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8-02-08
  • 2017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速回升、主要用气行业行情改善、环保政策推动、天然气相对竞争能源价格竞争力回升等因素共同推动、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量创历史最高。从全年情况来看, 中国天然气消费呈现明显的 "淡季不淡" 特征, 进入采暖季以来,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北方多地区出现天然气供应短缺问题, 天然气市场供求矛盾极为突出。展望2018年, 受环保因素拉动, 国内天然气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但预期增速较2017年出现回落, 季节性供求矛盾仍将持续存在。 2017年以来, 我国天然气消费均保持高速增长。1 ~ 11月, 全国天然气消费量2097亿立方米, 同比增涨18.9%。预计全年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7%左右, 远远超出过去三年的需求增速, 增量超过340亿立方米, 刷新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量历史。

相关报告
  • 《未来5年中国天然气行业供需前景预测分析》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9-04-11
    •   2016年12月公布的《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增强天然气供应能力,大力开发非常规气,引导中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下游市场开发。2017年5月印发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通过改革促进油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幅增加探明资源储量,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安全、高效、创新、绿色,保障安全、保证供应、保护资源、保持市场稳定。2017年6月,发改委颁布《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确定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10%。2017年下半年,“2+26”城市规划推出,围绕京津冀地区的煤改气政策执行力度加大,2017年冬季京津冀地区雾霾得以有效控制。2018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力争到2020年底前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2000亿立方米以上。2、环保驱动 低碳经济模式的推行为...
  • 《2017年中国水务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7-08-04
    • 2017年将进入投资高峰,随着近年来环保政策的密集发布,水环境产业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水环境PPP项目热度最高。截至2017年1月,在财政部入库PPP项目中占超过20%的环保类项目中,超过八成为涉水项目。众多业界人士指出,2017年万亿级水环境治理项目市场将迎新一轮发展契机。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入库PPP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环保类项目2334个,占全部入库项目总数的20.7%。多位专家指出,随着水十条部分指标考核临近,2017年水环境治理投资将达到峰值,水环境PPP万亿市场空间将释放。   2016年环保部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国内地表水,尤其是十大流域的水质有所改善。2016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1940个断面中,除33个断面因断流未进行监测外,其余断面均开展监测,其中,Ⅰ类水质断面54个,占2.8%;Ⅱ类679个,占35.6%;Ⅲ类579个,占30.4%;Ⅳ类296个,占15.5%;Ⅴ类98个,占5.1%;劣Ⅴ类201个,占10.5%。与2015年全年水质相比,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68.8%,上升2.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上升0.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   当前,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制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宽松,部分传统工艺处理后的达标水为劣V类水,导致水质不断恶化。《重点流域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长江、珠江总体水质达到优良,松花江、黄河、淮河、辽河在轻度污染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海河污染程度得到缓解,三峡库区水质保持良好。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西北诸河及跨界水体水质保持稳定。   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沿海省(区、市)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于V类水体。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十二五我国重点流域管理的思路是,分区管理、总量减排、风险防范,在此基础上,十三五规划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水环境控制单元为空间管控载体,着力设计四大战略任务,即治污减排、生态保护、风险控制和制度建设。并最终将水十条从路线图变为施工图,实现水十条确定的水环境质量改善任务与目标。十三五期间,针对流域水环境的突出问题,将推行分类施策,按照重要河流、重要湖库、重大调水工程沿线、近岸海域、城市黑臭水体等五大重点治理方向,实行有限目标的综合治理。   2017年水处理的重点领域主要是黑臭水体治理。根据水十条的要求,2017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环保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2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排查确认黑臭水体2082个。其中,34.9%已完成整治,28.4%正在整治,22.8%正在开展项目前期相关工作,其他正在研究制定整治方案。住建部黑臭水体治理专家则表示,水环境治理最根本的是,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未来建设的难点在城市管网方面。有预测显示,”十三五”期间,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中仅截污管网需求逾17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