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靶向蛋白CypA的药物有望治疗包括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在内的一系列痘病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8-11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皮尔布赖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研究痘病毒如何逃避人体细胞的自然防御功能时,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可能比目前的治疗方法更持久。在此之前,他们发现痘病毒如何劫持一种细胞蛋白来逃避宿主细胞的防御,从而有效地复制和传播。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8月9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RIM5α restricts poxviruses and is antagonized by CypA and the viral protein C6”。

    现有的免疫抑制药物或治疗其他病毒感染的药物都是针对这种细胞蛋白的。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发现这些药物也能限制痘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在这种治疗方法中,这些药物不直接靶向痘病毒,这意味着这类病毒将更难以进化出耐药性。由于这种劫持机制在许多痘病毒中都是相同的,因此这些药物将能有效治疗一系列疾病,如猴痘(由一种称为猴痘病毒的痘病毒导致)和天花(由一种称为天花病毒的痘病毒引起)。

    尽管天花作为一种疾病已于 1979 年被根除,但导致天花的天花病毒仍被保存在两个高度安全的实验室中,一个在美国,另一个在俄罗斯。由于天花病毒有可能被用于生物恐怖主义,一种名为特考韦瑞(tecovirimat)的药物获得了治疗天花的许可。

    猴痘(由猴痘病毒引起)目前仍在流行,尽管在英国的感染人数已经下降,但它仍然存在,尤其是在英国伦敦市和许多其他国家。去年,特考韦瑞已被用于治疗严重的猴痘病例,但这导致了多种猴痘病毒耐药毒株的出现。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剑桥大学病理学系、牛津大学邓恩病理学学院和皮尔布赖特研究所的Geoffrey L. Smith教授说,“我们发现的药物可能比目前治疗猴痘的方法更持久---我们希望这些药物对包括导致天花病毒的痘病毒在内的一系列其他痘病毒也有效。”

    痘病毒一旦感染宿主细胞,就必须抵御限制病毒复制和传播的细胞蛋白的攻击。这些作者发现,一种名为 TRIM5α 的特定细胞蛋白能限制病毒的生长,而另一种名为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 CypA)的细胞蛋白则能阻止 TRIM5α做到这一点。现有的药物靶向CypA,从而使痘病毒对 TRIM5α 更加敏感。

    Smith说,“目前有多种靶向CypA的药物,由于其中许多药物已经通过了临床试验,因此我们不是从零开始,而是重新利用现有药物,这要快得多。”

    许多其他痘病毒也会影响动物,例如,全球大流行的“牛结节疹(lumpy skin disease)”目前正在影响牛,而且可能致命。

    Smith补充说,“我们的结果完全出乎意料。我们之所以开始这项研究,是因为我们有兴趣了解痘病毒如何逃避宿主防御的基础科学,我们完全没有想到这可能会带来治疗猴痘病毒和其他痘病毒的药物。”

    英国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BBSRC)临时执行主席Guy Poppy教授说,“这个国家猴痘研究联盟的成立是出于英国应对由猴痘病毒引起的新疾病威胁的迫切需要。至关重要的是,公共资助者和政策制定者能够灵活协调地采取行动,支持迅速的科学应对措施。”

    这一发现背后的科学

    该项目始于一个简单的观察结果,即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感染会导致人体细胞中 TRIM5α 水平下降。为了找出原因,这些作者设计了缺乏TRIM5α的人类细胞,结果发现这种病毒在这些细胞中复制和传播得更好。这表明TRIM5α具有抗病毒活性。

    接下来,他们确定了 TRIM5α靶向的痘苗病毒蛋白。他们还发现这种病毒对TRIM5a的攻击有两种防御措施:首先,它利用另一种细胞蛋白---CypA---来阻断TRIM5α的抗病毒活性;其次,它制造一种病毒蛋白---C6---来诱导TRIM5α的破坏。

    现有的药物靶向CypA。当这些作者针对包括猴痘病毒在内的一系列痘病毒测试了一系列靶向CypA的药物,结果发现它们在所有情况下都有抗病毒作用。这些药物的作用原理是使痘病毒对TRIM5α更加敏感。

    参考资料:

    Yiqi Zhao et al. TRIM5α restricts poxviruses and is antagonized by CypA and the viral protein C6. Nature, 2023, doi:10.1038/s41586-023-06401-0.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f6c6e8596937.html
相关报告
  • 《JAMA:新研究表明抗病毒药物特考韦瑞有望用于治疗猴痘病毒感染》

