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12条研学旅行经典路线发布》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9-29
  • 记者 陈月红 实习生 冯可 来源: 三湘都市报 关注: 8314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六届会商会旅游专场活动上,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12条研学旅行经典路线。 三湘都市报9月28日讯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你正在为假期带孩子去哪玩犯愁么?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让孩子来一趟研学旅行吧。在今天举行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六届会商会旅游专场活动上,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12条研学旅行经典路线。 研学旅游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与传统旅游不同,它是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天推出的12条研学路线,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之旅、红色革命传统研学之旅、荆楚文化研学之旅等,各有特色和亮点。如红色革命传统研学,串联起湘潭毛泽东故居、萍乡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馆3地景点,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蕴藏着浓郁的红色文化;三大名楼研学之旅则集中参观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岳阳的岳阳楼。 今天的会上,长沙、武汉、南昌、合肥、岳阳等10多个市还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深化研学旅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下简称《协议》)。根据《协议》,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建设一批有示范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城市间的精品研学旅行课程,联合推出以红色革命、历史文化、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地理地貌等为主的研学旅行系列产品。《协议》明确,长沙、武汉、南昌、合肥四省会城市以定期会商会为契机,每年轮流举办旅游专场活动,将研学旅行作为重点合作内容。 链接: 长江中游城市群12条研学旅行经典路线 1、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之旅(二日游):岳阳(汨罗屈子文化园)-黄石(西塞神舟会) 2、红色革命传统研学之旅(三日游):湘潭(毛泽东故居、彭德怀纪念馆)-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3、荆楚文化研学之旅(二日游):长沙(岳麓书院、湖南省博物馆)-武汉(湖北省博物馆、磨山楚城) 4、三国历史研学之旅(二日游):岳阳(岳阳楼)-黄冈(东坡赤壁) 5、生态环保研学之旅(三日游):益阳(南洞庭湿地)-九江(庐山西海) 6、世界地质公园研学之旅(三日游):九江(庐山)-安庆(天柱峰) 7、华夏血脉传承研学之旅(三日游):南昌(安义千年古村落)-株洲(炎帝陵) 8、三大名楼研学之旅(三日游):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岳阳(岳阳楼) 9、近代风云研学之旅(三日游):合肥(安徽名人馆、李鸿章故居)-武汉(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 10:文化探秘研学之旅(三日游):抚州(名人雕塑园、汤显祖纪念馆)-安庆(桐城文庙、五千年文博园) 11、工业溯源研学之旅(三日游):铜陵(古采矿遗址、铜文化博物馆)-黄石(古铜矿遗址、国家矿山公园) 12、现代工业研学之旅(三日游):长沙(三一重工、远大集团)-合肥(荣事达公司、科学岛) 下一篇 : 注意电话沟通技巧,能让远方的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

相关报告
  •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明日在昌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12-11
    • 12月10日至11日,以“新时代、新格局、新合作、新发展”为主题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八届会商会将在南昌召开,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即将迎来第八次“握手”,开启合作新征程。会议将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2021年合作重点事项》《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与观察员城市2021年合作重点事项》等文件。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轮值顺序,第八届会商会在南昌召开。会议邀请武汉、长沙、合肥3个省会城市的党政主要领导率团参会,邀请黄石市、岳阳市、安庆市、九江市、黄冈市、株洲市、铜陵市、抚州市、咸宁市、湘潭市、六安市、 宜春市等12个观察员城市,届时约280人参加此次会商会。   A   规划共绘:   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城市群   2013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在武汉召开,拉开了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间合作共赢的大幕。七年多来,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四省会城市的不断努力,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四省会城市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探索建立了四省会城市合作新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决策-协调-执行”合作框架。2013年至今,四省会城市市委书记、市长出席了七届会商会,审议决定了城市之间的合作重大事项,共同签署了《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合肥纲要》《南昌行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合作协议,在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城市群、共同推动区域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为健全四省会城市合作机制,更加有效协调落实会商会议定的重要事项,2015年,建立了省会城市合作协调会制度。为有效执行省会城市会商会、协调会有关决定,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议定事项,在武汉市设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合作秘书处,依托武汉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与发展办公室(武汉市发展改革委)开展工作,为省会城市会商会、协调会的日常执行机构。    B   产业共兴:   推出了长江经济带旅游精品线路   四省会城市产业发展协同协作。旅游产业合作不断深入,推出了长江经济带旅游精品线路,并共同推出了“美丽中三角,我的家乡我的城”旅游品牌,联合赴国内重要旅游市场开展旅游促销。以“携手中三角、合作研学游”为主题,组织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主题游活动,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15个城市深入开展了互动交流,拓展了合作渠道。   金融合作全面展开。2015年10月,长江中游城市群首届金融峰会在南昌召开,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金融合作与发展倡议书》。2017年4月,四省会城市就共同防范、处置区域金融风险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争取政府和监管部门支持、监测预警平台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科技合作深入开展。