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私享】东南大学临床研究证实:仅3个月,亚麻籽可显著减少肝脏脂肪,改善脂肪肝》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3-11
  • 亚麻籽,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富含α-亚麻酸(ALA)、木酚素和膳食纤维,被认为具有改善血脂、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健康益处。鉴于亚麻籽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已将其列为六大抗癌植物之一。 目前,对亚麻籽的研究主要基于其单一成分,尚不清楚完整的亚麻籽对脂肪肝的影响。 近日,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Food & Function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Flaxseed powder supplementation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的临床研究论文。 这项临床研究显示,仅补充3个月的亚麻籽粉,能够显著降低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改善肝功能、血脂代谢,并调节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的丰度,减少有害菌的丰度。研究强调了亚麻籽作为饮食干预在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潜力。 图:参考文献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为期12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50名NAFLD患者,按1:1随机分为亚麻籽组、对照组,亚麻籽组每天在午餐或晚餐前口服30克亚麻籽粉,分析了亚麻籽对肝脏脂肪、肝功能和糖脂代谢的影响,并分析了肠道菌群的变化。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c4MTA4MQ==&mid=2247569661&idx=3&sn=bcfd098f0a2c51368b246917933153f9&chksm=ed02001cb913fc653969737e0dcd2dcf1342c4c5a58b9c4e4f662544243371eefd1bbde52c5b#rd
相关报告
  • 《广州健康院在代谢性脂肪肝病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2-07
    •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尹雄研究员课题组在Life Science Alliance上发表了题为Hepatic DKK1 driven steatosis is CD36-dependent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阐明了高脂饮食诱导肝内DKK1升高进而促进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基础。 DKK1通过ERK-PPARγ轴上调CD36增加脂肪酸摄取,通过上调JNK信号加剧肝胰岛素拮抗,两者的叠加是DKK1驱动脂肪肝的关键事件。   随着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可逆性代谢性紊乱,有25%的NAFLD进行性发展为脂性肝炎,1.8-12%发展成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和肝功能失代偿性肝功能衰竭,后两者占有全球肝器官移植的首位;还有2.7-3.24%的肝纤维化最终发展成肝细胞肝癌;NAFLD进行性发展的并发症包括II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以NAFLD为起点的进行性疾病谱严重威胁人群的健康和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深入研究NAFLD进行性发展的病理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组通过对临床NAFLD活检肝组织的表达分析,发现DKK1的表达与NAFLD存在正相关性,进一步利用体内体外肝脂肪变性模型确定这一相关性。然后,通过腺相关病毒、慢病毒和CRISPR/Cas9技术构建肝特异DKK1过表达与敲除小鼠以及人、鼠肝细胞系,从正反两方面确证了DKK1与NAFLD发生发展之间的因果关联,抑制DKK1的表达可缓解NALFD的进程。   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深度挖掘DKK1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分子网络关联,发现DKK1能够显著影响脂肪酸摄取通路和胰岛素敏感性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然后通过检测体内体外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发现两个DKK1潜在靶基因CD36和JNK的表达与DKK1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即敲除DKK1导致CD36和JNK的下调,过表达DKK1导致两者的上调。进一步的机理分析揭示,DKK1调控CD36的转录依赖于ERK和PPARγ的信号传导,从而证明了DKK1通过ERK-PPARγ轴上调CD36的表达,以加剧肝细胞脂质堆积。另一方面,DKK1通过上调非经典Wnt通路下游的JNK信号通路加剧肝胰岛素抵抗,从而加剧肝脂肪变性。在NAFLD病理机制研究中,该发现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并且为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广州健康院博士研究生杨振为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李尹雄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项研究的合作单位为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该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的支持。  
