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24
  • 该工程的建成进一步优化了西北地区电网网架结构,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汇集、省际电力互补互济能力,助力青豫特高压工程清洁能源外送,提高青豫特高压全寿命周期利用效率,对甘肃中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国家电网公司推进能源转型,服务“双碳”目标,助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的实践担当。7月21日,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投产,标志着甘肃电网已建成19回750千伏省际联络线,这是青海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网第7条通道。

    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四五”期间在西北推动建设的首个750千伏线路工程。工程起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佑宁寺西南侧已建郭隆750千伏变电站,终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西侧已建武胜750千伏变电站,途经青海、甘肃2省2市3县区,线路全长146千米。工程于2021年8月开工建设。

    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750千伏第三回线路工程(甘肃段)跨越330千伏线路工程。李海峰/摄

    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各参建单位加大资源投入、创新管理手段,面对地形环境复杂、气候环境恶劣、疫情反复影响,以及后期交叉跨越多、施工风险高等种种困难和复杂因素,该公司全面落实工程安全、质量、进度要求,甘肃段率先开展线路全线首基基础浇筑、首基铁塔组立及首档导地线展放试点,历时11个月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工程获得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管理“标杆示范引领好”最佳实践示范工地称号。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郭武三线工程建设,提前谋划,高位推动,以高质量建设为主题,以依法合规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精益管理为抓手,强化组织保障引领,建立完善保障体系。

    工程采取“优化现有机械设备+创新设备措施”的方式,依托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自有施工装备生产优势,打造智能机械及工法创新试点工程。工程建设中开展工法创新及应用共计26项,其中创新开展11项,优化应用7项,应用8项。

    同时,深基坑作业一体化装置、集控智能可视化牵张放线设备两项成熟工法已在国内输电线路工程普遍推广应用,提质降险效果显著。标准化货运索道、旋挖钻机、标准化移动成孔装置、铁塔组立防磨多用途一体化眼孔加工与应用等创新工法在该工程试点,切实提高施工质量,大幅提升现场施工效率,实现“机械化换人,智慧化减人”的科技强安目标。该工程作为全过程工法创新试点项目,有效缩短工期159天,减少施工人员126人次,节约经济成本265.9万元。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dianwang/2022/07/22/detail_20220722125620.html
相关报告
  • 《甘肃兰临(熙州)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08
    • 近日,由中国能建西北院设计的甘肃兰临(熙州)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该工程包含兰临(熙州)75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官兰双回线开断环入兰临变750千伏线路工程及对端变电站改造工程。 甘肃兰临(熙州)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落实甘肃省委“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推进“强省会”行动的重要项目。西北院在该项目设计过程中狠抓技术创新和创优策划,共申报相关专利4项,发表论文1篇,其中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管型母线三点悬吊金具”首次完成了西北院专利类科技成果的对外转化。 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定西、临夏、甘南地区供电可靠性,优化区域电网的主网结构,大幅提升兰州地区供电能力,解决甘肃中部电网330千伏多断面重载、短路电流超标等问题。同时,对于提升区域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送出能力,推动甘肃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及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 《新疆塔城—乌苏750千伏线路工程全线贯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13
    • 9月10日上午,在距离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30公里的塔城—乌苏750千伏线路工程导地线展放施工现场,随着牵引场顺利将3R024—3R032右相导线牵引到位,标志着塔城—乌苏750千伏线路工程全线贯通。 塔城—乌苏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自治区重点工程,工程起于塔城750千伏变电站,止于乌苏750千伏变电站,线路途经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克拉玛依市、兵团第七师等7个县市,线路全长631千米,新建铁塔1391基,工程动态投资约为27.72亿元,于2022年9月开工。 工程路径复杂,不仅途经石油勘探区、国家级公益林、白杨河大峡谷等地带,还需跨越铁路、高速公路和电力线路,风险作业多、施工难度大。 “建设中,我们利用三维航拍图像信息技术,选取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设置张力场及牵引场。在现场安装卫星通信设备,破解山区无信号带来的施工区域远程视频监控难题。通过在山区架设34条索道,解决了7400余吨材料运输难题,确保山区段施工顺利推进。”张星介绍。 工程有2回线路同时跨越白杨河大峡谷。白杨河大峡谷在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境内,大峡谷长约30千米,最窄处约200米,最宽处约600米。两侧河岸陡峭,深约20米—30米,是典型的雅丹地貌,作业风险高、难度大。 为确保线路跨越作业顺利进行,公司在工程建设初期组织参建单位多次实地勘察,调整线路路径,选择最优跨越峡谷塔位,在降低施工作业难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白杨河大峡谷自然景观的影响。 工程线路有一半以上塔基位于百口泉、玛依塔斯两大风区,此处全年最高风速达到每秒39米。受大风天气影响,有效施工周期短。 输电铁塔作为架空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设备,运行中受大风、振动等影响,易引起铁塔节点螺栓连接松动甚至脱落,严重影响输电线路运行安全。 “在建设过程中,为了解决铁塔在大风天气下螺栓滑移和松动的问题,项目使用了环槽铆钉技术。这种技术使用专门的铆接工具,通过拉伸铆钉来实现牢固的金属连接,替代了传统螺栓。相比之下,环槽铆钉更能抵抗振动和松动,使用寿命更长,也不容易因为长期使用出现断裂。这项技术在新疆超特高压电网建设中属首次应用。”张星说。 根据工程里程碑计划,工程将于今年9月底建成投运。投运后新疆将新增1个内供环网,形成“内供五环网”的主网架格局,可增强北疆三地市的网架结构,满足阿勒泰、塔城和克拉玛依地区新能源大规模外送需要,提高塔城—五家渠断面、五家渠—乌北断面送电能力,同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推动当地能源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