积极推进科技成果鉴定、科技奖励评审和科技项目评审评估合作,四省会城市专家库共享机制已经形成,签署了“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合作协议,加快促进科技服务资源在区域间流动共享,成立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联盟和协同创新联盟。    C   市场共构:   制造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互认   四省会城市有力推动市场监管一体化。共同签订了质监合作备忘录、市场监管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和制造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互认协议,建立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市场准入、品牌互认、打假联动等机制。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区域)工商政务云平台已投入运营,《制造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互认协议》顺利签署,与太原、郑州六市共同签署了《“共享、共治”合作备忘录》,对食药违法行为联合监测预警。   大力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一体化。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框架协议》,并基本完成了远程异地评标系统的建立。“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招标投标信息服务网”建成并投入运用。   加快推动诚信一体化。合力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大力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武汉市开通“信易贷”网上申办,通过“云税贷”线上为全市诚信纳税企业发放贷款。长沙市推出“税金贷”“发票贷”等“信易贷”产品。南昌市先后出台了《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南昌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文件。    D   社会共享:   公积金互认互贷经验在全国推广   医疗方面,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血液安全合作框架》,制定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急救联盟章程》,长江中游城市群院前急救联盟扩展到40个成员单位。同时,成立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公共卫生协作研究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区域性疾病的联防联控机制建设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教育方面,南昌成功举办第四届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教研协作体年会,以及第五届长江流域六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南京、贵阳)地理教研协作体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暨高考备考策略高端研讨培训会,展示了南昌教育的特色与成果。同时,南昌市13所义务教育学校分别与武汉、长沙、合肥三市优质义务教育学校组建了结对学校、开展了校际合作交流。   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城有戏”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深入,汉剧《优孟衣冠》、湖南花鼓戏《凤冠梦》、安徽庐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南昌采茶戏为代表的地方剧种交流频繁,戏曲演出市场联动效应初显。   平台建设不断深入。201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省际公积金异地贷款,公积金互认互贷经验在全国推广。“互联网+智慧人社”劳动监察网上协查信息互动平台已上线运行。以“南昌市公安局智搜查询系统”为载体,警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初步建成。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四省会城市数据资源中心已统一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互联互通。   E   交通共联:   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际互动愈加紧密。四省会城市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交通运输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实施促进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   一批重点交通项目顺利推进,为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南昌市南昌龙头岗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京九客运专线商丘至合肥段、南昌至赣州段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合安高铁完成静态验收,计划年内通车;合武高铁加紧可研编制;安九高铁、昌景黄高铁、昌九客专、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铜陵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合新六城际铁路加快建设。   2019年1月,武汉市民航工作办公室、南昌市投资促进局、长沙市商务局、合肥市发改委共同组建境外航空联盟工作联系小组,并定期联络对接,共同研究、探讨国际航线网络构建方向和民航发展问题。   F   环境共保:   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自2012年初签订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长江中游省会城市就积极倡导开展了区域环境治理领域的各项合作,签署了《武汉共识》《长沙宣言》等协议,确定了加强江湖综合治理与保护,共同推进以长江及其主要支流、鄱阳湖、洞庭湖为重点的大江大湖综合治理等环境重点合作领域,不断构建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体系。   2019年8月联合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生态环境合作协议书(2019-2020)》,就健全完善生态环境合作协商机制、推动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等7个方面合作达成共识,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同时,各城市加快完善环保立法、强化污染治理,大力整治环境安全隐患,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积极防范突发环境事件和污染纠纷,并签订了应急资源共享协议,实现应急资源的共享。
  • 《长江中游城市群共筑增长极》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4-12
