合成的新功能,也将为利用生物技术的手段改善农艺性状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报告
  • 《植物miRNA合成调控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7-07
    •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受到外界生物、非生物胁迫时,生物体需要精细地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近年来,microRNA (miRNA)在基因精细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miRNA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是21-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分子, 通过负调控mRNA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水平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在植物中,miRNA 参与调控器官的形态建成、生长发育、种子大小和生物产量、以及抵御外界生物(如病、虫等)和非生物(如干旱、温度、盐碱、贫瘠等)胁迫。研究调控miRNA合成代谢的分子机制,对于改善农作物以及能源植物的产量品质和环境适应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然而植物miRNA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何精细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不十分清楚。 近年来,调控miRNA合成的研究已成为小RNA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许多重要的调控因子相继得以鉴定。miRNA首先由MIR基因利用RNA 聚合酶2转录成pri-miRNA,然后通过DCL1复合体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miRNA分子,从而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李胜军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研究组、内布拉斯加大学于彬实验室合作,利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手段,鉴定了SMA1调控miRNA合成的重要功能。该研究分离了一个发生点突变的sma1突变体,导致植株矮小、花和叶片等器官变小,进一步研究揭示SMA1在miRNA合成的多个层面发挥功能:(1)调控RNA聚合酶II介导的pri-miRNA转录;(2)与DCL1加工复合体互作影响pri-miRNA的加工;(3)调控DCL1pre-mRNA 内含子的剪切,进而影响DCL1蛋白的表达水平。SMA1基因编码一个DEAD-box结构域蛋白,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其同源基因Prp28在酵母、动物中调控mRNA前体(pre-mRNA)内含子的剪切。由于在植物中SMA1功能缺失导致胚胎致死,该基因在植物中的功能一直未见报道。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SMA1基因调控miRNA合成的新功能,也将为利用生物技术的手段改善农艺性状提供理论基础。 该研究成果于6月30日在线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获得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相关人才计划”的支持。
  • 《青岛能源所等揭示植物DNA损伤调控新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2-12-07
    •   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所需的遗传模板,对于维持DNA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紫外线、辐射和环境污染等引起的DNA损伤影响人和动物的衰老,或导致疾病乃至癌症。对植物而言,外界环境因子,如土壤盐碱、重金属、电离辐射、紫外线、洪涝等胁迫,同样会导致DNA损伤,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甚至对作物生产造成危害。然而,DNA损伤响应及修复的机制在动物和植物中不完全相同,且在植物中的研究较为滞后。调控植物DNA损伤及其修复的机制的研究,对于增强作物抗性、提高生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李胜军带领的能源植物改良与利用研究组,揭示了MAC5A和26S蛋白酶体协同调控植物DNA损伤响应(DDR)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适应高硼胁迫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上。   MOS4-associated complex(MAC)复合体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胁迫响应、pre-mRNA可变剪切和miRNA生物合成等生物学过程。MAC5是MAC复合体的一个附属亚基,其功能完全丧失后导致严重的发育缺陷和胚胎致死。此前,研究团队提出,MAC5通过调控pri-miRNA的稳定性影响miRNA的积累(Li et al., PNAS 2020),但MAC5在植物体内的其他生物学功能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发现,MAC5A缺失突变体mac5a对甲基磺酸甲酯(MMS,一种DNA损伤诱导剂)的处理更加敏感,表现出主根生长抑制、真叶叶原基发育延缓等表型。RNA-seq分析发现,MAC5A缺失导致DDR相关基因的表达及pre-mRNA的可变剪切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通过IP-MS质谱分析鉴定到多个26S蛋白酶体亚基与MAC5A互作;通过生化和遗传分析进一步验证了MAC5A与26S蛋白酶体关键亚基RPN1A和RPT2A之间的互作关系。MAC5A调控26S蛋白酶体的活性,同时26S蛋白酶体也影响MAC5A蛋白的降解。此外,土壤中高浓度的硼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高硼胁迫导致植物DNA损伤。研究表明,MAC复合体的多个核心亚基和26S蛋白酶体均参与高硼诱导的DNA损伤响应过程。该研究揭示了MAC复合体和26S蛋白酶体协同调控植物DDR过程的分子机制。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能源研究院创新基金、山东省、中国科学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的支持。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河南大学、西南大学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适应能力受到RNA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故揭示调控植物生长、抗逆的分子基础,有助于作物尤其是能源作物的遗传改良。截至目前,该团队在RNA转录后加工领域取得了系列进展,揭示了MAC复合体附属亚基MAC5(Li et al., PNAS 2020)、MAC复合体核心亚基MAC3(Li et al., Plant Cell 2018)、DEAD-box RNA螺旋酶SMA1(Li et al.,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8)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miRNA合成代谢的生物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