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 智食科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加工与工程技术团队在探究体外消化对咖啡果皮膳食纤维结合多酚的组成和功能性质的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4-12-23
  •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加工与工程技术团队在食品领域国际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Q1,IF=7.0)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composition and bioactivity of bound polyphenols from coffee dietary fiber during in vitro simulating diges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为第一单位,香饮所于鑫欣助理研究员和宁夏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邵芳芳为第一作者,董文江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成果表明:咖啡果皮是咖啡湿法加工的主要副产物,通常被直接丢弃或作为动物饲料使用,导致现有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但是咖啡果皮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由于富含结合多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且生物利用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消化过程中的释放情况。然而,体外模拟消化对CPSDF的组成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尚不明晰。因此,本研究采用UPLC-MS/MS结合广靶代谢组学研究了CPSDF在体外消化过程中结合多酚及其代谢物的组成、体外消化对结合多酚抗氧化能力、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消化后的CPSDF结构变得松散和多孔,利于结合多酚的释放。UPLC-MS/MS共鉴定出550种代谢物,其中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是消化产物中主要差异表达代谢物(占82.18%)。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在消化的各阶段均差异显著,特别是隐绿原酸、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醛酸和绿原酸的含量在消化后显著增加。CPSDF结合多酚经消化后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经胃部消化后,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与阿卡波糖相似,具备辅助改善2型糖尿病的潜力。本研究结果为促进咖啡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和营养健康食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ODAzMjY1OQ==&mid=2247590238&idx=1&sn=c01777033e7db3fbab396a20a329d633&scene=0
相关报告
  • 《【食品加 智食科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所专家在1-MCP调控梨贮藏期果皮油腻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3-19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果品采后病害课题组在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采后生物学与技术(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IF6.4)上发表了题为“1-Methylcyclopropene alleviates peel greasiness and regulates wax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in ‘Yuluxiang’ pears during storage”的研究论文,解析了1-MCP通过抑制果皮脂质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基因植物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编码基因( PyLACS9 )和脂肪酸去饱和酶编码基因( PyFAD2 )表达,调节玉露香梨贮藏期果皮蜡质组分进而抑制果皮油腻化的机制。 成果介绍 果皮油腻化是果实采后衰老的一种表现,在库尔勒香、玉露香、红香酥等多个主栽梨品种上均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果实商品价值。经前期研究发现,1-MCP可通过抑制梨果皮中蜡质组分的积累进而抑制油腻化(发表在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农业科学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IF 4.6))。然而,关于1-MCP如何调控果皮中蜡质组分积累,哪些关键蜡质组分导致果皮油腻化,哪些关键基因参与了调控过程,仍需进一步研究。为此,科研人员观察了对照组和1-MCP处理组果实在低温转移到室温后外观形态和微观结构变化,发现了1-MCP显著缓解了玉露香梨果皮油腻化。随后利用气-质联用技术,比较分析了对照组和1-MCP处理组果皮蜡质组分差异,明确了1-MCP抑制了果皮中α-法尼烯、1-二十六碳烯、1-二十四碳烯、(E)-β-金合欢烯等烯烃类组分积累。 科研人员从已获得的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果皮脂质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植物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编码基因( PyLACS9 )和脂肪酸去饱和酶编码基因( PyFAD2 )在玉露香梨冷藏后货架期对照组和1-MCP处理组间差异表达,RT-qPCR也验证了1-MCP可显著抑制 PyLACS9 和 PyFAD2 的上调表达,生理学结果显示1-MCP同样抑制了 PyLACS9 编码的LACS酶活性。因此,进一步明确了1-MCP通过抑制 PyLACS9 和 PyFAD2 的上调表达,抑制了果皮中促进油腻化的蜡组分积累,进而延缓油腻化发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物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创新团队研发使用改性大米粉和车前子纤维制备优质高抗性米粉技术》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4-07-09
    • 2024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物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创新团队使用改性大米粉和车前子纤维制备高抗性米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JCR一区,IF=8.2)。加工所2021级硕士研究生龚雪为论文第一作者,王凤忠研究员和佟立涛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项目(2022TSYCCX0063)和益海嘉里金龙鱼创新基金的资助。 米粉因口感爽滑、营养美味等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其快消化淀粉(RDS)含量较高,传统鲜湿米粉被归类为高升糖指数食品(GI值>70),肥胖人群和Ⅱ型糖尿病患者不宜长期食用。提升大米粉(RF)中抗性淀粉(RS)含量并将其作为米粉主要加工原料是降低米粉淀粉消化率的有效策略。现有研究表明,使用高RS含量RF制备的米粉淀粉消化率显著下降,但断条率高、口感差,食用品质不佳。车前子纤维被认为是改善淀粉基食品质量的重要天然功能多糖,车前子壳粉(PHP)富含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车前子粉(PP)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较高,且天然PHP和PP相较于从中提取出的多糖而言粘度更高。本研究旨在以高RS含量RF为主要原料制备米粉以降低食品GI值,同时通过添加天然PHP和PP改善高RS含量米粉食用品质,以期制备食用体验和功能特性协调统一的高RS米粉。 结果表明,仅使用高RS含量RF制备的米粉食用品质较差,PHP可以更好地改善高RS米粉的蒸煮特性和质构品质,PP可以进一步降低米粉中的RDS含量和淀粉消化率。研究发现,5PHP-RN(eGI=66.74)和5PHP-2PP-RN(eGI=65.77)均可划归为中GI食品;米粉加工原料中车前子(壳)粉的加入对米粉的风味产生无显著影响。 该研究为改善高RS含量米粉的食用品质提供重要思路方法,为肥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健康主食选择方案。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4.13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