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化学计量学组的张西美博士及其合作者利用他们早先发明的分析方法,证明了16种不同的环境变化(包括植物多样性丧失、放牧、氮沉降、磷素添加、增雨、增温、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主要通过调节随机性过程而非确定性过程来影响微生物群落。因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非常高,现有的技术不能够绝对准确地测量微生物多样性,只是一个取样过程,因此计算出来的这种随机性的重要性可能是由于取样过程而非真正的生态学随机过程造成的。他们进一步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包括基于全基因组的宏基因组技术,排除了随机取样过程的影响。传统的观点认为确定性过程占主导作用,因此该研究结果对传统的观点提出了直接的挑战。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结果强调环境变化主要调节了随机性过程,这种调节包括促进和抑制两种情况。如果是抑制,意味着随机性过程的相对重要性降低了,而确定性过程的重要性增加了。文章《Environmental changes affect the assembly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primarily by mediating stochastic processes》近期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杂志上,原文DOI:10.1111/gcb.13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