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脑病中医药科创大会召开,助力脑病相关中药研发、转化》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 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10-10
  • 9月28日,由广州粤港澳脑病中医药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广州市脑病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促进会与暨南大学联合主办,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及中医药调控脑-外周稳态与大健康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承办,中国生理学会中医药与脑稳态调控专委会、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协办的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脑病中医药科创与产学研大会暨广州市脑病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促进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

    暨南大学苏国辉院士,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叶文才教授,广州市科学协会党组织成员、副主席曾雪玲,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敏教授,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党委书记金学刚,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澳门大学路嘉宏教授,暨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李雪教授,广州先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琳,香港理工大学邱淑瑜教授,中山大学皮荣标教授,中国科学院纳米研究所黄飞龙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贾艳滨教授,广州市脑病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以及会员,各相关单位专家、学者共70余人出席。暨南大学中医学院脑病个性化防治跨学科研究所所长陈刚教授主持开幕式。

    曾雪玲女士致辞。广州市脑病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促进会的成立,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她对促进会提出“四个作为”的工作建议:一是主动担当政治责任,在把握学会建设发展方向上“有作为”;二是忠实履行使命职责,在服务广州市脑病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事业上“有作为”;三是牢记性质宗旨,在提高服务会员水平上“有作为”;四是突出公益属性,在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上“有作为”。

    金学刚书记致辞。他代表暨南大学中医学院欢迎出席大会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并感谢他们对学院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他表示,广州市脑病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促进会是我院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高校、企业、医疗等机构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希望促进会积极搭建中医药与脑病研究深度融合的科创与产学研平台。他指出,大会的召开对助力推动粤港澳三地中医药科创与产学研,服务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是侨校中医药学科服务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体现。

    陈琳总经理致辞。她表示,促进会的成立将加速成果转化、推动脑病中医药创新圈的建设和发展。未来,希望高校、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深度对接,以产业方需求,进一步搭建科技创新联合体,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陈刚教授当选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他表示,广州市脑病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促进会的成立,旨在推动脑病中医药产学研融合发展。未来,促进会将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聚集各方贤俊才智力量,强化产学研合作,构建技术创新链,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中医药防治脑病科创与产学研的繁荣,以及“健康中国”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开幕式结束后举办学术论坛,苏国辉、叶文才、陈刚、李敏等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就中医药防治脑病的研究进展作了学术报告。

  • 原文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409787117443056&wfr=spider&for=pc
相关报告
  • 《中部六省共话中医药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07-13
    • 红网时刻新闻7月13日讯(记者 李香枝)近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召开“中部崛起·中医药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座谈会”。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主力齐聚星城长沙,共同探讨“中医药力量”如何助推中部崛起。 中医药应当积极融入中部崛起进程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如何加快形成中医药产业的新质生产力,进而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中部崛起贡献中医药力量?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葛金文带着这些问题,逐一调研了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份的中医药研究院(科学院)。调研发现,各省中医药事业虽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距离形成地域特色鲜明、以创新为核心、以质优为关键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本次座谈会上,各省纷纷表示,中医药应当积极融入中部崛起进程,中部六省的中医药研究院(科学院)应拧成一股绳,整合中医药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促进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进而提升中医药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中医药力量”如何助推中部崛起 中部六省地域相连、人缘相亲,在中医药文化底蕴、中药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山西有广誉远,安徽有新安医学,湖北有“药圣”李时珍,河南有仲景故里,江西有旴江医学,湖南有马王堆医学,这些都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独具特色。同时,安徽的亳州、江西的樟树、河南的禹州、湖北的蕲州、湖南的廉桥,都拥有历史上著名的中药材贸易市场。作为各个省份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坚力量,如何将丰富的资源优势、独特的中医药文化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应积极践行国家中医药相关战略部署,通过建立中部六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在联合研发、产业化合作、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深化合作,合力破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推动中部六省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葛金文在座谈会上表示。 探索建立中部六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合作机制 “中部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湖北蕲州药材市场为全国四大药材市场之一,中部地区合作可发挥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优势,用好用足用透政策开展多方合作。”“中部六省的合作可从中医药科技创新、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链、重大疾病救治、老年病防治等方向开展,让中医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为广大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建议虚实结合,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部六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的提出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可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推动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和交流。”座谈会上,各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主力一致认为,中部六省中医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医药资源丰富,抱团发展中医药事业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对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也将有全局性意义。“ 中部六省的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各省应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根据中央政策在推动项目建议、争取中医药专项(四大慢病等)、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系、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学科建设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加强优势互补,将临床、科研资源、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为中部崛起贡献中医药力量。”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杨洪军对中部六省的中医药合作寄予厚望。
  • 《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湾区研讨会在珠海举办》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信息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9-05-28
    • 日前,以“创新·融合·发展·共享”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湾区研讨会在珠海举行。来自粤港澳三地有关政府部门、中医药领域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近100人汇聚一堂,就中医药发展如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健康需求,积极建言献策。与会专家建议,要加大优质中医药产品和服务供给,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此次活动由广东省中医药局、珠海市委市政府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支持,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香港注册中医药学会、国际中医药学会(澳门)协办,天大馆(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研讨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峰等分别在研讨会上作主旨演讲。   与会嘉宾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华夏文明的宝库钥匙,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持续推进,中医药事业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会上通过了粤港澳三地“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湾区’倡议”,呼吁粤港澳中医药界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加大优质中医药产品和服务供给,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共同致力于将大湾区建成一个世界级、高水平的中医药健康湾区。   此外,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天大馆首家旗舰馆的开业仪式。天大馆是天大集团和天大中医药有限公司为粤港澳三地居民打造的新型中医馆。根据计划,天大馆将陆续在香港、澳门开设。   香港中联办副主任杨健、澳门中联办副主任姚坚、国医大师周岱翰等出席会议。(全媒体记者/黄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