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煤矿全面复产,7大因素导致煤价回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5
  • 随着11月的到来,煤炭市场迎来了新的变化,市场观点出现了分歧,有人看涨,也有人看跌。一些贸易商继续散布涨价的消息,而另一些则根据市场的实际成交价格来报价。在遇到真正的采购者时,他们选择以较低的价格快速出售,以加快自己的销售节奏。随着许多之前停产的煤矿在月初陆续恢复生产,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动态。煤炭宝对此进行了总结,并认为当前煤价开始回落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七个因素。

    煤矿复产加快:随着11月的到来,很多停产的煤矿陆续复产,恢复了正常的生产能力。这意味着市场供应量的迅速增加,自然会对煤价产生下行压力。冬季电煤保供力度加大,各产煤大省的产量任务需要完成,所以今年最后两个月煤炭产量将维持高位。市场氛围冷清:截至11月3日,受“高库存、低日耗”的影响,煤炭市场需求低迷,下游对高价煤炭的采购意愿极低,卖方对价格的支撑乏力,港口煤价处于弱稳状态,下游需求以刚需为主,采购时普遍压价,导致成交量减少。

    贸易商的观望态度:当前市场上,很多贸易商开始变得谨慎,观望情绪浓厚。之前高价入市的贸易商纷纷降低报价,试图吸引下游客户,这也加速了市场价格的下滑。当前市场交投冷清,部分贸易商预期价格仍会下跌,报价松动。高库存压力:随着大秦线恢复运行和运费优惠,港口调入量显著上升,但需求不足,导致煤炭库存被动上升,供暖用户库存高,需求增长有限,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存货过剩的现象。当前,环渤海港口煤炭库存持续增加,煤炭宝11月最新数据显示,秦皇岛港库存已超过610万吨,短期煤价上涨可能压力重重。尽管港口调出速度加快,但由于预报船舶数量减少,库存可能继续回升。

    政策监管加强:随着国家对煤炭行业监管的加强,行业透明度提升,无论是动力煤还是无烟煤,又或者是炼焦煤,市场价格的波动性有所降低。政策的引导使得煤价不容易因短期供需变化而剧烈波动,回落幅度也受到了遏制。进口煤的冲击:在今年煤炭价格加速回落的过程中,进口煤仍在不断涌入国内市场。随着进口煤量的增加,市场上的煤炭供给进一步扩大,导致竞争加剧,煤价自然受到影响。未来预期影响:虽然北方供暖季使煤炭需求有所改善,但由于大秦线运输能力强,环渤海港口库存大幅增加,导致贸易商面临较大出货压力。尽管冷空气频繁,但南方气温未大幅下降,居民用电需求显著降低,工业用电表现亦不及预期,终端电煤消费处于低位,房地产和基建的恢复困难,导致非电用煤的需求不足。许多人认为,随着逐步进入冬季,供需关系将会缓和,但大家对未来煤价的预期变得更加谨慎。

    总体来看,以上七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得11月煤价开始回落。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天,煤炭市场的变化依然值得我们关注。希望大家能关注市场动态,灵活应对,抓住机遇!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79690-1.html
相关报告
  • 《榆林:煤矿陆续复产,煤价大幅下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18
    • “两会”即将结束,榆林煤矿复工进程开始加快。据矿方反馈,目前相关检查组正在神府地区进行煤矿复工验收检查工作,预计未来5-10天,检查验收合格煤矿将恢复生产。目前榆林在产的煤矿虽然只有32个,但煤价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昨日陕西榆林地区多家煤矿价格下调,幅度在40-50元/吨不等,其中杭来湾煤矿沫煤下调40元/吨至544元/吨,金鸡滩煤矿混煤下调40元/吨至460元/吨,麻黄梁煤矿沫煤下调40元/吨至540元/吨,该矿本周累计下调60元/吨。两会即将结束煤矿复产进程加快,凉水井、红柳林、郭家湾等大型煤矿纷纷复工,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煤源紧张的现象。 截至目前复产神木煤矿有:神木凉水井煤矿、龙华煤矿(暂未开始地销)、西湾煤矿、小保当、柠条塔、张家峁、乌兰色太(3月13日验收)、朱盖塔煤矿、大柳塔煤矿、郭家湾煤矿。另外海湾煤矿、隆德煤矿等也将于近日复工复产。 今日主产地煤价继续回落,下游观望情绪加重。陕西榆林神府有煤矿通过验收复产,煤价较大幅度提涨;榆阳区少部分煤矿地销转差,价格快速回落,累计跌幅50-70元,煤矿预计后期开工率提升,价格下行压力仍较大。鄂尔多斯部分煤矿价格下调10-20元,下游客户预期两会供应增加价格下跌,近期采购积极性不高,煤矿拉煤车减少,库存增加;其他煤矿价格仍维持稳中上行趋势,销售良好,仍有拉煤车排队等煤现象。山西晋北煤价稳中下行,部分煤矿跟随港口价格下调煤价10元左右,煤矿销售较好,贸易商采购意愿不高。 内蒙古鄂尔多斯某煤矿表示,价格稳定,沫煤(CV5600,S0.2)坑口含税440元/吨,38块煤(CV6000,S0.18)坑口含税550元/吨。 