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或将深刻影响原油市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4-05
  • 近年来,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增长,2017年底已达约500万桶/日。而根据美国能源署和伍德麦肯兹等权威机构预测,美国页岩油产量未来仍将不断提升。

    页岩油产量增长已对世界原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增加了原油市场供给,导致了2014年来的本轮低油价,并改变了传统产油国的油气地缘格局;而在从未来中长期看,除了国际石油巨头的深度参与将继续推动页岩油产量的大幅增长外,其“溢出效应”也将带动美国以外其他国家页岩油产量的快速提高。

    对我国石油企业而言,须充分认识页岩油对全球原油市场的影响,既要在战术方面借鉴美国页岩油的开发经营,大力发展国内非常规油气资源;也要在战略层面重视技术进步对石油行业的冲击和改变,着眼长远、提前谋划,为未来的国内外生产经营以及转型发展早做准备。

    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改变世界原油供给格局

    近十年来,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大幅增长,从2011年前不足150万桶/日飙升至2017年底的500万桶/日左右。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发布数据,2018年8月,美国页岩油日均产量超过750万桶/日,占原油总产量约66%,并推动美国原油日均产量接近1134.6万桶/日,超过沙特和俄罗斯,成为当月全球原油产量最高的国家。伍德麦肯兹则预测,未来十年间,美国页岩油产量将达到1000-1100万桶/日,约占全球原油供给的10%。

    美国石油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的创新实践,是页岩油发展规模远超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

    在技术层面,为应对相对复杂的资源开发挑战以及2014年下半年后的国际油价下行风险,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在钻井、压裂、开发优化和油藏检测等技术领域均获得较好进展,大幅增加了页岩油的单井产量。

    在管理层面,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从供应链管理和开发过程管理等方面持续提升管理水平,页岩油“降本增效”的效果不断显现,同样有助于产量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增长。

    同时,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效率的提升为页岩油开发带来可观的回报。根据伍德麦肯兹测算,现阶段部分即将投产的页岩油开发项目在65美元/桶油价水平下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达45%,远高于部分尚未通过最终投资决定的陆上原油开发项目平均16%的内部收益率,也将推动全球石油企业积极参与美国页岩油开发活动。

    现阶段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增长已经对全球原油市场格局产生了较大冲击。

    一方面,随着页岩油产量水平的不断提升,美国页岩油与OPEC和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国在全球原油供给市场产生了“零和博弈”,迫使其将油气出口策略由“在相对较高的价格区间内通过稳定原油供给获取收益”转向“在相对较低的价格区间内通过加大原油供给获取收益”,使国际原油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并直接引发了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本轮低油价。

    尽管在OPEC和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国“协议减产”以及伊朗等中东地区地缘风险推动下,国际油价在2018年中出现较大增长,但从第四季度市场态势看,页岩油产量持续增长仍是主导国际油价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美国页岩油发展也对全球油气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随着页岩油支撑国内原油产量稳定增长,美国由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向能源独立逐渐迈进,对中东等传统油气进口地区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用于稳定上述地区的军事、经济投入相对减少;同时,对该区域伊朗等国家的态度更加强硬,于2018年中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自11月5日起制裁伊朗原油出口。美国上述对外战略的改变,势必增加中东等传统油气产区的地缘风险,客观上也使得全球原油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

    美国页岩油的“溢出效应”扩大全球资源规模

    在2014年下半年至今的本轮低油价期间,美国页岩油发展的溢出效应日渐凸显。

    首先,页岩油的成功经验带动了全球范围内常规油气田开发进一步向“降本增效”发展。尽管在全球石油工业的演进历程中,油气勘探开发由常规向非常规渐进是大的发展趋势,但美国“页岩革命”中的经验,同样对现阶段全球常规油的效益开发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即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够大幅提高项目原有资源的经济可采规模并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事实上,在页岩油开发中持续完善的水平井钻井、水力压裂等相关技术已在包括我国东部成熟油田在内的全球部分难动用油气藏的开发中尝试使用;而美国页岩油企业在应对油价风险中采取的管理优化措施,也对全球其它地区石油公司在常规油气作业中强化开发项目管理提供了有效参考。

    其次,从示范作用的角度看,美国页岩油产量的持续增长,促进部分资源国学习有关技术、引进领先企业,积极探索本国页岩油资源开发利用。

    其中,加拿大是除美国外页岩油商业勘探开发最成功的国家,页岩油资源和勘探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西加拿大沉积盆地。2018年以来在油价回暖的推动下,加拿大页岩油钻探再次活跃,壳牌、康菲和雪佛龙等国际石油公司已分别在该国杜维纳、蒙特尼和卡尔蒂姆等页岩区带开展作业。

