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共筑增长极》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4-12
  •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加快推动创新资源流动、产业发展协作、基础设施联通、社会事业联合、生态环境保护,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乘坐高铁或动车往来四市更加便捷”、组建协同创新联盟、共同建设诚信城市、公积金异地贷款……地处中国腹地、长江中游的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正快速迈向区域一体化。

    中游畅则长江畅,中部活则全国活。中游、中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决定了赣鄂湘皖四省会城市的重要地位。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势头强劲,有望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争当“排头兵”

    去年底,《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正式发布,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勾勒出蓝图。

    其中,在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中,明确武汉担负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重任。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超过1.2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3.3%、8.8%。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是核心,2018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达1.48万亿元,长沙为1.1万亿元,合肥为7822.9亿元,南昌为5274.67亿元。

    “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省会城市应结成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争当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助推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迈向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提出,共同完善协同发展思路与路径,再策划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举措;共同打造共抓长江大保护典范;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走廊;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从基础设施加速连通,放管服改革创新推进,到市场更加融通,资源流动顺畅,相互投资增长,开放平台共享等,合作的增加值越来越高。”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说,这些成果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建议,四省会城市应加快推动创新资源大流动,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大协作,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大联通,加快推动社会事业大联合,加快推动生态环境大保护。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张东强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区域,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肩负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崛起等重要使命,国家寄予厚望。

    近年来,四省会城市合作解决了许多单一城市依靠自身不能解决的难点和问题,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为中国区域合作探索了新路径,提供了示范。

     跳好“集体舞”

    日前,武汉市江夏区湖泗镇何堰村农民祝又珠在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病愈出院。办理出院手续时,她顺利拿到了报销款,实现了新农合跨省即时结算。

    武汉江夏区在湖南株洲打工的农民有3000多人,祝又珠的儿子说:“以往老乡们在株洲住院,都是等年底回老家过年时在家乡的相关部门报销。这次母亲直接在当地医院报销,太方便了。”

    新农合跨省结算外省就医即时结算只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合作的一个缩影。

    共饮一江水,合作一体化。武汉市发改委主任许甫林告诉记者,从《武汉共识》到《长沙宣言》,再从《合肥纲要》到《南昌行动》,四省会城市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开放合作”六大行动,正发挥重点合作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设施联通,打通城市合作“肠梗阻”。道路通,百业兴。长江中游城市群相继打通了10余条高速公路“断头路”;省际公路联网工程、武西高铁、“645”深水航道整治等一批跨省陆路、水路交运项目得以协调推进。

    市场融通,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四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一体化大市场,在公共资源共享、信用体系共建、工商监管执法联动、食品药品安全、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区域)工商政务云平台是全国第一个跨区域、跨省市的政务云项目,为加强四市市场监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成功实施武汉至长沙远程异地项目评标,这是继武汉至合肥后,长江中游地区第二个跨省级区域协作,保持了在公共资源交易合作的全国领先地位。

    民生为先,释放城市合作红利。四省会城市在公积金、教育、医疗、人社、文体、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继续深化合作,成果丰硕。

    产业协同,增强城市合作内生动力。四省会城市自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联盟成立后,通过城市间科学技术互通平台,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目前,长沙、南昌、合肥3市在武汉投资注册企业累计3300多家,武汉在3市投资注册企业4493家。

    生态优先,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四省会城市携手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规矩和导向,加快完善环保立法,强化污染治理,加大联合执法,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创新为引擎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湘鄂赣三省努力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

    创新,正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全国经济新增长极的关键词。

    自2013年2月23日四省会城市举行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以来,4市建立了轮值主席会议召集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市际科技联席会议,由四省会城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率团参加,共同推进四省会城市科技实质性合作。

    一年一会商,一年一携手。近年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中心城市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围绕创新驱动,迎着世界科技新变革潮流,协作模式和机制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武汉以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重点。其中,武汉东湖高新区建立以创业服务业为特色,带动武汉、辐射全国的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助力“中国光谷”走向世界。

    长沙主打产业园区发展,形成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9个省级园区。其中,长沙高新区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重点实施科技服务机构聚集工程、科技服务平台提升工程、科技服务业态建设工程、科技服务生态系统形成工程。