内蒙古鄂尔多斯某煤矿表示,2月13日下午价格上涨10元,沫煤(CV5300,S0.5)含税355元/吨;中块(CV6200,S0.5)含税由495元/吨。 内蒙古鄂尔多斯某煤矿表示,今天降价10元,末煤(CV5500,S0.3)含税400元/吨,块煤(CV5900,S0.32)含税485元/吨。 陕西榆林某煤矿表示,明天开始生产,沫煤(CV5700,S0.23)含税480元/吨,中块(CV6200,S0.2)含税价580元/吨。 陕西榆林某煤矿表示,沫煤(CV5800,S<0.3)坑口含税550元/吨;38块(CV6200,S<0.3)坑口含税650元/吨。3月13日起执行,价格较大幅度上调。 陕西宝鸡某煤矿表示,沫煤(CV5200,S0.5)出矿含税480元/吨,涨20元。 山西朔州某煤矿表示,沫煤(CV5500,S0.9-1)含税445元/吨,价格不变。 山西朔州某煤矿表示,沫煤(CV5000,S1)出矿含税370元/吨,累计降幅20元。
  • 《煤炭价格回落了!发改委一个月内五次提及“稳煤价”》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5-24
    • 5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煤炭价格调控监管政策系列解读之五——不得通过不合理提高运输费用或不合理收取其他费用等方式,变相大幅度提高煤炭销售价格。事实上,近期国家发改委连续发文,一个月内5次聚焦煤炭价格。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发改委再次聚焦保供稳价,强调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密切监测煤炭市场价格变化,对超过合理区间的进行提醒约谈。 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影响之下,进入5月份以来,大部分港口煤炭现货价格已经有所回落,甚至部分港口煤炭成交价回调了约600元/吨,降幅达36.4%左右。 “我国经济体量大,供需韧性强,市场储备足,政策工具箱丰富,大宗商品、工农业产品供给充裕,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施策,使得物价水平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策略、有信心保持物价继续平稳运行。”中国CFO百人论坛理事、高级经济师邓之东对记者表示。 发改委一月内5次提及稳煤价 我国煤电占总发电量比例约60%,煤炭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初级产品。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消息显示,近期,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产煤大省部分企业煤炭销售价格可能超出合理空间,当地发展改革委员会对涉事企业进行约谈,阐释了国家和地方关于煤炭价格调控监管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有关要求,敦促企业立即将价格调整至合理区间内。 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了监管红线,即煤炭经营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无正当理由大幅度或者变相大幅度提高价格等四种哄抬价格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综合考量因素。 价格司对该公告进行了系列解读,以第四项规定为例,如果蒙西煤炭(5500千卡,下同)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上限为460元/吨,当地某煤矿与电厂签订的一份中长期合同中,约定出矿价格为460元/吨,并要求电厂承担从煤矿到上站装车的流通费用150元/吨,如煤矿到上站装车的合理流通费用实际仅为50元/吨,煤矿实际上变相大幅度提高煤炭销售价格,存在涉嫌哄抬价格行为。 事实上,这并非发改委首次聚焦煤炭价格。 早在4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的措施,确保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等,其中就提到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储备设施建设。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引导煤价运行在合理区间。 紧接着,4月30日,发改委就明确了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的公告答记者问,明确了煤炭领域哄抬价格的具体表现形式等内容;5月6日,发改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强煤炭价格调控监管。