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植物激素乙烯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 来源专题: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技信息监测
  • 发布时间:2015-12-03
  • 2015年10月22日,国际著名刊物Cell以“EIN2-Directed 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of Ethylene Signaling in Arabidopsis”(拟南芥中EIN2蛋白在翻译水平调控乙烯信号转导)为题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红卫等人的研究文章,报道其在植物激素乙烯研究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论文链接:http://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15)01199-X)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号:91217305 、91017010)等项目的资助。   乙烯作为植物激素可调控从种子萌发到花与叶片的衰老、果实成熟,以及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抗逆等几乎所有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EIN2(ETHYLENE INSENSITIVE 2)是植物响应乙烯的核心正调因子

相关报告
  • 《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纠错领域取得突破性实验进展》

    • 来源专题:量子信息科技
    • 编译者:于杰平
    • 发布时间:2023-04-25
    • 2023年3月23日在俞大鹏院士的带领下,依托南方科技大学建设的深圳十大基础研究机构-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徐源等联合福州大学郑仕标教授、清华大学孙麓岩教授等团队,在基于超导量子线路系统的量子纠错领域取得突破性实验进展。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实时重复的量子纠错技术延长了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在国际上首次超越盈亏平衡点,展示了量子纠错优势。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代表了迈向实用化可扩展通用量子计算的关键一步,相关研究成果以“Beating the break-even point with a discrete-variable-encoded logical qubit”为题于3月23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Nature (2023)]。 联合研究团队利用微波简谐振子或玻色模式系统中的无穷维希尔伯特空间,实现量子信息的冗余编码与量子纠错。在超导量子线路系统中,基于玻色编码的量子纠错方案具有错误类型简单、错误探测方便、相干性能好、硬件更高效、反馈控制易实现等优点。本研究工作中,研究团队通过开发高相干性能的量子系统,设计和实现低错误率的错误症状探测方法,以及改进和优化量子纠错技术等实验手段,最终在玻色模式中实现了基于离散变量的二项式编码的逻辑量子比特,并通过实时重复的量子纠错过程,延长了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相关结果首次超过该系统中不纠错情况下的最好值,也就是突破了盈亏平衡点。这也是国际上首次通过主动的重复错误探测和纠错过程实现延长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超越盈亏平衡点,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科创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784-4
  • 《植物耐盐性研究的新突破》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徐倩
    • 发布时间:2017-11-27
    •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植物能源生物学卓越中心(the 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lant Energy Biology)研究人员与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医学院合作研究发现,植物也像动物一样,体内有一群叫做“水通道蛋白”的蛋白质,它不仅可以控制水分子进出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可以传输钠离子(盐)。这项发现有助于培育新的耐盐作物品种,并解决植物生物学中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盐最初是如何进入植物的。该研究成果在《植物细胞与环境》(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杂志上发表。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双管”水通道蛋白可能是帮助钠离子(盐的有毒成分)进出植物根茎的一种蛋白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现,盐水条件下,盐会通过细胞膜孔道进入植物根茎,但这些孔道的身份仍然是一个谜。 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与已知运输钠离子的孔道特性相似,这为改良植物应对高盐和低水条件带来了新的可能,也将帮助研究人员找到阻止盐进入植物的方法。对于植物育种者来说,选择具有水通道蛋白差异的品种指日可待。对于植物科学家来说,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其了解这些“双管”水通道蛋白的各种功能,了解它是如何使植物根部得以应对渗透休克和盐胁迫,如何使植物蕴蕾可以进行长距离水运输,以及如何让叶片能够控制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进入等。 (编译 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