    • 来源专题:国家病毒资源库信息情报服务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3-06-20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抗病毒药物特考韦瑞(tecovirimat, TPOXX)似乎对治疗猴痘症状和皮肤损伤是安全和有效的。该研究是评估和报告用这种抗病毒药物治疗猴痘患者结果的最早研究之一。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8月22日在线发表在JAMA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mpassionate Use of Tecovirimat for the Treatment of Monkeypox Infection”。 特考韦瑞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天花的抗病毒药物。它通过抑制参与包膜病毒释放的蛋白的工作来限制病毒在体内的传播。近期,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允许医生在同情性使用的基础上开出特考韦瑞,以治疗成人和儿童遭受的包括猴痘病毒在内的正痘病毒感染。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介绍了对25名接受特考韦瑞治疗的猴痘患者的见解。论文通讯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传染病专家Angel Desai说,“我们拥有非常有限的关于使用特考韦瑞治疗猴痘病毒感染的临床数据。关于该疾病的自然进展以及特考韦瑞和其他抗病毒药物可能对它产生的影响,还有很多需要了解。” 利用特考韦瑞治疗猴痘 最近全球爆发的猴痘疫情,截至2022年8月22日,已导致超过45500例病例。虽然症状通常在2~4周内自行缓解,但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13%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这项新研究纳入2022年6月3日至8月13日期间,主要通过萨克拉门托县公共卫生局转诊到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的患者。 身体多个部位或敏感区域(如面部或生殖器区域)有皮肤损伤的患者接受口服特考韦瑞治疗。这种药物治疗以体重为基础,每8或12小时给送一次,并在高脂肪饮食后30分钟内服用。 这些作者在第一次亲自评估特考韦瑞治疗时收集临床数据,并在治疗开始后第7天和第21天通过当面或电话采访收集临床数据。总共有25名确诊为猴痘病毒感染的患者完成了一个疗程的特考韦瑞治疗。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7至76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0岁)。9名患者感染了HIV病毒。只有一名患者接种过天花疫苗(25年多前接种),另外四名患者在症状开始后接种了一剂JYNNEOS疫苗。 猴痘患者的症状 这项新研究发现,92%的猴痘患者在其生殖器或肛门部位有病变。虽然所有患者都有疼痛的病变,但大约一半的患者全身的病变少于10个。平均而言,这些患者在开始接受这种抗病毒药物治疗前有12天的症状或病变。发烧是最常见的症状(76%的患者),其次是疲劳(32%)、喉咙痛(20%)和发冷(20%)。其他症状包括背痛(12%)、肌肉疼痛(8%)、恶心(4%)和腹泻(4%)。 所有患者都完成了特考韦瑞治疗,对这种药物治疗的耐受性良好。他们的治疗时间为两周,只有一名患者的治疗时间为21天。在治疗的第7天,40%的患者的病变已经痊愈。到了第21天,92%的人已经痊愈,并且没有疼痛。治疗第7天报告最多的不良事件包括:疲劳(28%)、头痛(20%)、恶心(16%)、瘙痒(8%)和腹泻(8%)。 论文共同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教授George Thompson说,“我们在解释这些数据时必须非常小心。很难区分由治疗引起的副作用和由感染引起的副作用。” 这项新研究规模不大,而且没有纳入一个对照组。因此,在症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方面评估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是有限的。另外,从症状发生到开始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时间在患者中也有差异。基于此。这些作者呼吁进行大规模的研究,以便探究抗病毒药物的剂量和不良事件。(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Angel N. Desai et al. Compassionate Use of Tecovirimat for the Treatment of Monkeypox Infection. JAMA, 2022, doi:10.1001/jama.2022.15336.
  • 《Nature子刊:潘秋卫团队构建皮肤类器官,探索猴痘病毒的感染和药物治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10-30
    • 近日,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潘秋卫团队在 Nature Microbiology 上发表了题为:Mpox virus infection and drug treatment modelled in human skin organoid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构建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的皮肤类器官,该皮肤类器官易受猴痘病毒感染,并支持传染性猴痘病毒的产生。该研究进一步发现了猴痘病毒感染会重塑宿主细胞转录组,并触发大量病毒转录本表达。该研究还发现,FDA批准的天花治疗药物Tecovirimat(正痘病毒VP37包膜蛋白的抑制剂)能够抑制传染性猴痘病毒的产生,并防止感染导致的宿主转录组重塑。   总的来说,该研究建立了人类皮肤类器官作为研究猴痘病毒感染、绘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和测试治疗药物的稳健实验模型。 潘秋卫,2004年本科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硕士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博士毕业于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不久后在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他的团队致力于病毒感染的转化研究,重点是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同时,他还建立了主要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癌的研究课题,旨在促进对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理解,开发新的抗病毒疗法,并更好地了解肝炎病毒如何引起肝癌。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的皮肤类器官能够重现人体皮肤的关键物理和生理特征。这些3D培养的类器官显示出一种多层结构,具有倒置的配置,这意味着,与活体皮肤相比,皮肤类器官的真皮与外部环境接触,而表皮则朝向类器官的中心。它们还具有多个皮肤附件,例如毛囊和皮脂腺。   而最近开发的利用气-液界面(ALI)培养系统,使皮肤类器官成熟的方式更接近于人类皮肤生理。在这个系统中,皮肤类器官被解剖,然后在胶原涂层的Transwell上生长,这样真皮层与培养基接触,而表皮暴露在空气中。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探讨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的皮肤类器官是否可能提供一个稳健的模型系统,用于研究猴痘病毒在皮肤中的发病机制和测试抗病毒药物。   研究团队发现,hiPSC来源的皮肤类器官支持猴痘病毒的有效感染,感染导致了大量猴痘病毒转录本的表达,并影响了宿主转录组。使用FDA批准的天花治疗药物Tecovirimat(正痘病毒VP37包膜蛋白的抑制剂),能够抑制感染性猴痘病毒颗粒的产生,显示了该皮肤类器官模型系统在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和测试抗病毒药物方面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