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召开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陶瓷部件高效精密制造关键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审议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1-17
  • 11月 2日, 2017年国家重点研 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专项“高性能陶瓷部件高效精密制造关键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审议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召开。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材料处处长史冬梅、副处长蒋志君、主管陈显春,专项总体专家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潘峰,项目责任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傅正义,项目咨询专家上海大学教授罗宏杰,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材料处副处长李慧民,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荣明,湖南大学教授肖汉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跃,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主任桑临春,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所长助理、科技发展部部长闫继娜出席,项目组成员及各课题牵头单位管理部门负责人约5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 闫继娜和傅正义主持。

      启动会上,宋力昕代表上海硅酸盐所向与会专家和领导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希望各位专家和领导对项目启动实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表示项目牵头单位将认真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蒋志君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专项的基本情况,解读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并结合前期已实施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项目管理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史冬梅在讲话中指出,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提升我国高性能陶瓷材料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会议围绕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方案进行研讨。项目负责人、上海硅酸盐所刘学建研究员首先介绍了项目整体情况,并根据“目标清、可考核、用得上、有影响”的总体要求,详细汇报了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课题设置与任务分工及其关联关系、主要考核指标及其考核方法、标志性成果、以及项目实施的组织机制和管理措施等,各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课题的组织实施工作方案。项目总体专家和咨询专家对项目和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质询并提出了建议。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高性能陶瓷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具有重要地位,该项目针对高性能陶瓷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难题,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合理、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案可行。专家们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促进我国高性能陶瓷材料的创新发展。

      该项目由上海硅酸盐所牵头,联合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清华大学、上海中科易成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无锡英罗唯森科技有限公司、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共 11家单位承担,旨在围绕高性能陶瓷材料部件的大尺寸复杂结构成型(形)、致密化过程变形、高效高精密加工、高纯度控制等技术难题,重点开展高纯陶瓷材料制备、大尺寸轻量化复杂结构高比强设计与近净尺寸高效精密成型(形)、复杂部件高温致密化烧结过程仿真模拟与变形控制、磨削机理与低损伤高效精密加工、可靠性评价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以突破高性能碳化硅热交换部件、氮化硅轴承球及球阀、热辐射保护管、复合绝缘环、高精密陶瓷部件及高纯陶瓷部件等系列典型产品的工程化制造与应用技术。

相关报告
  • 《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低维组合材料芯片高通量制备及快速筛选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2017年度汇报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1-10
    • 10月 2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低维组合材料芯片高通量制备及快速筛选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 2017年度汇报会在成都召开。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专项一处项目主管邢志鹏,特邀咨询专家王海舟院士、李言荣院士、高琛教授、李江涛研究员、向勇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曹红梅,科技综合处副处长刘军,以及项目组成员约 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课题一负责人电子科技大学朱俊教授主持。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致欢迎辞,他希望全体参研人员把握材料基因组工程的契机,发挥各单位优势,开发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高通量研发技术与装备,服务于新材料的加速研发。曹红梅感谢项目各参加单位对牵头单位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希望与会领导和专家对项目进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表示项目牵头单位将继续认真履行管理、服务和监督职责,推动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邢志鹏肯定了项目牵头单位对项目的有效管理 ,希望各参加单位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 ,围绕总体目标逐步推进研究工作。   项目负责人刘茜汇报了项目总体进展、项目管理和经费收支情况。各课题、子课题以及任务负责人分别对照年度目标汇报了课题主要进展,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咨询专家组针对项目与各课题任务的实施情况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王海舟院士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项目实施一年以来在团队组织、方案设计、项目推进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希望项目团队在各位咨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进一步凝练科学和技术问题,优化实施方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不断有所创新,建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数据库,并逐步纳入标准化管理框架,完成最终的数据汇交工作 ,为我国建设有影响力的材料基因研究技术与装备作出重要贡献 。   该项目于 2016年启动,由上海硅酸盐所牵头,电子科技大学、宁波英飞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天津大学等 11家单位共同参加,旨在发展基于物理沉积、化学沉积、等离子喷涂和电镀、液相和固相多通道并行化学合成路线的低维组合材料芯片制备科学与技术原理,建立以薄 /厚膜 (2D)和微纳粉体 (0D)材料芯片为特色的高通量制备新方法与核心技术体系, 满足材料多样性、产物多形态、表征多参量、技术通用性的实用化要求,为加速新材料研发奠定技术基础和公共平台。
  • 《电子科大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大晶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22
    • 5月12日,由电子科技大学牵头承担、材料与能源学院刘明侦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大晶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沙河校区举行。该项目为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 陕西师范大学刘生忠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刘正新研究员,西南大学李长明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晓华教授,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孙宜阳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张怀武教授、向勇教授等咨询专家组成员参加会议,张怀武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项目参与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以及项目组学术骨干参加会议。会议由科研院副院长皮亦鸣主持。 副校长徐红兵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辞,感谢各位专家以及参与单位的支持,简要介绍了学校科研工作情况以及发展规划。他说,学校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度重视,将严格按照国家科研课题管理要求,从各方面全力支持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四川省科技厅基础处副处长华莉对项目的实施方案提出了论证要求,明确了今后的工作要点。 刘明侦教授汇报了项目的总体情况及实施方案,并同专家组、项目骨干一起研讨了项目各参与单位子任务衔接、交叉融合等问题。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该项目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所开展的基础性、原创性工作,认为该项目的研究内容瞄准最新的国际学术前沿,包括稳定性、高效性等关键技术热点和难点,这将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新技术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会上,咨询专家组成员就项目研究目标、关键科学问题、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等进行了审议,并提出指导意见。项目组根据专家意见,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最终的实施方案。 咨询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方向明确,技术路线可行,任务设置合理,建议根据最新的实施方案开展项目研究。 相关链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高效大晶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由电子科技大学牵头承担,项目负责人为我校刘明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参与单位。项目执行周期为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 该项目聚焦新兴的钙钛矿太阳能光伏技术,拟采用一系列关键制备技术以及超快光学手段来攻克当前所遇到的瓶颈问题,从而获得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形成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器件-机理”的完整研究体系。该项目的研究将促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基础研究-器件设计优化-新的表征分析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一系列成熟的制备方法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业化运用铺平道路。