    根据加拿大国家能源委员会预测,其页岩油产量有望在2020年之后较快增长,艾尔柏塔、萨斯喀彻温和曼尼托巴将是未来加拿大页岩油的主产区。

    阿根廷则是北美以外地区首个实现页岩油商业开发的国家,其页岩油资源位于中南部内乌肯盆地的瓦卡穆尔塔页岩区带。

    该区带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约为162亿桶,是全球第四大页岩油资源区,与美国伊格尔福特页岩区相似程度较高。目前,包括雪佛龙、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挪威国油和泛美能源在内的诸多国际石油公司已通过与阿根廷国家石油公司组建合资公司的方式,参与该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

    此外,墨西哥已在北部与美国接壤盆地获得页岩油发现,该国计划在2018年9月举行首轮陆上页岩区块招标。“页岩革命”示范作用或将大幅提高全球其它地区的页岩油产量。

    根据EIA预测,2040年全球页岩油产量将提升至1036万桶/日,加拿大和阿根廷页岩油合计产量将接近150万桶/日,俄罗斯、墨西哥、哥伦比亚和澳大利亚等国将合计贡献约180万桶/日产量;BP对全球页岩油发展的预期同样乐观,其认为总产量将会在2035年达到1000万桶/日,除美国外其它地区页岩油产量将达到约250万桶/日水平。

    国际石油巨头大举介入推动页岩油产业加速发展 从生产实践看,页岩油开发同样遵循大多数矿产采掘行业“小公司出技术、大公司上规模”的发展规律,在同一区域实施大规模的页岩油开发活动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能够有效提高资本利用率。

    因此,随着产量的持续增长,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挪威国油等部分国际石油巨头已开始介入美国及全球其它地区的页岩油产业,并将页岩油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而国际石油巨头对页岩油的认可与参与,客观上也表明了页岩油资源发展的巨大潜力以及对全球原油市场的重要影响。

    埃克森美孚在美国拥有最大的区块面积、最丰富的资源量以及最高的峰值产量,其在二叠盆地和巴肯、伊格尔福特、海耶斯维尔以及马塞勒斯等页岩区带都有页岩油气开发项目;雪佛龙公司则在资源条件最好的二叠盆地占据统治地位,其平均收益水平高于其他国际石油巨头非常规油气项目;BP公司于2018年7月以105亿美元收购必和必拓的美国页岩油资产后,其页岩油产量规模将大幅增长,页岩气产量也将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国际石油巨头中的翘楚;预计壳牌、雪佛龙等公司也将在二叠盆地等页岩油富集资源区开展规模较大的资产并购活动,而当前美国数量众多的中小型页岩油气开发企业,也为国际石油巨头开展相关资产整合提供了充足的备选投资标的。

    根据伍德麦肯兹估算,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挪威国油等国际石油巨头页岩油产量合计将从2018年的70万桶/日增长至2026年的220万桶/日,将占几家公司原油总产量的20%。