并明确下一步将密切关注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和价格变化,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监管,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保障煤炭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一系列的政府组合拳下,5月7日,发改委发布公告称,受到煤炭价格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国内煤炭产能的加快释放,以及煤炭消费进入淡季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煤炭价格已逐步回归到合理区间。 17日,发改委再次明确提出,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孟玮指出,通过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强化市场预期管理等措施,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通过稳煤价来稳电价,进而稳定整体用能成本。 受此影响,进入5月份之后,大部分港口煤炭现货价格已经有所回落。 据发改委数据显示,北方港5000大卡的煤炭,3月中旬最高成交价到1650元/吨,5月回归到1000元左右,大概回调了600元/吨,煤炭价格降幅约36.4%。秦皇岛港5500大卡下水动力煤,3月份和4月份中长期合同价格持平,为720元/吨,目前价格已有所回落。 丝路社会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振东对记者表示,自2022年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2〕303号)发布后,发改委就煤炭价格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工作部署。截至5月份,国内动力煤需求趋稳、供给增加、供求平衡格局已得到缓解。同时因2021年度国内动力煤短缺引起的国内煤炭价格波动、供需紧张等后续一系列问题,也存在着不同方面的复杂原因。 “基于我国动力煤需求持续保持需求旺盛及长期绿色能源的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近期针对国内煤炭市场价格变化在政策层面进行多点调整及规范,主要在四个方面对近期煤炭市场价格变化进行应对。”马振东指出,一是公共数据方面,煤炭行业市场主体发布数据,对市场具有指导性、引导性、风向性作用,对市场心态短期内有很大影响;二是维护市场秩序方面。本次价格机制形成后,有利于引导煤炭经营者合法经营,维护煤炭市场正常秩序,此举对煤炭市场价格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并在长期内规范市场秩序;三是政策解读方面,为明确政策内容、深入理解政策思想,形成及时、有效的地方落实、执行方案。发改委于5月连续发布多篇政策解读并开展专项部署会议。一系列动作,旨在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通过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强化市场预期管理等措施,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达成通过稳煤价来稳电价,进而稳定整体用能成本的目标;四是地方发展改革委落实方面,内蒙、山西、陕西地方发改委应国家发改委部署要求分别对部分煤炭企业开展现场调查和政策宣讲提醒,进而深入地方政策落实工作,稳定重点地方市场价格。 有信心保持物价平稳运行 在发改委多次聚焦煤炭价格的背后,是整个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的部署。 孟玮在5月17日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供给瓶颈问题仍然存在,再加上受俄乌战事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能源、粮食、矿产品价格一度快速冲高。 因此,当前物价水平能否稳得住,如何部署接下来保供稳价工作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孟玮指出,展望后期,我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充足,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我们将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调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邓之东表示,接下来保供稳价工作重点是,各地成立保供稳价专班,实行地区政府首长负责制,加大重要民生商品市场货源组织和供应力度,保障民生商品运输配送物流畅通,加强产销衔接,调动发挥市场主体保供稳价积极性,增加市场物资供应和储备投放,加强中央和地方国库物资储备,紧急时能够保障应急供应,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监测,严格落实市场价格监测制度,加强市场调研巡查监督,严厉打击资本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