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巨大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1-22
  • 概要 在价格愈发便宜,无处不在的太阳能电池发展中,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使电子传输效率远远超过以前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和其他有机半导体的材料。

    图注 在Randall实验室内进行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测试。Michigan 大学的研究人员已找到一种方法来驱使电子传输效率远远超过以前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和其他有机半导体材料。

    “多年来,人们认为有机物导电性弱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但实验表明情况并非如此,”Peter A. Franken教授和Paul G. Goebel教授在UM领导此项研究。与当今广泛使用的无机太阳能电池不同,有机物可由便宜的柔性碳基材料如塑料所制成,制造商可使用各种颜色和配置将它们卷起来,几乎可以无缝地层压到任何表面上。然而,有机物极差的传导性已逐步限制研究进展,Forrest 相信这个发现可以改变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研究小组发现,富勒烯分子的薄层,即有趣的圆形碳Buckyballs分子可以使电子从它们被光子撞击的地方移动数厘米。与如今电子只能行进几百纳米或更少的有机电池相比,这是一个戏剧性的增长。

    电子从一个原子移动到另一个原子中,构成太阳能电池或电子元件中的电流。当今无机太阳能电池和其他半导体中使用的硅材料紧密结合了原子网络,使得电子易于穿过材料。但有机材料的致命弱点在于,其单个分子之间有很多可以捕获电子的松散的键。新的实验发现表明,研究员将有能调整其导电性能及其具体应用。

    在有机半导体中电子自由运动的能力对材料性质影响极大,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表面必须覆盖一层导电电极,在最初产生的位置上收集电子。但是自由移动的电子则可以在距离起点较远处收集。这使制造商能够将导电电极缩小到不可见的网格中,从而为窗户和其他表面上使用的透明单元奠定基础。

    UM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研究人员Quinn Burlingame说:“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可以在设计有机太阳能电池和其他有机半导体器件时发挥新的作用,远程电子传输为器件架构开辟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Burlingame表示,这个现象的最初发现,是团队尝试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效率时,所发生的一个意外。使用一种真空热蒸发的常用技术,它们在有机电池发电层顶部的C60富勒烯薄膜(每个由60个碳原子组成)上分层,即阳光中的光子使电子从其相关联的分子中脱离出来。在富勒烯上面,他们又放了一层以防止电子逸出。

    他们发现了一种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有机物质,即电子在该材料中不受约束,其甚至在电池的发电区域之外。通过数月的实验,他们确定富勒烯层形成了能量阱(一个低能量区域),可防止带负电荷的电子与发电层留下的正电荷重新结合。

    U-M物理系研究员,该研究的作者Caleb Cobourn说:“你可以想象一种结构,能量就像峡谷一样,电子落入其中,不能退缩。所以他们继续在富勒烯层中自由移动,而不是像在发电层中那样重新组合,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线,可以从设备的任何地方收集电子电荷。

    Forrest告诫道,这种发现在太阳能电池等应用中仅仅是理论基础,但这一发现对理解和应用有机半导体性质具有极大的影响。他说:“我相信,无处不在的太阳能是改善我们持续变暖和日益拥挤星球的关键,这意味着可将太阳能电池放在建筑物外墙和窗户等日常用品上。这样的技术有助于我们以低成本便捷的方式发电。”

