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水务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7-08-04
  • 2017年将进入投资高峰,随着近年来环保政策的密集发布,水环境产业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水环境PPP项目热度最高。截至2017年1月,在财政部入库PPP项目中占超过20%的环保类项目中,超过八成为涉水项目。众多业界人士指出,2017年万亿级水环境治理项目市场将迎新一轮发展契机。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入库PPP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环保类项目2334个,占全部入库项目总数的20.7%。多位专家指出,随着水十条部分指标考核临近,2017年水环境治理投资将达到峰值,水环境PPP万亿市场空间将释放。

      2016年环保部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国内地表水,尤其是十大流域的水质有所改善。2016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1940个断面中,除33个断面因断流未进行监测外,其余断面均开展监测,其中,Ⅰ类水质断面54个,占2.8%;Ⅱ类679个,占35.6%;Ⅲ类579个,占30.4%;Ⅳ类296个,占15.5%;Ⅴ类98个,占5.1%;劣Ⅴ类201个,占10.5%。与2015年全年水质相比,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68.8%,上升2.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上升0.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

      当前,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制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宽松,部分传统工艺处理后的达标水为劣V类水,导致水质不断恶化。《重点流域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长江、珠江总体水质达到优良,松花江、黄河、淮河、辽河在轻度污染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海河污染程度得到缓解,三峡库区水质保持良好。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西北诸河及跨界水体水质保持稳定。

      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沿海省(区、市)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于V类水体。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十二五我国重点流域管理的思路是,分区管理、总量减排、风险防范,在此基础上,十三五规划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水环境控制单元为空间管控载体,着力设计四大战略任务,即治污减排、生态保护、风险控制和制度建设。并最终将水十条从路线图变为施工图,实现水十条确定的水环境质量改善任务与目标。十三五期间,针对流域水环境的突出问题,将推行分类施策,按照重要河流、重要湖库、重大调水工程沿线、近岸海域、城市黑臭水体等五大重点治理方向,实行有限目标的综合治理。

      2017年水处理的重点领域主要是黑臭水体治理。根据水十条的要求,2017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环保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2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排查确认黑臭水体2082个。其中,34.9%已完成整治,28.4%正在整治,22.8%正在开展项目前期相关工作,其他正在研究制定整治方案。住建部黑臭水体治理专家则表示,水环境治理最根本的是,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未来建设的难点在城市管网方面。有预测显示,”十三五”期间,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中仅截污管网需求逾1700亿元。