    南昌主要布局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合肥科技服务业发展较快,科技服务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微电子芯片测试平台等多个科技服务平台搭建日趋完善。

    去年9月份,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六届会商会在长沙召开。会上宣布,四城市将共同搭建政府主导、线上线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科技服务业合作生态,工作平台常态化,合作机制市场化;四城市将举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展及对接会,一起服务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明桥 柳 洁)

相关报告
  • 《长江解读 | 长江中游城市群:“龙腰”舞起来!》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12-14
    • 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如何抓住机遇,“舞”起“龙腰”?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特邀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专家共同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之道。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正当其时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辐射全国,是我国中部崛起的核心经济区。专家们认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引领和带动中部地区崛起,对促进长江流域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对接当中,长江中游是一个连接点 ,主通道 、大动脉,向西可以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可以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以说是内外“双循环”。” 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耀彬:“从整体布局的角度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的城市群和产业集群的效应,还未充分发掘 ,充分展示,怎么发挥我们的生态城市建设,打造共同治理的样板,区域协调的样板,这是一个面临的挑战。” 湖南省政府参事 湖南省政协委员李琳:“在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长江中游城市群,在长江经济带巨龙腾飞中的“龙腰”支撑作用,尤显迫切与重要。” 发挥“黄金水道”优势 打造“双循环”主动脉 长江中游城市群如何真正做到一体化发展?专家们认为,首先应该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在已有的综合交通网络的基础上,加快陆海联动、加速市场流通。 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耀彬:“长江中游城市群通过前期建设,已经具备了海陆空网络体系,为我们交通网络基础提供了发展的依据。” 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构筑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在内的综合交通网络,共同推进中欧班列的建设,共同推进中三角集装箱公共班轮的发展,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的网络,真正打造成为双循环的一个主动脉、主阵地。” 抓住特色谋发展 打造区域发展新样板 长江中游城市群如何在区域发展中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专家们认为,要以城市群优势产业为主,探索多种出口模式大步“走出去”。 湖南省政府参事 湖南省政协委员李琳:“在优势行业着手突破,在旅游、 装备制造业 、农业、 文化产业等行业,共同打造市场主体准入环境一体化,努力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一体化等方面加强合作。” 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我们湖北的汽车产业,湖南的轨道交通产业 、重型机械,江西的飞机制造,我们可以联合起来,把这些产业链做大做强延伸,形成我们中部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一些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为国家的双循环作出我们中部的,作出长江中游的应有的贡献。
  •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五届会商会在汉举行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7-26
    • 2017年04月11日 10:47:04来源: 湖北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参与 评论 . 湖北日报讯 (记者谢慧敏、胡弦)同饮一江水,亲如一家人。昨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五届会商会在汉举行,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党政主要领导时隔四年再度聚首江城武汉,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携手开启新一轮合作,共同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原标题: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五届会商会在汉举行 陈一新主持并作研讨讲话 湖北日报讯 (记者谢慧敏、胡弦)同饮一江水,亲如一家人。昨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五届会商会在汉举行,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党政主要领导时隔四年再度聚首江城武汉,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携手开启新一轮合作,共同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殷美根分别作研讨讲话。 陈一新说,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区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四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协同发展取得了系列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他表示,武汉将更加自觉坚定担负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光荣使命,与兄弟城市一道,携手共进,奋力拼搏,共构产业创新发展新优势,共创生态保护新典范,共拓开放合作新空间,共促全面深化改革新突破,共塑长江文明新形象。力争到2020年,四市互联互通更为便利、要素流动更加自由、生态共治更有成效、公共服务更好共享。 2013年2月,首届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市会商会在汉召开。截至目前,四市已先后签署《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合肥纲要》《南昌行动》等协议,成功实现人才资源信息共享、就业创业互惠政策统一、医疗卫生合作、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等公共服务一体化。 按照《合作行动计划》,今后四年,四省会城市将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一体化、产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开放合作为重点,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开展交流合作。 武汉市市长万勇、长沙市市长陈文浩、合肥市市长凌云、南昌市市长郭安出席会议。岳阳、黄石、九江、安庆等观察员城市领导和长三角、成渝城市群代表应邀参加会议。 相关报道>>>02版 智能抓取 标签:陈一新 同志 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