相关报告
  • 《硅藻—太阳能电池技术突破的新途径》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8-01
    • 硅藻,一种繁衍十分迅速的硅藻类植物,它们的无定型二氧化硅壳体以及独特的立体结构,可以使光在细胞内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在人类发明硅基太阳能电池之前,自然界中的硅藻早已开始利用二氧化硅来收集太阳能。近年来,众多国内外研究人员就希望利用硅藻的光学特性来推动太阳能技术取得突破。 硅藻特殊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藻类有200个门,10万多个种,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是世界上光能利用最成功、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有机体,其能较少的反射太阳光,并通过网格毛孔捕获太阳能。 藻类高效利用阳光的最大秘密在于其外壳,其中单细胞的硅藻外壳是最佳模型。硅藻外壳是由结构极为复杂精密的二氧化硅组成10~50nm 的六边形微孔排列形成丝网状结构,复杂的结构能使射进的光线无法逃逸,这种纹饰繁密的藻壳不仅增强了硅藻的硬度和强度,使其具有能悬浮起来的机械性,而且提高了其运输营养物质和吸附、附着的生理功能,且阻止了有害物质进入,增强了光吸收率。 研究人员在很多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生物材料中发现了天然的光子晶体效应,硅藻的特殊结构让它成为一种良好的光子晶体,能够大大提升光捕获效率,这种特性让硅藻在太阳能电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硅藻天然材料降低所需成本 硅藻这种微小生物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相较于传统太阳能技术,这种技术成本更低)的设计有着独特的价值。因为设计这些电池的一个挑战是,它们需要非常薄的活性层(只有100到300纳米),而这限制了它们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便是嵌入能够吸收与分散光的纳米结构来提高吸收水平,但这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太贵了。而这恰恰就是硅藻能够起作用的地方。经过数十亿年的适应性进化,它们已经尽可能优化了吸收光的能力。而且它们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浮游植物,这就意味着它们很便宜。硅藻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淡水中非常普遍,因而成本非常低,所以它们成为改善光伏发电的理想选择。 硅藻有效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藻类外壳利用阳光的构筑是未来太阳能电池原材料和模型构筑的最佳供体。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具有由有机聚合物制成的活性层,这意味着它们比常规太阳能电池便宜,但它们的转换效率不太高,主要因为其有源层非常薄,通常需要小于300纳米,因此这限制了转换效率。 而利用硅藻的光学特性,将硅藻加入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以低成本的纳米二氧化钛和光敏染料为主要原料,模拟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二氧化钛薄层后,能量转换效率是原转换效率的1.3-1.4倍(而把硅藻壳体加入到二氧化钛中烧结形成电池阳极,增加了光捕获和在电池中的散射性能,传统二氧化钛覆膜3遍的转换效率为3.8%,加入了硅藻壳体的二氧化钛转换效率可以达到5.26%)。 硅藻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一个未开发的宝藏,除了在太阳能光伏材料上能有效的突破目前的能量转换效率,而且在其他领域还有着相同重要的应用。例如硅藻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油脂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多个领域都有极大的开发前景。 通过硅藻壳生产的微纳米二氧化硅是自然界独一无二、纯度极高的生物无机材料,也是最佳微纳生物平台材料,当然硅藻在养殖过程中也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对环境有着巨大的贡献。
  • 《新突破!有机太阳能电池向前一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9
    • 7月17日,在“抚顺光伏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这一盛会上,汇聚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中国战略新兴产业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孟祥阁、中国石油与化工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效玉、秘书长穆元春,以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高志贤等在内的众多顶尖专家学者与企业精英,他们共同聚焦“光”的未来,深入探讨了光伏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为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落地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上,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李永舫院士详尽阐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第三代电池技术的独特魅力,其核心优势在于其超薄活性层设计,仅约100纳米的厚度,相较于晶硅电池的数百微米,实现了数量级的飞跃。这一创新不仅显著减轻了组件的重量,更赋予了有机太阳能电池前所未有的柔韧性与透明度,为其在可穿戴设备、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如半透明窗户、智能窗帘等)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预示着绿色建筑与未来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此外,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环保方面亦展现出卓越性能,彻底摆脱了铅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困扰,彰显了绿色能源的纯净与可持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光线柔和的室内环境中,该类电池仍能维持与户外强光下相当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一特性极大地拓宽了其应用场景,为智能家居、室内照明等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尤为振奋人心的是,抚顺本土企业——橙子(辽宁)科技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橙子科技”)在此次研讨会上宣布了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有机光伏聚合物X1系列产品的量产,其电池转换效率超过18%,标志着有机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橙子科技凭借其强大的生产灵活性,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从500公斤至1吨不等的定制化生产,充分满足200万至400万平方米的广阔市场需求,预示着有机太阳能电池市场即将开启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