  • 《地中海饮食、禁食还是 DASH 饮食?探索其在治疗肥胖性脂肪肝方面具有显著的代谢益处》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5-07-09
    • 想象一下这样一种状况:它影响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通常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发展,并且与常见的健康问题(如肥胖症和 2 型糖尿病)紧密相关。这就是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肝疾病,也被称为 MASLD,以前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其特征是肝脏内脂肪过度堆积,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肝脏病变,包括炎症、纤维化甚至肝癌。鉴于其日益增长的患病率以及与其他心血管代谢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MASLD 成为了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挑战。虽然药物治疗正在不断发展,但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仍然是 MASLD 管理的基石。我们最近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的系统综述深入探讨了各种饮食模式如何影响 MASLD 及其并存疾病,为实现更好的健康结果提供了有效的策略见解。MASLD 是一种由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共同驱动的复杂病症。其诊断依据是存在肝脂肪变性,并且至少伴有至少一种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例如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或 2 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会表现出一系列临床参数,包括体重指数(BMI)的改变、腰围增大、葡萄糖代谢受损(如空腹血糖升高和胰岛素抵抗)、不利的血脂状况以及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这些潜在的代谢紊乱凸显了综合管理方法的重要性,这些方法不仅要关注肝脏健康,还要关注整体代谢健康状况。我们的综述特别关注了 2019 年 1 月至 2024 年 9 月期间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这些试验针对的是患有 MASLD 的成年患者,无论是单独患病还是伴有肥胖、代谢综合征和 2 型糖尿病等其他病症。在我们研究的最有效的饮食模式中,地中海饮食(MED)脱颖而出。这种饮食模式源自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传统饮食习惯,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物、坚果、橄榄油,并强调适量摄入鱼类和禽肉,同时限制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其独特的成分富含营养物质且热量相对较低,有助于实现可持续的体重减轻,并能减少腹部脂肪堆积。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地中海饮食的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体重、体重指数和腰围。除了在人体测量指标方面的改善外,地中海饮食还对血糖代谢和炎症状态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改善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以及诸如高敏 C 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虽然还需要更多关于肝脏功能的数据,但早期迹象表明,基于地中海饮食的干预措施能够通过降低肝酶(如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和 MASLD 严重程度生物标志物来改善肝脏状况。间歇性禁食(IF)方法,特别是交替日禁食(ADF)和时间受限进食(TRF)(例如 16/8 方案),也显示出相当大的潜力。这些策略包括特定的进食时段后跟随一段时间的禁食。我们的研究表明,间歇性禁食(IF)能够有效改善诸如体重、体重指数(BMI)和体脂等人体测量指标,还能优化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减轻炎症(高敏 C 反应蛋白)。此外,时间限制进食(TRF),尤其是 16/8 方案,对 MASLD 患者的心血管代谢指标有更显著的影响,并有助于改善肝功能,表现为肝酶(AST 和 ALT)降低和肝脏硬度下降。间歇性禁食的益处归因于其在葡萄糖利用中的作用以及在禁食期间从葡萄糖到酮体的代谢转换,最终有助于减少肝脏组织中的脂肪堆积。除了 MED 和 IF 之外,其他饮食模式也具有额外的益处。例如,饮食疗法来控制高血压(DASH)饮食,通常用于血压管理,也被发现能够降低人体测量指标,并改善诸如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和甘油三酯等免疫代谢参数。乳蛋素食饮食(LOV-D)同样显示出在降低人体测量指标方面具有潜力,并通过降低肝酶和纤维化生物标志物来积极影响肝功能。这些饮食通过推广富含营养的食物并限制加工食品的摄入,有助于整体代谢健康,并能显著影响 MASLD 的治疗效果。我们的系统性综述清晰地表明,各种饮食干预措施在治疗 MASLD 及其常见并发症方面具有潜在作用。地中海饮食和间歇性禁食在改善人体测量指标、控制血糖水平以及减轻炎症方面表现尤为出色,还可能对肝脏功能产生有益影响,其他饮食方式如 DASH 饮食和乳蛋素食饮食也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尽管这些令人鼓舞的发现令人振奋,但仍需要进一步的长期研究来证实这些效果,并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