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临(熙州)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08
  • 近日,由中国能建西北院设计的甘肃兰临(熙州)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该工程包含兰临(熙州)75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官兰双回线开断环入兰临变750千伏线路工程及对端变电站改造工程。

    甘肃兰临(熙州)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落实甘肃省委“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推进“强省会”行动的重要项目。西北院在该项目设计过程中狠抓技术创新和创优策划,共申报相关专利4项,发表论文1篇,其中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管型母线三点悬吊金具”首次完成了西北院专利类科技成果的对外转化。

    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定西、临夏、甘南地区供电可靠性,优化区域电网的主网结构,大幅提升兰州地区供电能力,解决甘肃中部电网330千伏多断面重载、短路电流超标等问题。同时,对于提升区域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送出能力,推动甘肃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及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 原文来源:https://power.in-en.com/html/power-2428574.shtml
相关报告
  • 《甘肃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07
    • 3月2日20点40分,随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曲子变电站3台主变压器进入带电运行状态,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建成投运。作为新建陕甘省际联络线的重要枢纽,也是革命老区庆阳的首座750千伏变电站,该工程能够满足甘肃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电源及其他规划电源汇集及送出。 据了解,“陇电入鲁”工程是国内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线路长度约926千米,西起甘肃庆阳换流站,东至山东东平换流站,途经5省。此次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为今年5月“陇电入鲁”工程正式建成投运奠定了基础。届时,甘肃将具备给山东外送800万千瓦电力的能力,年送电量达360亿千瓦时以上,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50%以上。 同时,该工程对于甘肃陇东地区电网结构和供电能力也有优化作用,让革命老区庆阳的数字经济发展、中心城市建设等能源保障更加可靠。 3月2日20点40分,随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曲子变电站3台主变压器进入带电运行状态,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建成投运。
  • 《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24
    • 该工程的建成进一步优化了西北地区电网网架结构,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汇集、省际电力互补互济能力,助力青豫特高压工程清洁能源外送,提高青豫特高压全寿命周期利用效率,对甘肃中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国家电网公司推进能源转型,服务“双碳”目标,助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的实践担当。7月21日,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投产,标志着甘肃电网已建成19回750千伏省际联络线,这是青海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网第7条通道。 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四五”期间在西北推动建设的首个750千伏线路工程。工程起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佑宁寺西南侧已建郭隆750千伏变电站,终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西侧已建武胜750千伏变电站,途经青海、甘肃2省2市3县区,线路全长146千米。工程于2021年8月开工建设。 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750千伏第三回线路工程(甘肃段)跨越330千伏线路工程。李海峰/摄 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各参建单位加大资源投入、创新管理手段,面对地形环境复杂、气候环境恶劣、疫情反复影响,以及后期交叉跨越多、施工风险高等种种困难和复杂因素,该公司全面落实工程安全、质量、进度要求,甘肃段率先开展线路全线首基基础浇筑、首基铁塔组立及首档导地线展放试点,历时11个月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工程获得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管理“标杆示范引领好”最佳实践示范工地称号。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郭武三线工程建设,提前谋划,高位推动,以高质量建设为主题,以依法合规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精益管理为抓手,强化组织保障引领,建立完善保障体系。 工程采取“优化现有机械设备+创新设备措施”的方式,依托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自有施工装备生产优势,打造智能机械及工法创新试点工程。工程建设中开展工法创新及应用共计26项,其中创新开展11项,优化应用7项,应用8项。 同时,深基坑作业一体化装置、集控智能可视化牵张放线设备两项成熟工法已在国内输电线路工程普遍推广应用,提质降险效果显著。标准化货运索道、旋挖钻机、标准化移动成孔装置、铁塔组立防磨多用途一体化眼孔加工与应用等创新工法在该工程试点,切实提高施工质量,大幅提升现场施工效率,实现“机械化换人,智慧化减人”的科技强安目标。该工程作为全过程工法创新试点项目,有效缩短工期159天,减少施工人员126人次,节约经济成本265.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