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高性能热界面材料基础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上海召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1-14
  • 10月28至29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高性能热界面材料基础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上海南郊宾馆召开。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汪正平,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陈弘达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邓涛教授,集成电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石瑛,国防科技大学白书欣教授,北京大学白树林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曹立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李清文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乔利杰教授,浙江大学吴勇军教授,云南大学柳清菊教授,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周彬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顾军渭教授等13名专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材料处负责人史冬梅、杨斌、何大方一行,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处长付广义,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材料处副处长傅岳敏,先进院科研处处长李烨以及项目组成员出席启动会。项目负责人孙蓉研究员主持会议。

      项目负责人孙蓉研究员代表项目组全面介绍了项目概况、实施方案、内控制度、管理规划,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强调过程管理、宣传管理和监督制度等。项目组内各课题组负责人也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做了进一步介绍。项目责任专家组和咨询专家组对项目实施方案和内控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项目研究目标、课题难点、风险控制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

      会上,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研究中心“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办主管杨斌介绍了专项组织与落实的情况并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希望和建议。他就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管理有关要求及问题进行讲解,希望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务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课题及任务目标、考核指标、研究方案、预期成果及效益等;进一步明确项目研究方向及目标任务;加强项目组织的实施管理、认真履行项目牵头单位法人责任、加强项目预算经费管理、落实项目保障条件、加强课题组之间的组织协调、积极配合管理部分、认真履行项目的调整程序、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工作、主动做好信息公开和宣传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高性能热界面材料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17YFB0406000)由先进院牵头,项目负责人为孙蓉研究员。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7所高校和研究所共同承担。项目团队由28名科研人员组成,包括5名国家青年千人和 2 名国家千人、1名相关人才计划获得者和2名“相关人才计划”等。“高性能热界面材料基础研究”项目面向高功率密度电子器件高效热管理的迫切需要,通过微观界面热传导新机制与分子结构设计、微观界面原子级精准热测量与界面热阻调控、热界面材料的宏观设计与热性能调控等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实现高导热聚合物基和超高导热碳基热界面材料的制备、热界面材料与电子器件内部各级界面的匹配及其热阻表征、高功率密度电子器件整体界面热设计等关键技术的突破。项目将建立高精度微观热界面测试系统,阐明微观及分子层次界面热传导机制,开发高性能聚合物基和碳基热界面材料,实现其在高功率密度电子器件中的典型应用,为我国新一代战略性电子器件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强力支撑。

相关报告
  • 《中南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平台”项目启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9-04
    • 8月30日,由中南大学周科朝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平台”项目启动会在长沙召开。工业与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中心处长衣丰涛、项目主管张炜,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等10位项目顾问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上,衣丰涛代表项目主管部门讲话指出,材料基因工程是新材料研发的制高点,高通量制备是材料基因工程的基础,建立覆盖全国的高通量综合性制备技术平台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形成了多个高通量制备研发核心基地,其中中南大学地位非常重要。他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组要增强承担专项任务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好项目的协同管理、组织实施、内部管理、资金管理、条件保障等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好项目的预期研究任务和既定目标。 周科朝为10位项目顾问专家颁发了聘书。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周科朝、李冬玲、王震、王湘麟等4位教授分别围绕课题的任务分解、技术方案、实施计划等内容进行了汇报。专家们对项目技术方案与实施计划等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项目立项必要性强,国家需求迫切,创新性突出,研发意义重大。同时也提出了项目研究内容要紧紧联系应用场景实际需求,把握国际科技合作特点,统一参考标准,具体落实项目研究进度计划和阶段指标等具体建议。 “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平台”项目以我国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急需的关键材料为牵引,依托北京、上海、深圳、长沙4个优势互补的材料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整合并完善已研发的高通量制备技术与装置,探明多组元材料高通量快速制备过程中成分/组织/微结构的梯度或分立时空演化规律及调控机理,形成满足块体、薄膜、纤维、粉体、流体等多形态典型材料高通量制备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群,最终建立辐射全国的实体操作与虚拟服务相结合的共享平台,通过技术规范化、装备平台化、平台系统化和服务网络化,支撑“材料基因工程专项”和“两机专项”等重大专项的实施,满足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发展对于材料快速研发的需求,支撑“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跨越式发展。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地理大数据挖掘与时空模式发现" 实施方案检查暨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1-24
    • 2017-11-02 编辑: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   10 月 31 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地理大数据挖掘与时空模式发现 ” 实施方案检查暨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   上午实施方案检查环节 ,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施闯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蒋捷、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李传荣研究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卢乃锰研究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党亚民研究员、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张寅生研究员,以及项目组成员共 50 余人出席并参加了会议。   项目负责人、地理资源所裴韬研究员首先介绍了项目的详细实施方案。项目将围绕地理大数据空间解析的关键科学问题,面向社交网消费性大数据、对地观测结构化大数据深化应用等需求,研究地理大数据挖掘理论、开发地理大数据解析原型系统,并开展智慧城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舆情分析等应用示范。评审专家认真听取了实施方案汇报,仔细审查了实施方案材料,经过质询与讨论后一致同意通过实施方案论证。   下午项目启动环节 , 由项目负责人裴韬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蒋捷、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宫辉力、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长张兵、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党亚民研究员、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李浩川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孙冲主管、科技部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管理办公室徐泓、高倩钰、刘爽主管 , 地理资源所所长葛全胜、科研处处长廖晓勇、副处长房世峰 , 以及项目研究骨干共 50 余人参加了会议。   启动会首先由蒋捷介绍了项目背景,徐泓、孙冲和房世峰分别代表项目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主管部门和研究所主管部门致辞。葛全胜代表项目主持单位向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和项目参与单位的全力配合表示感谢,对项目的成功启动表示祝贺。项目负责人裴韬研究员对项目进行简要介绍之后,项目咨询专家和项目骨干人员就项目研究内容、成果和管理等方面交换了意见。徐泓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对项目实施和团队建设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