    •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加快推动创新资源流动、产业发展协作、基础设施联通、社会事业联合、生态环境保护,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乘坐高铁或动车往来四市更加便捷”、组建协同创新联盟、共同建设诚信城市、公积金异地贷款……地处中国腹地、长江中游的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正快速迈向区域一体化。 中游畅则长江畅,中部活则全国活。中游、中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决定了赣鄂湘皖四省会城市的重要地位。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势头强劲,有望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争当“排头兵” 去年底,《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正式发布,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勾勒出蓝图。 其中,在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中,明确武汉担负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重任。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超过1.2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3.3%、8.8%。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是核心,2018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达1.48万亿元,长沙为1.1万亿元,合肥为7822.9亿元,南昌为5274.67亿元。 “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省会城市应结成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争当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助推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迈向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提出,共同完善协同发展思路与路径,再策划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举措;共同打造共抓长江大保护典范;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走廊;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从基础设施加速连通,放管服改革创新推进,到市场更加融通,资源流动顺畅,相互投资增长,开放平台共享等,合作的增加值越来越高。”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说,这些成果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建议,四省会城市应加快推动创新资源大流动,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大协作,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大联通,加快推动社会事业大联合,加快推动生态环境大保护。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张东强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区域,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肩负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崛起等重要使命,国家寄予厚望。 近年来,四省会城市合作解决了许多单一城市依靠自身不能解决的难点和问题,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为中国区域合作探索了新路径,提供了示范。  跳好“集体舞” 日前,武汉市江夏区湖泗镇何堰村农民祝又珠在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病愈出院。办理出院手续时,她顺利拿到了报销款,实现了新农合跨省即时结算。 武汉江夏区在湖南株洲打工的农民有3000多人,祝又珠的儿子说:“以往老乡们在株洲住院,都是等年底回老家过年时在家乡的相关部门报销。这次母亲直接在当地医院报销,太方便了。” 新农合跨省结算外省就医即时结算只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合作的一个缩影。 共饮一江水,合作一体化。武汉市发改委主任许甫林告诉记者,从《武汉共识》到《长沙宣言》,再从《合肥纲要》到《南昌行动》,四省会城市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开放合作”六大行动,正发挥重点合作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设施联通,打通城市合作“肠梗阻”。道路通,百业兴。长江中游城市群相继打通了10余条高速公路“断头路”;省际公路联网工程、武西高铁、“645”深水航道整治等一批跨省陆路、水路交运项目得以协调推进。 市场融通,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四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一体化大市场,在公共资源共享、信用体系共建、工商监管执法联动、食品药品安全、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区域)工商政务云平台是全国第一个跨区域、跨省市的政务云项目,为加强四市市场监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成功实施武汉至长沙远程异地项目评标,这是继武汉至合肥后,长江中游地区第二个跨省级区域协作,保持了在公共资源交易合作的全国领先地位。 民生为先,释放城市合作红利。四省会城市在公积金、教育、医疗、人社、文体、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继续深化合作,成果丰硕。 产业协同,增强城市合作内生动力。四省会城市自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联盟成立后,通过城市间科学技术互通平台,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目前,长沙、南昌、合肥3市在武汉投资注册企业累计3300多家,武汉在3市投资注册企业4493家。 生态优先,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四省会城市携手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规矩和导向,加快完善环保立法,强化污染治理,加大联合执法,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创新为引擎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湘鄂赣三省努力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 创新,正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全国经济新增长极的关键词。 自2013年2月23日四省会城市举行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以来,4市建立了轮值主席会议召集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市际科技联席会议,由四省会城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率团参加,共同推进四省会城市科技实质性合作。 一年一会商,一年一携手。近年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中心城市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围绕创新驱动,迎着世界科技新变革潮流,协作模式和机制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武汉以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重点。其中,武汉东湖高新区建立以创业服务业为特色,带动武汉、辐射全国的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助力“中国光谷”走向世界。 长沙主打产业园区发展,形成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9个省级园区。其中,长沙高新区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重点实施科技服务机构聚集工程、科技服务平台提升工程、科技服务业态建设工程、科技服务生态系统形成工程。 南昌主要布局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合肥科技服务业发展较快,科技服务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微电子芯片测试平台等多个科技服务平台搭建日趋完善。 去年9月份,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六届会商会在长沙召开。会上宣布,四城市将共同搭建政府主导、线上线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科技服务业合作生态,工作平台常态化,合作机制市场化;四城市将举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展及对接会,一起服务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明桥 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