相关报告
  • 《未来5年中国天然气行业供需前景预测分析》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9-04-11
    •   2016年12月公布的《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增强天然气供应能力,大力开发非常规气,引导中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下游市场开发。2017年5月印发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通过改革促进油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幅增加探明资源储量,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安全、高效、创新、绿色,保障安全、保证供应、保护资源、保持市场稳定。2017年6月,发改委颁布《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确定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10%。2017年下半年,“2+26”城市规划推出,围绕京津冀地区的煤改气政策执行力度加大,2017年冬季京津冀地区雾霾得以有效控制。2018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力争到2020年底前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2000亿立方米以上。2、环保驱动 低碳经济模式的推行为...
  • 《2017年中国数控产业现状及中国经济未来趋势》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7-05-22
    • 江世琳,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助理,1982年生于辽宁大连,2005年信息工程专业毕业。长期从事政企公共关系事务、知识产权、科研项目管理、企业文化等工作。对数控产业与基础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思考略多,曾长期蒙受中国工程院、知识系统工程奠基人王众托院士的系统工程论思想(创始人为钱学森先生)的启迪,对宏观工业经济的发展,略有思考。尤其是近些年来东北工业经济的囧境,更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尤其是长期以来困扰东北的人才外流问题,更希望可以和大家交流互动。 我在数控产业从业11年,经历了我国数控产业爆发式发展的阶段,亲自见证了该领域的可喜成绩,也能够感受到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我所在的行业领域,推己及人地思考东北经济下滑的现状,产生了一些看法,希望与各位老师交流、探讨。 我是工科出身,喜欢先讲理论基础,所以我们不妨从钱学森先生的系统工程理论开篇讲起。 一、钱学森先生的系统工程论 钱学森提出的现代科学体系结构,从应用实践到基础理论依次是:工程技术;为工程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的技术科学;基础科学;综合、提炼并高度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先生开创性地将系统工程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重大贡献。 钱学森认为,系统思想是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工具,它从辩证唯物主义中撷取了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运筹学和其它系统科学中获取了定量化的表达形式,在系统工程学中进行了丰富的实践。 通常,我们把极其复杂的研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例如我们常说的交通系统、指挥系统、航天系统等等。而系统工程就是处理系统的工程技术,是组织管理这种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事实上,系统工程其实是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在我国,最早应用系统工程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就是航天系统。在航天系统中,每一类型号都有一个总体设计部,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钱学森认为,总体设计部的实践,体现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这种科学的方法就是系统工程。 综上,我认为,以系统工程的理论去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是科学有效的(参考书籍:《论系统工程》,1988年修订版,钱学森等著)。如果说钱学森先生的系统工程离我们较远,那么下一个引证的对象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二、王众托院士的知识系统工程思想 王众托,中国工程院院士,系统工程与管理科学专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知识与系统科学学会副主席,国际知识与系统科学杂志主编。他是我国系统工程学科研究与学位制度创建人之一,我国知识系统工程的奠基人,曾获得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是钱学森先生系统工程论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一)系统集成理论。王众托院士的系统集成理论指出,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相结合的,这种结合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律,并且在结合以后必须产生整体功能,即系统功能。其分类方法有: 1.经济活动中集成的内容:技术集成,管理集成,技术与管理综合集成(如CIMS); 2.集成设计的范围:宏观集成,中观集成,微观集成; 3.集成对象的物质性:实物性集成,非实物性集成(如方法、理念、算法、软件等); 4.集成的动力来源:外动力集成(自然动力和社会动力),内动力集成(系统自组织行为)。 我个人认为,王院士是钱先生的系统工程理论在现实当中具体实践的重要代表,属于典型的系统工程的应用。 (二)系统集成创新。在系统集成创新方面,王众托院士根据不同的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将创新分为: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合作创新。 自主创新又分为: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我们国家层面提出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实也是集成创新的一种。 (三)系统集成创新的典型形式有: 1.单元技术与单元技术的集成,如数控机床、数码相机等; 2.单元技术与系统技术的集成,如电脑(多媒体功能与微机系统的集成)等; 3.设计技术与加工技术的集成,如CAD、CAPP、CAM等; 4.技术与管理的集成,如CIMS、SCM等; 5.组织的集成,如企业兼并重组,校企联合,产学研合作等; 6.产业的集成,如三网合一、无人驾驶等。 王院士为我们下一步探讨数控产业与工业和制造业的关系,重新规划了一个视角。 (四)知识系统工程: 1.知识系统工程是对知识进行组织管理的技术;知识系统是复杂的人—机系统,是人与组织开展知识创新的复杂自适应系统; 2.知识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组织、人员、技术、经营、文化五个体系结构; 3.知识系统运行过程分析包括知识运作过程和知识管理过程,知识运作过程是指一线工作者为本职工作需要而去收集、运用或生成知识的过程,而知识管理过程则是对知识运作进行管理、提供有利于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环境的过程; 4.知识系统工程中论述的问题 1)知识战略与组织战略的集成; 2)新知识系统开发; 3)学习型组织建设; 4)知识工作的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建设; 5)制造业项目管理中知识系统工程应用等内容,为数控产业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如上五个结构体系中,最核心的是人。 三、数控产业对基础工业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数控产业基本内容及其现状和趋势 1. 什么是数控:通常意义上认为是计算机数字控制的简称,即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2.什么是数控机床:数字控制机床,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 的自动化 机床;被尊称为“工业母机”; 3. 什么是数控系统:利用数字指令控制机器动作的系统,常用受控对象包括位移、角度、速度、力等模拟量和电流、功率、扭矩等数字量;也就是说,用数控系统控制加工的机床,就是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应该算是工业自动化 最基本的制造单元了。 4. 什么是数控产业:一般泛指数控机床产业。但本人认为,除数控机床外,数控产业还应包括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器、电机 、传感器、执行部件、机床本体和机床制造工艺、机床加工工艺等内容,涵盖了机械、电子、控制、自动化、软件、材料、工艺等学科。数控产业是一个集资金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于一体的产业,如果把数控机床比作一个人的话,数控系统是人的大脑,伺服驱动器是人的肌肉,电机是人的关节,传感器是人的眼睛,执行部件(回转工作台或摆角铣头)是人的手脚,机床本体(床身/裸机)是人的骨架。通俗地讲,数控机床的出现就是替代了人的手工操作,使得生产制造更规范、更专业、一致性好,不依赖于人力。但其为工艺服务的本质是不变的。 5.什么是机床制造工艺:机床制造工艺是指机床的生产制造过程,机床加工工艺是指机床加工零部件的使用过程,其中有一些关键概念,常见包括: 1)五轴联动:准确地说是五坐标联动。核心是刀尖点旋转编程(RTCP),意思是刀尖点可以到达空间中任意位置,作用是可实现空间任意曲面的加工,例如船用推进器的螺旋桨,汽车增压器叶轮、飞机发动机整体叶盘、汽轮机和燃机用叶片等关键工业零件。换句话说,就是复杂的自由曲面,没有这个功能就不能由图纸变成实物。 2)复合加工:多种工艺手段在工件一次装卡下完成,例如车铣复合、车削复合、铣削复合、磨削复合、增材制造(3D打印 )与金切制造复合(加减一体化制造)等,是最大限度地提升工艺能力、保证加工精度的制造方式;尤其是加减一体化制造,对未来的影响极其重要,例如飞机异形结构件、鱼雷推进器等。 6.军事工业技术:很多军事工业技术的源头都有数控产业技术的身影,例如:航母用的电磁弹射技术,其技术原型就是数控产业的直线电机技术;中国的直线电机技术,现在已经基本成熟了。 所以我们新建的航母采用电磁弹射,完全没有技术障碍,只存在工程解决方案的问题。美国IPG(阿帕奇)公司生产的1KW小型激光器禁止对华出口,因为它的另一个用途是具备杀伤性的激光枪。这种1KW小型激光器的大小,比我们常用的激光笔大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