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联合实验室”项目验收会成功召开》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5-19
  •       2023年5月9日,“粤港澳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联合实验室”项目验收会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验收。
      “粤港澳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联合实验室”于2019年12月正式批准运行,是广东省首批建设的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之一,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联合实验室重点围绕大湾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河口与海岸带新污染物风险、城市群环境与健康、土壤复合污染控制与修复、农村垃圾与污水处置等相关领域开展理论与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合作奖1项,申请/授权专利36项,制定技术标准6项,发表论文168篇、专著2本,引育省级以上人才11人,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

  • 原文来源:http://www.gig.ac.cn/xwdt/zhxw/202305/t20230518_6758677.html
相关报告
  • 《粤港澳脑病中医药科创大会召开,助力脑病相关中药研发、转化》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10-10
    • 9月28日,由广州粤港澳脑病中医药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广州市脑病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促进会与暨南大学联合主办,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及中医药调控脑-外周稳态与大健康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承办,中国生理学会中医药与脑稳态调控专委会、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协办的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脑病中医药科创与产学研大会暨广州市脑病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促进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 暨南大学苏国辉院士,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叶文才教授,广州市科学协会党组织成员、副主席曾雪玲,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敏教授,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党委书记金学刚,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澳门大学路嘉宏教授,暨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李雪教授,广州先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琳,香港理工大学邱淑瑜教授,中山大学皮荣标教授,中国科学院纳米研究所黄飞龙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贾艳滨教授,广州市脑病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以及会员,各相关单位专家、学者共70余人出席。暨南大学中医学院脑病个性化防治跨学科研究所所长陈刚教授主持开幕式。 曾雪玲女士致辞。广州市脑病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促进会的成立,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她对促进会提出“四个作为”的工作建议:一是主动担当政治责任,在把握学会建设发展方向上“有作为”;二是忠实履行使命职责,在服务广州市脑病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事业上“有作为”;三是牢记性质宗旨,在提高服务会员水平上“有作为”;四是突出公益属性,在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上“有作为”。 金学刚书记致辞。他代表暨南大学中医学院欢迎出席大会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并感谢他们对学院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他表示,广州市脑病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促进会是我院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高校、企业、医疗等机构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希望促进会积极搭建中医药与脑病研究深度融合的科创与产学研平台。他指出,大会的召开对助力推动粤港澳三地中医药科创与产学研,服务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是侨校中医药学科服务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体现。 陈琳总经理致辞。她表示,促进会的成立将加速成果转化、推动脑病中医药创新圈的建设和发展。未来,希望高校、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深度对接,以产业方需求,进一步搭建科技创新联合体,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陈刚教授当选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他表示,广州市脑病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促进会的成立,旨在推动脑病中医药产学研融合发展。未来,促进会将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聚集各方贤俊才智力量,强化产学研合作,构建技术创新链,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中医药防治脑病科创与产学研的繁荣,以及“健康中国”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开幕式结束后举办学术论坛,苏国辉、叶文才、陈刚、李敏等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就中医药防治脑病的研究进展作了学术报告。
  • 《第二届国际面源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研讨会在武汉顺利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9-25
    • 9月20日至23日,由国际生物过程学会(IBA)、中国土壤学会、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共同承办,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三峡大学、湖北省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科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共同协办的“第二届国际面源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共有来自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瑞典、印度、泰国、越南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吴辰熙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沈仁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殷战研究员,欧洲科学院院士Ashok Pandey(Eldon R. Rene代)分别致开幕辞。 此次会议以“防控新兴面源污染,构建绿色发展之路”为主题,旨在为广大面源污染防控与水生态保护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构建一个互通有无的高端交流平台,以促进“土”、“水”、“生态”研究者优势互补并解决面源污染问题,保护水环境。会议设置了面源污染防控与水环境保护的基本问题、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农田面源污染的减排与阻断、面源污水及径流的处理与回用、面源污染中新兴污染物的风险及控制、农业废弃物处理、环境生物技术及其在土水修复中的应用、受污染地表水体修复以及生态修复与服务等9个会议主题。Pedro J.J. Alvarez、Thomas Curits、Xiangdong Li、Dionysios D. Dionysiou、Huu Hao Ngo、朱波、施卫明等7位专家作了大会主旨报告。此外,此次研讨会还包括30个邀请报告,55个口头报告,296篇论文摘要以及193份墙报展示。会议从研究生报告中评选出4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以及10个优秀海报奖。 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面源污染技术、理论基础、实际应用及其推广进行了深入讨论,为面源污染防控和水环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 此次研讨会还邀请了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的Piet Lens教授与Raj Eldon Rene副教授、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主编Dionysios D. Dionysiou教授以及查尔斯特大学的Philip Kerr博士为参会青年代表进行免费英语写作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