相关报告
  • 《美国急于干预原油市场 页岩油气产业处艰难时刻》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4-07
    •  3月3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双方同意就石油市场状况举行联合磋商,双方一致认为,当前的油价不符合双方的利益。美国急于干预原油市场,是因为当前美国页岩油气产业正处于最为艰难的时刻,可以说是命悬一线,为数众多负债累累的开采企业已经进入破产倒计时。  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回顾美国页岩油发展历程不难看出,页岩油气产业的本质决定了其高度依赖债务融资和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美国页岩油气开发热潮始于2008年,当年7月份石油价格高达每桶145美元。正是在这个巨大的泡沫刺激下,形形色色的投机者蜂拥而至,由此形成了页岩油气开发第一轮热潮,从2011年到2014年是美国页岩油气的繁荣期。   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也鼓动投资者加入页岩油气产业盛宴,对能源开发公司发行风险更高的债券趋之若鹜。摩根大通的分析显示,过去18年里,能源公司是华尔街最大的垃圾债券发行者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垃圾债券借款人。这场借贷狂潮也助推了2014年美国页岩油气产业繁荣,甚至还帮助众多开发公司躲过了沙特发起的价格战攻击。  好景不长,2016年1月20日,油价跌至每桶26.55美元的13年低点,当时造成208家北美生产商申请破产,涉及总计1217亿美元的债务。但在华尔街的支持下,危机中幸存下来的开发公司发行债券仍占垃圾债券市场10%以上。  不到一年时间,油价又回升了。2017年10月份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油(WTI)每桶价格达到76.58美元,由此开启美国又一轮页岩油气开发热潮。2018年11月份,大量美国石油充斥市场,库存升至4.32亿桶的5个月高位。由于供应过剩,油价开始走下坡路。由此可见,页岩油气产业短短数年间高速发展,几经沉浮,世界大宗商品市场交易价格变化决定着页岩油气产业的繁荣与萧条。  目前又是一个轮回。穆迪公司数据显示,北美石油勘探和生产公司有860亿美元的债务将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到期,管道公司还有1230亿美元债务将在同一时间点到期。据路透社报道,切萨皮克能源公司有1.92亿美元债券将于今年8月份到期,该公司负债高达90亿美元,现金链几乎断裂。数以百计的小企业日子更难过,预计320亿美元的债务即将到期,这些投机性投资多半要打水漂。  现在,页岩油气开发商一边祈祷价格战赶快结束,一边要求美国政府出手搭救。但是,政府增加石油储备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美国页岩油气行业估计要忍受暂时的崩溃。也许唯一的希望在于等待疫情结束,等待世界经济复苏。假以时日,美国页岩油气生产商或许将再次回归。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页岩技术革命改变了世界能源格局。一个巨大的产油区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以惊人的能力迅速应对价格变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缩减成本,打破了传统油气行业的盈利模式。美国供应增加不仅仅打破了石油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页岩气对天然气行业的影响更大。如今,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已经为全球价格设置了一个有效的上限。此外,在世界各地,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当然,这种改变不会一蹴而就,石油和天然气的末日不会马上来临。尽管如此,碳氢化合物作为一个利润丰厚产业的终结依然可期。
  • 《两份文件将深刻影响煤电市场供需格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27
    • 发改委近日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及《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比较往年内容,应关注下图重点: 1.密切关注疫情对产业的长尾影响 往年6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会发布《关于本年度能源迎峰度夏工作的通知》,而今年的同时间,我们等来了《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寓意非常深刻。 参考全国各省月度电量交易成交结果,受疫情影响我国2-5月用电量明显下降,虽然上半年,我国能源体系“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情形的冲击和考验”,但依然需要“为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 《指导意见》在头部和尾部,分别对此划重点——要“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对全球能源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影响,加强供需形势的密切跟踪研判。” 2.煤炭上下游持续调整 两份文件都提到:煤炭行业“上大压小、增优汰劣。” 《通知》更多的是强调对与行业企业的处置问题,主要是聚焦于僵尸企业的资产处置和企业人员的安置等方面问题。通过推动钢铁、煤炭、电力企业兼并重组和上下游融合发展的措施来推动行业内过剩产能的退出,以此将会直接减少行业内的供给。 《指导意见》则从能源的供需方面角度共提出五方面、二十一条内容,除了有“2020年再退出一批煤炭落后产能,煤矿数量控制在5000处以内”明确要求以外,也强调“主要产煤地区要科学规划煤炭和煤电、煤化工等下游产业发展”。 参考煤电一省一企,西北现货凉了么?解读。 3. 上游——加强煤炭储备、发电支持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电网加强跨省通道资源配置 下游——电气化改造、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化政策拉大电力峰谷价差 监管——强化监管预警、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 参考指导意见部分内容: “持续增强煤炭储备能力,在推动2019年新增储备能力任务落实的同时,引导再新增3000万吨左右的储煤能力。 “加快放开发用电计划,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政策,拉大电力峰谷价差,逐步形成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电力市场格局。” “持续构建多元化电力生产格局,稳妥推进煤电建设,支持清洁能源发电大力发展,加快推动风电、光伏发电补贴退坡,推动建成一批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安全发展先进核电,开展煤电风光储一体化试点。2020年,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4亿千瓦左右,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达到2.4亿千瓦左右。” “大力推进码头岸电设施、船舶受电设施建设改造,鼓励对使用岸电的船舶实施优先靠泊优先通行等措施,着力提升岸电使用率,推进港口绿色发展。” “进一步优化西电东送通道对资源配置的能力,协调均衡发展区域内各级电网。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智能电网高标准建设。发展新型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和管理电力行业海量数据,打牢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络安全的基础。” 关于坚持法制化,请参考《能源法》系列解读之三:确立能源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4.电力调峰亟需升级——形成市场化、需求侧参与 往年夏季发布的《迎峰度夏通知》也提“ 完善电力调峰机制”,如去年“充分发挥电能服务商、负荷集成商、售电公司等市场主体资源整合优势,引导和激励电力用户挖掘调峰资源,参与系统调峰”;而2020年《指导意见》在“着力增强能源储备能力” 和“ 加强能源需求管理”两个板块,详尽了“调峰”领域细节部署: ——加快推进电力调峰等辅助服务市场化 ——探索推动用户侧承担辅助服务费用的相关机制,提高调峰积极性 ——根据供需情况科学编制有序用电方案,年本地区可调用电负荷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20%(比2019年高5%。) ——推动储能技术应用(鼓励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应用) 从电力市场自媒体角度观察,经历2019-2020年的电力现货试结算后,全行业越发认识到,辅助服务市场化的推进,对于火电企业公平转型,以及新能源企业断补贴后参与市场,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从用户侧角度来说,增加负荷的灵活响应能力,能够在未来的分时电价环境中起到避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