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_世卫组织关于COVID-19来源的报告重点关注野生动物的传播》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1-03-30
  • Biospace网站3月29日消息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报告草案指出,COVID-19极有可能来自野生动物,可能是蝙蝠。该报告主要基于世卫组织国际专家小组在1月中旬至2月中旬对中国武汉的访问。报告列出了四种情况,按可能性排序,可能性最高的是另一种动物从蝙蝠身上感染了病毒,从蝙蝠到人类的直接传播被列为可能,通过“冷链”食品传播被列为可能。另外还包括从实验室泄漏,但报告认为这“极不可能”。
    这与大多数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斯克里普斯研究公司(Scripps Research)和全球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于2020年3月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分析了SARS-CoV-2的基因组序列,认为该病毒源于自然过程。关于该病毒起源的阴谋论有许多种,有人认为该病毒是人为的,是从武汉的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泄漏的。该报告指出,武汉的三个实验室均具有高质量的生物安全水平(BSL-3或BSL-4)设施,管理良好,并设有员工健康监测计划。在2019年12月之前的几周和几个月内没有报告与COVID-19相关的呼吸道疾病,通过SARS-CoV-2特异性血清学筛查也没有发现工作人员感染COVID-19的血清学证据。
    该报告还表明,这项研究仅仅是开始。报告末尾建议调查人员走访养殖场,并与其所有者、亲戚等人员进行面谈,以确定他们是否在武汉发现COVID-19患者以前感染了COVID-19。然后,他们将尝试追踪这些养殖场饲养的动物。
    原文链接: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who-wild-animals-likely-source-of-covid-19-virus/?keywords=COVID-19

  • 原文来源: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who-wild-animals-likely-source-of-covid-19-virus/?keywords=COVID-19
相关报告
  • 《2月20日_COVID-19的预防与预测》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2-21
    • 信息名称:COVID-19的预防与预测 1.时间:2020年2月20日 2.机构或团队:《NATURE》 3.事件概要: 从中国武汉起源的COVID-19流行病仍在继续传播,目前尚不知道它是否会成为全球大流行病,而且流行病学家正在仔细研究决定这一点的关键数字。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即使死亡率降低,它也比2002-2003年SARS爆发夺走了更多的生命。 SARS-CoV-2和较早的SARS-CoV以及许多其他近期流行病背后的病毒都具有人畜共患病的起源。为减少未来发生类似事件,需要了解两个从类似事件中得出的经验教训:通过停止有害的野生动植物贸易来预防类似流行疾病;通过继续资助人畜共患病监测计划来进行预测和预测。 SARS-CoV-2的原始宿主可能是蝙蝠,但中间宿主可能已经参与了向人类的过渡。在撰写本文时,有相当多的猜测认为这是穿山甲,如果得到证实,其爆发将遵循与2002年SARS病毒类似的模式,该病毒通过参与野生动植物贸易的灵猫从蝙蝠传播人类。在中国,穿山甲的贸易是非法的,但由于其肉和鳞片的价值很高,因此仍在继续。尽管在被认为是爆发原因的武汉野生动物市场的清单上没有列出穿山甲,但那里可能发生了非法穿山甲交易。无论涉及的是哪种实际物种,COVID-19都强调了紧急关闭永久性合法野生动植物交易及非法交易。 自2003年爆发以来,中国已经实行了临时禁令。但是,暂时的禁令对目前已在人类中传播的疫情几乎没有影响,并且一旦解除,对未来疫情的影响就会消失。科学家上次呼吁永久禁止,并再次呼吁永久禁止。但也有人担心,对此类贸易的自上而下的控制还不够,除了监管控制之外,从供应到需求的每个贸易阶段都需要采用不同且交叉的措施来应对,例如对供应商的替代激励措施减少需求。 与人为剥削野生生物相反,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关于人畜共患病的信息有可能被扭曲,从而导致人们指责野生动植物。蝙蝠是许多疾病的储存库,因此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重要的是要不断强调,如果不是针对特定的人类干扰,这些疾病将安全地存在于蝙蝠中,并且蝙蝠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大大超过了任何它们所潜藏的风险。同样,通常是中间宿主的濒临灭绝也是如此,因为它们已被带入野生动物市场的人工条件中,而最好的行动是将它们单独放置并保护其栖息地。如果能够实现这种信息交流(再以一种文化敏感的方式,确认贸易的驱动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和抑制措施),那么结束野生动植物贸易将为保护和预防疾病带来巨大的收益,因为这种交易是许多物种最强的威胁之一。 即使野生动植物贸易结束,也无法阻止所有可能的人畜共患的转移途径。因此,重要的是必须监测在特别关注的物种和地区中传播的疾病。在2017年,《NATURE》发布了以PREDICT项目为重点的专题,旨在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此类监控。但是,在2019年底,就在COVID-19出现之时(尽管尚未被发现),PREDICT在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金未续期的情况下被关闭。PREDICT已从动物身上收集了14万份样本,发现了1,000种新病毒,并在亚洲和非洲培训了5,000人。COVID-19爆发证明了继续这项工作或类似工作的重要性。 尽管科学家、临床医生和政府正确地将重点放在遏制COVID-19上,但也应借此机会防止在几年后处于类似情况。中国计划主办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以制定2020年起的生物多样性议程,希望借此实现永久性关闭野生动植物贸易的疾病预防和保护双赢,这是中国表明其对处理COVID-19及其可持续发展承诺都非常重视的机会。随着全球在对抗COVID-19上花费大量资金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人们希望全世界的政府和资助者能够看到监测人畜共患病所需要的支持。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20-1150-5.pdf
  • 《3月17日_暨南大学等研究社会和经济因素对COVID-19传播的影响》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3-19
    • 1.时间:2020年3月17日 2.机构或团队:暨南大学、耶鲁大学 3.事件概要: medRxiv预印平台于3月17日发表了暨南大学等的题为“Impac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on the transmission of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in China”的文章。文章研究了各种社会和经济因素在介导COVID-19在本地和跨城市传播中的作用。文章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来选择能够强烈预测病毒传播的有用变量,通过2SLS估算表明,在一月下旬实施的严格检疫,大规模封锁和其他公共卫生措施大大降低了COVID-19的传播速度,到2月初,病毒传播已基本被控制。尽管许多社会和经济因素介导了病毒的传播,但自1月下旬以来政府的强烈响应在遏制该病毒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文章结果显示,与其他因素(例如地理上的邻近性和经济条件的相似性)相比,实际流入的来自暴发源的人口对目的地具有更高的威胁。文章称该结果对全球正在进行的遏制COVID-19的努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13.20035238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