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越,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业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入选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获评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青年龙江学者,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文化与档案价值。
文化强国、数字中国、国家文化数字化等系列战略的提出,加快推进了文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如何打造高质量的数字文化资源、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更好满足数字时代公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成为所有社会文化机构必须思考的问题。档案机构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不仅承载着人类社会文化实践,更承担着让档案文化资源持续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因此,不论是档案学界还是档案部门都有必要主动作为,结合国家各项重大战略的要求,积极融入到国家数字化建设的大局之中,在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理念的指引下,共同探索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档案文化建设问题。此次对谈涉及数字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档案文化数据共享、档案文化数字体验、档案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红色档案文化数字创意开发五个方面,以期通过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档案文化建设具体问题的思考,为档案界深化相关认知提供参考借鉴。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的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一个承接传统展望前沿的融合性课题。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既是档案资源开发与建设研究与实践的延伸,也是数字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融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制定细致完善的档案文化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是新时期实现档案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过初步调研,目前国家和各级地方综合档案馆尚未针对该战略出台详细的实施办法,这给档案机构的文化数字化实践带来了一定阻碍。实现可持续的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开发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制定档案机构文化数字化实施方案的底层逻辑。因此,本研究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的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建设开发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国家文化数字化相关政策的文本分析,梳理政策文本中有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表述,并结合国家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确定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基本方向。并通过对当前国家档案文化资源、尤其是数字档案文化资源存、管、用现状进行调研,探索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行动指南,最终在此基础上构建一条基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具体来看,首先要利用政策文本分析工具,对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出台前后的各类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虽于2022年正式提出,但早在2020年党的五中全会就已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明确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因此,有必要对一些系列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寻找这些政策之间的共通之处,捕捉国家在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政策走向,并结合国家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梳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档案事业、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开发之间来看,首先要利用政策文本分析工具,对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出台前后的各类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虽于2022年正式提出,但早在2020年党的五中全会就已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明确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因此,有必要对一些系列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寻找这些政策之间的共通之处,捕捉国家在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政策走向,并结合国家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梳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档案事业、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开发之间的逻辑关系,探索该战略为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开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档案事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我国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发展趋向。
第二,调研我国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开发现状。调研主要围绕目前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的馆藏数量、档案数字化率、档案资源呈现方式等方面展开。同时,通过访谈形式了解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围绕国家数字化战略所制定的相关计划和方案,在扎根理念等方法的支持下对访谈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从而保障后续研究能够真正贴合我国档案文化数字化转型实际。目前,结合前期的部分调研结果,大致存在基层档案部门对于档案文化资源的认识相对模糊、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影响力还有一定提升空间、档案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水平参差等问题。
第三,梳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论基础与动力机制。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一条全球发展战略,其精要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也是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共识,文化资源的开发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保证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使文化资源得以永续利用,这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开发的重要前提之一。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正是源自于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通过引入文化生态学理论中的文化生态链视角,构建适合于数智时代需求的档案文化生态系统。文化生态学借用生态学研究人与文化及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类所处的 整个文化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生存智慧。在文化生态链视角下剖析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表征及其关联文化要素的内在结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一般文化生态学中,文化生态系统通常包括自然环境、社会主体和文化环境三个部分的互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对档案文化生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因此需要重点分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即公众对于数字文化服务和产品的主要诉求、文化资源生产与传播方式的变革、文化生态链的牵引、档案事业现代化转型的新动能等。
第四,提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文化新基建、文化大数据、文化数据资产化、文化体验场景化和文化数据安全作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五大支撑点。结合这五个支撑点初步提出五个行动指向,即面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档案文化数据库与服务平台、国家档案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档案文化数据成果的资产化转化手段、搭建虚拟化和智能化的档案文化体验场景、国家档案文化数据安全与国际交流。
第五,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作为本研究的核心部分,该方案是对以上所提到的四个方面的整合归纳,即通过对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档案、档案工作融入点的剖析,结合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开发实际,设计相对成熟且具有较强实施性的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方案主要从战略提出的五大支撑点展开,重点围绕档案文化数据平台建设、档案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型构建、档案文化数字场景设计与实施、档案文化资源资产化转化等展开。
综上来看,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既能够为档案实践部门深度领会战略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提供知识补给,也能为档案实践部门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智力支撑与可供践行的行动方案,有效提升档案机构快速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敏感性,进而加快档案文化资源建设、管理、开发、服务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