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 科学家们发现结核病的新发病特征》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8-11
  • 近日,荷兰研究人员的一个跨学科团队发现,结核病患者体内存在特定代谢产物水平的下降现象,而且这一现象在所有人类和动物物种中都是普遍存在的。该发现提供了新的机会来诊断以及预测结核病。

    莱顿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教授Herman Spaink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在人类和动物模型中研究了结核杆菌感染后产生的代谢产物(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研究人员观察到,在所有研究过的结核病生物中,十种代谢物明显减少。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每年,全球有1000万人得此病,其中有16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尽管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用抗生素治疗结核病,但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科学家发现越来越多的细菌对多种类型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突变体。甚至有一些突变体已经对我们所知道的所有抗生素具有抗性。

    “结核病是一种使人衰弱的疾病,其特征是诸如肌肉等组织的破坏。因此实际上是对身体的消耗。通常,这甚至是导致这种疾病死亡的原因。”

    理想情况下,可能通过药物来治愈结核病引发的消瘦症状。但实际情况下由于我们缺乏对其发病机制的认知,因此没有合适的治疗方法。Spaink说:“我们想知道某些代谢产物的减少是结核病的一般症状,还是与结核病常见地区人们的营养状况有关。然后我们检查了莱顿大学医学中心(LUMC)的血液样本,发现结核病患者体内的十种代谢产物明显减少。然后我们将相同的方法应用于其他动物模型,包括斑马鱼的幼虫中进行了重复试验。令我们惊讶的是,就像人类一样,细菌感染上述生物后出现了完全相同的代谢产物减少现象。”

    结果表明,该疾病在哺乳动物和鱼中具有相同的致病特征。 “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可以在斑马鱼幼虫中广泛研究该疾病,并且这些结果可以转化为人类。例如,我们想找出哪些基因起作用。如果我们知道它是如何起作用的,我们可以开发药物来对抗这种疾病。” Spaink说。

  • 原文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scientists-strong-evidence-syndrome.html;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68443-y;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77011.html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发现艾滋病免疫发病新机理》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1-11-08
    • 艾滋病致死率极高,社会危害大,其预防和治疗近年来也一直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据英国媒体9月19日报道,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新思路,能有效地防止艾滋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这项最新发现刊登在9月19日出版的《血液》杂志上,是美欧多所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当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人体会马上采取防御措施。 但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毒会诱使人体采取过于强烈的反应,最终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受损,并削弱人体的适应性免疫功能。用主管这个项目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阿德里亚诺·博阿索的话说,这就像是“开车时候挂一档的时间太久,发动机就会烧掉”一样。 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夺走被感染细胞的细胞膜,依靠细胞膜中的胆固醇保持流动性,并触发感染者体内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同时释放干扰素。 干扰素能激活人体内一系列免疫反应。这些免疫反应短时间内并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但时间长了就会损坏人体免疫系统。 基于艾滋病毒的这一工作原理,研究人员将其细胞膜内的胆固醇清除,使人体适应免疫功能得以正常运行,从而加强了人体的免疫能力。 博阿索教授认为,这就好比把艾滋病毒变成一支“旌旗招展却手无寸铁的部队,这样其他军队就很容易发现并消灭它”。目前,博阿索的团队正在研究应用这一原理开发新型艾滋病疫苗的可行性。 艾滋病传播方式多样,因此防控十分困难。每年全球都会有180万人死于艾滋病。仅2009年一年就有约260万人感染艾滋病,还有333万人是艾滋病毒携带者。 包括企业、政府和民间组织在内的各方都在积极寻找攻克艾滋病毒的良方,但至今进展仍然十分有限。 2009年一项在泰国进行的研究中,艾滋病疫苗的疗效首次得到证实,但有效率只达到3成。 今年5月份,一个美国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利用艾滋病毒的一种变体帮助一只感染艾滋病毒的猴子成功控制病情长达一年之久,并希望以此开发出切实有效的人用艾滋病疫苗。
  • 《科学家开发新的结核病治疗药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9-14
    • 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第一种成功治疗动物肺结核的非抗生素药物。 该团队希望经过10年艰苦研究后开发的化合物将在三到四年内在人体上进行试验。 该药物通过靶向结核分枝杆菌的防御而不是细菌本身 - 也可以消除其日益普遍的抗生素抗性菌株。 由医学研究委员会资助的研究今天发表在“药物化学杂志”上。 虽然结核病疫苗是在100年前开发出来的,但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被认为感染了传染病。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70万人死于虫子,2018年有730万人被诊断和治疗,高于2016年的630万人。 它在非洲,印度和中国最为常见,但随着英国的崛起,伦敦经常被描述为欧洲的结核病首都。 患者被迫在6至8个月内服用强效抗生素混合物,经常会产生令人不快的副作用,并有20%的风险会使疾病复发。 但现在,曼彻斯特大学队的发现已被证实在美国罗格斯大学的豚鼠中有效。 用该化合物治疗患有急性和慢性结核感染的动物,该化合物是在研究了许多被认为具有相似性质的其他衍生物和化合物后发现的。 Lydia Tabernero教授是项目负责人。她说:“动物研究显示我们的化合物不会直接杀死细菌,导致细菌负荷显着减少,这一事实非常显着。 “60多年来,医生唯一可以用来对抗结核病的武器就是抗生素。但抗药性正成为一个越来越令人担忧的问题,长期治疗对患者来说既困难又痛苦。 “目前的治疗方法并不能保证疾病得以消除:抗生素不能清除感染,并且感染耐药细菌的风险非常高。 “但是,通过禁用这种秘密细菌的防御,我们很高兴找到一种方法来增强身体免疫系统完成其工作的机会,从而消除病原体。” 结核分枝杆菌分泌称为毒力因子的分子 - 细胞的秘密武器 - 阻止对感染的免疫反应,使其难以治疗。 研究小组确定了一种名为MptpB的毒力因子作为合适的靶标,当它被阻断时,白细胞可以更有效的方式杀死结核分枝杆菌 Tabernero教授补充说:“关于MptpB的好处在于人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 所以阻止它的化合物对人体细胞没有毒性。 “由于细菌没有直接受到威胁,因此不太可能对这种新药产生耐药性,这将是目前抗生素的一个主要优势,因为细菌已经变得耐药。 “结核病是一种非常难以治疗的疾病,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项重大突破。 “我们研究的下一阶段是进一步优化化合物,但我们希望临床试验可以长达四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